APP下载

脉理脉学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

2012-01-28赵新忠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脉象方子入门

赵新忠

我在30年的中医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了,中医不学脉理脉诊就失去了中医意义。不能辨别脉象,就不能辩症施治。只有掌握了脉理脉诊,在很多大病、难病、重病诊断上才能提高,在治疗上才能引深触类。在八纲辩症,七情六欲的诊断中,脉理脉诊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不但要懂得脉理,还必须认识脉象。病人的脉象很少有单纯的,单一的脉象。有的医生诊脉,只认浮、沉、迟、数、壮、弱,就想定乾坤,确不知离真正的脉诊还有千里之遥。李时珍把脉理、脉象讲得既详细,又形象,说的再好不过了。有的医生把脉诀背的滚瓜烂熟,实践中却模糊不清,病情稍有复杂就不知所措了。浮脉并不都主表症,必须认出浮什么脉,沉什么脉,数什么脉等,综合分析,不同的脉象是由不同的病因形成的。再加上望、闻、问、查,确诊自然就顺理成章了。否则,就只能依靠书上的经验和方子,对号入坐了。大病治不了,难病不会治,不会辩症,书本就成了扔不掉的拐棍了。在中医路上永远处于迷茫之中。我们的前辈把创造出来的中医成果用书本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还教我们如何掌握好和学好。而我们连学都学不会,还谈什么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脉理、脉学、切脉,应该说是中医入门的中心课题,现在有很多医生,特别是年轻的医生毫不重视。

病情越重,越复杂,脉象也随着更加复杂。对于寒热交加,虚实交加,表里合并症等,如果不懂得脉学,是行不通的。

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中医学本是一门非常深奥的科学,学中医不能是形而上学,教条主义,走马观花,或死记几个方子等,这样是学不进去的。

学中医只要学得了入门,就可以从不照汤头走老路。就能灵活运用每一味中药了。每开一味中药都是要有根据的,用量的大小、药味的多少是通过五诊合参得出来的。所以没有入门的中医是不能够代表中医的。要让中医水平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就必须学好中医脉学。入了门的同志,还要解放思想,打破旧的传统观念,如何让中国中医世代相传,为中华民族争光,我们不但将真正的中医水平发挥出来,还要提高质量,有所创新性的发展,不要让不懂中医的国家看不起我们中医,还要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脉象方子入门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注重细节,表现均衡的4K入门之选 Acer(宏碁)HE-4K15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和老公一起面对“别有用心”的前婆婆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学习和自己的相处之道 独木舟的入门 CANOE
雪打灯
几何入门,四个“重视”
拒子入门
“贪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