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西市设施畜牧业发展研究

2012-01-28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年5期
关键词:定西市畜牧业畜禽

张 亮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甘肃定西 743000)

设施畜牧业是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畜禽生产力水平为方向,采用先进设备和饲养技术,进行科学管理、适度的规模经营,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1-3]。与传统畜牧业相比较,设施畜牧业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改善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设施畜牧业的发展,将促进畜牧业由满足温饱向适应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符合营养、生态和安全的需求转变;由家庭副业向支撑农业经济、保障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转变。

1 研究区概况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介于东经103°52'~105°13',北纬34°26'~35°35'之间。现辖安定、通渭、陇西、临洮、渭源、岷县、漳县1区6县,119个乡 (镇),1 830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约2.03万km2。2009年全市总人口29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7.27万人,非农业人口36.86万人。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定西市素以“苦瘠甲于天下”闻名于世。全市7个县 (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 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93.8万人,贫困面36%,高出全国32个百分点、甘肃省17.6个百分点,年均返贫19.3万人。为破解贫困难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定西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了畜草、马铃薯、中药材三大特色优势产业。2009年定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 380元,农民从特色优势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1 512元,其中人均畜牧业收入524元;畜牧业总产值12.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可以说,畜牧业在定西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定西市处于从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向设施畜牧业转变的起步阶段,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方式落后、效益低下仍然是制约定西市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定西市必须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

2 定西市设施畜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 产业基础较好

经过多年发展,2009年末定西市生猪存栏达90万头、肉牛存栏23万头、肉羊存栏75万只、鸡存栏350万只;饲养奶牛100头以上、生猪300头以上、肉牛200头以上、肉羊3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200多家;有饲草料加工企业24家,加工饲草料6.5万t;已建设养殖场 (小区)322个,草畜转化村300多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5万户。畜牧业发展呈现出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由粗饲向精饲转变、以农户投入为主向企业投入为主转变的发展态势,具备了发展设施畜牧业的产业基础。

2.2 区域化、专业化经营日益明显

基于自然资源条件及农户养殖习惯,定西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畜牧业发展改变了过去生产小而全、结构雷同、缺乏区域化的生产布局,逐步转向按区域、流域连片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北部四县为主的定北肉羊产业带;以安定、陇西及沿川乡镇为重点的奶牛产业带;以岷县、漳县为主的高寒阴湿区肉牛产业带;以渭源为主的浅山草甸天然放养鸡产业带;以临洮、安定、陇西为主的沿川猪鸡产业带;以洮河、漳河、渭河三河沿岸为主的水产产业带。

2.3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饲料作物主要包括粮谷精饲料、人工种植的多年生牧草和青干贮加工的粗饲料等。饲料作物的应用与发展,既是设施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种植业“三元”种植,完善农业生产系统和优化田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从定西市现有的饲草饲料资源来分析,一是人工种草面积较为稳定。全市人工种植牧草资源有20多种,以豆科、禾本科牧草为主。优良豆科牧草有岷山红三叶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良禾本科牧草有猫尾草、燕麦草等。近年来,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定西大面积推广林草间作,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现已达到13万hm2;二是农作物秸秆总量丰富。定西市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为213万t左右,与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利用技术相配合,定西市购置大中型青贮机械51台,建成青贮窖 (池)12.58万m3,结合袋装青贮,年可加工青贮氨化玉米秸秆等各类饲料92 万 t。

3 定西市发展设施畜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撑

农业的发展需要工业的强力反哺,需要财力的大力扶持[5]。设施畜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需要大量发展资金。作为国家级扶贫攻坚重点地区,定西市自有财力严重不足,长期依靠国家扶持。2009年定西市大口径财政收入9.47亿元,财政自给率仅为13.03%[6],财政预算用于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目前,定西畜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养殖企业投资和农户的自有资金。养殖企业受规模小、经济效益欠佳、信用担保机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融资非常困难。而农户自身经济基础脆弱,很难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到设施畜牧业建设当中。

3.2 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配套化程度低

设施畜牧业是一项基础性产业,其效益发挥需建立在设施综合配套的基础上。以目前定西市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看,仍然滞后于设施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除陇源、澳牛、西泰等少数企业较为规范外,其余养殖企业项目建设由于投资标准低、建设内容多,导致设施养殖设备简陋,配套设施落后。尤其在暖棚建设上设计面积小,利用率不高,甚至主要以简易棚圈、两用棚改建为主,而档次高、设施环境可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设施类型所占比重极小。

3.3 规模化养殖起步晚,标准化程度不高

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仍然是定西市畜牧业的主体,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数量偏少,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数量仅占饲养总量的25.7%。广大农民基本上还是以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饲养为主,多数规模养殖户也是农牧兼顾,凭老经验生产,生产方式落后,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不利于疫病的科学防治。部分养殖企业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而自身的生产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都未得到充分的加强,仍延续传统操作,标准化的饲养程序难以执行,从而导致养殖数量取得了增长但效益却未得到相应的提高。

3.4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良种化程度低

定西市在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上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恢复新建了牛羊改良点70多个。但受资金投入的影响,大范围内的畜禽品种改良得不到实施,加上畜禽繁育方面缺乏科学指导,畜禽近亲繁殖严重,导致品种退化,市场竞争力低。据调查,全市牛存栏中母牛8.7万头,肉牛良种覆盖率仅为30%;羊存栏中母羊30万只,良种覆盖率只有28%左右。总体而言,定西市发展设施畜牧业所需基础母畜数量过少,尚未形成完备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影响了设施畜牧业良种化进度。

4 对策建议

4.1 探索建立与定西市自身特点相适应的设施畜牧业发展模式

现阶段定西市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这就决定了定西市发展设施畜牧业,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地区在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上的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探索与当前定西市自身特点相适应的设施畜牧业发展模式。首先,定西市发展设施畜牧业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注重从低水平起步,引导农民在分户经营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鼓励现有的企业和养殖大户进行扩建,将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生产体系中,通过一定时间的规范引导,逐步推动畜牧业发展从分散饲养、粗放经营向规模饲养、集约经营转变,从人畜混居向小区型饲养转变;其次,养殖规模必须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科学规划布点养殖小区 (场);再次,在生产方式上要以标准化养殖为主导、适度规模为基础,采取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4.2 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设施畜牧业发展

针对定西市发展设施畜牧业资金短缺的实际,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建立财政投入、项目配套、银行信贷、农户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户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设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量。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有养殖意愿的农户,特别是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发展设施畜牧业。二是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部门的投入主渠道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养殖村、青贮窖池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养殖用地等办法,积极引进畜牧养殖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加快规模养殖户标准化圈舍改造。三是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建议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可将关联度比较高的中小企业组建集团公司,由产业集团集合发行企业债券,集团根据筹资规模再分解给各相关企业,这将为定西相当一部分养殖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

4.3 发展以标准化为主导的设施畜牧业生产方式

在畜牧业转型阶段应以规模养殖作为发展方向,但单纯的规模化并不等于标准化[7],发展设施畜牧业要与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用标准化手段促进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8]。一是品种选用要标准化。从母体工程建设上抓起,采取自繁和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加快畜禽繁育改良步伐,使畜禽扩繁形成“塔型”模式,提高优良品种普及率。二是饲养流程要标准化。推广、普及集约化饲养规范技术,采用小单元饲养,降低饲养密度,实行直线育肥、定量饲喂、合理分群、定时清扫等标准化饲养管理措施。三是圈舍建设要标准化。在新建圈舍时,采取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特点建筑模式,通常选择坐北朝南为宜,以保证冬季保暖防风和夏季凉爽通风。应在圈舍内部安装排风扇,促进空气流通,增加舍内换气量和提高气流速度;在圈舍顶部及周围搭建遮阴棚或盖上遮阳网,减少阳光辐射热量。总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畜禽不同生理阶段对环境的要求。

4.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设施畜牧业发展

只有发展了先进的加工业,才能提高产品档次,促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并以此拉动设施畜牧业的发展[1]。同时,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是延长产业链条、追求农业增值、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9]。因此,定西市要立足于设施畜牧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畜产品加工产业群和完整产业链条。在产品结构上,把名优特产品作为开发重点,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含量要高,规模要适度。肉制品方面,整合金华、陇原情等几家肉制品公司组建集团公司,改进传统工艺,利用“中国腊肉之乡”和已经打开的销售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基地;乳制品方面,以陇源、澳牛、兴达、春寅为重点,发展鲜奶加工;草产品方面,扶持天耀、方正等企业开展草产品开发,生产草捆、草粉、草颗粒等产品。通过加工增值、市场带动,促进设施畜牧业快速发展。

4.5 强化设施畜牧业科技支撑

设施畜牧业既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科技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体现[1]。根据有关专家测算,仅以蔬菜、药材、畜禽等作为研究与生产对象,当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直接效益可提高1~2倍,投入产出比最高可达1∶6以上[10]。定西市要改造传统畜牧业,走设施畜牧业的发展道路,就必须提高科技装备水平,鼓励引导企业和养殖基地引进设施畜牧业发展中所需自动化、集约化设备,如喂料饮水、保暖保温、粪便及污水处理设备等。但是,先进设备仅是设施畜牧业科技支撑的一个方面,设施养殖效益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硬件设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更为关键。因此,应积极引进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为养殖企业提供标准化的饲养流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着眼于增加农户的设施养殖科技含量,加大养殖农户的培训力度,采取课堂集中培训与现场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办法,为农民提供实用的技术和经验。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增强畜牧业科技推广、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推广肉牛肉羊快速育肥、冻精改良、温精授配、青贮氨化、疫病防治等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以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和转化应用促进设施畜牧业的提质增效。

[1]孙宏进,王伟峰,袁日进,等.设施畜牧业:现代农业发展新领域.畜牧与兽医,2001,(1):18~20

[2]安希洲.设施畜牧业发展策略.中国牧业通讯,2007,(17):42~43

[3]刘继军.发展农村设施畜牧业的几点建议.中国畜牧杂志,2009,(8):17~20

[4]洪绂曾.发展饲草作物推进现代农牧业.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7-1(1)

[5]何继红,董孔军,任瑞玉,等.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5):58~62

[6]张亮.甘肃中部地区城镇化问题研究.小城镇建设,2010,(11):36~39

[7]陶家树.让标准化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知识,2011,(9):3~4

[8]李鹏.中国设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重点.天津农业科学,2010,(1):110~112

[9]袁昌定,黎莉莉,罗荣,等.渝东南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70~75

[10]陈怀录,张继武,石生仁,等.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441~442

猜你喜欢

定西市畜牧业畜禽
亢蕾作品精选
映像畜牧业
亢蕾作品精选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