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政策优化

2012-01-28朱丽莉王怀明李光泗

中国科技论坛 2012年11期
关键词:流通粮食物流

朱丽莉,王怀明,李光泗

(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我国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政策优化

朱丽莉1,王怀明1,李光泗2

(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3)

粮食流通产业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调控效率,提升粮食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从创新能力、技术市场、创新组织体系、市场结构等角度剖析粮食流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加快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要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与关键技术,优化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粮食流通技术创新制度,健全粮食流通技术政策支持体系,加快粮食流通技术人才培养。

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制约因素;政策措施

1 引言

对于具有生产与消费极度分散特征的我国粮食产业来说,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对实现产销对接、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实现粮食安全不仅要求实现粮食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还要求粮食综合流通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粮食流通效率直接影响到市场粮价的波动,乃至粮食安全状况。加快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可以大幅度降低粮食的流通费用,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产业化经营迅猛发展,但目前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粮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的问题比较突出,技术因素对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约束日益显现。我国普遍使用的传统粮食物流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消费面向全国、长距离大流量运输的要求[1]。“十一五”期间,国家逐步加大对粮食流通各环节的科技投入力度,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初步建立。但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粮情精确化监测监控技术、节能减排降耗和副产品循环利用技术、关键粮油机械设备和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粮食基础科学研究与实用技术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衔接还不够顺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性技术成果还不多;粮食烘干、绿色储粮、生物质能源、粮油加工等方面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亟待加强[2]。

2 国外粮食流通技术发展经验

以现代储存技术、运输技术、装卸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为支撑的粮食物流“四散化”,不仅标志着粮食物流的现代化水平,代表着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3]。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散粮运输,实现由麻袋包装、人工搬运向以“四散化”为标志的现代储存运输方式的转变,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4]。现代粮食产业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伴随世界粮食流通技术快速发展,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方式面临着快速变革。综合国外粮食流通技术发展过程来看,粮食流通的专业化、四散化、标准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5-7]。

2.1 国际粮食贸易中集装箱运输所占比重逐渐增大

目前粮食集装箱运输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品种也仅限于大豆、油菜籽、啤酒大麦等。20年后,集装箱粮食运输与现在的散装运输同等重要。

2.2 粮食物流设施规划先行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和提高物流效率的要求,对物流设施的技术改造投入将加大,粮食装卸、储运、周转环节密切衔接配套,公、铁、水运输方式在分工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结合。“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消费需要,必然要求物流设施和物流作业要与之相匹配。

2.3 粮食物流中加工增值水平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粮食流通效率的提高,人们会在粮油新产品开发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上给予更多的关注。粮食深加工、精加工水平将出现新的突破。

2.4 粮食物流在电子商务中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

电子商务提高了物流的地位。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即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自动化,即物流配送中的条形码、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网络化,主要是指物流组织的网络化,即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货源、供应,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智能化,物流智能化是物流启动化、信息化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应用。由于物流作业过程所涉及的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柔性化,即根据消费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呈现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2.5 粮食物流人才更加专业化

随着物流理念的更新,粮食物流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出现,粮食物流企业和粮食物流组织者中,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和系统的学习,才能接受新理念,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适应粮食物流的新变化,实现粮食物流的科学运作。

3 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3.1 粮食流通技术发展现状

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新技术及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粮食仓储设施落后和流通效率低等问题,我国逐步进入了大规模粮食储藏设施建设时期。1998年以来,以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机械通风和粮情测控为代表的“四项新技术”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技术管理水平。在我国东北地区冷湿地带的粮库配备了烘干设施,为南方水稻烘干配备了小型烘干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水平,降低了储粮损失,确保了储粮安全。“十一五”时期,粮食科技总投入61.4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7.0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2.21亿元,企业投入23亿元,其他投入29.21亿元,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以及装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8]。

粮食物流与储藏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仓储设施现代化进程缓慢。目前,我国新建粮库80%为平房仓,平房仓虽适于长期储存,却不利于粮食中转调运,特别不利于“四散化”作业。随着北粮南运格局的进一步强化,以平房仓为主储存设施的缺点逐步显现出来。此外,随着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粮食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下问题日益凸显。到目前为止,我国专门从事粮食物流业务的大型企业仍较少。粮食行业机构改革后,大小粮库、粮食贸易加工企业都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主要承担粮食物流过程中的储存和部分装卸功能,粮食物流过程各个环节分割,粮食物流成本偏高,效率低下[9]。

3.2 粮食流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1)粮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无论从内部机制还是外部发展环境来看,粮油工业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激励。从企业内部看,粮油工业企业制度创新缓慢,法人治理存在严重缺陷,自主创新愿望与动力不强,自主创新效率不高,企业创新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从外部机制看,粮油工业企业政企不分特征明显,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过多,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带有浓重的政府行为色彩。此外,我国粮食行业技术创新活动多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而企业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有实力的研发机构和有效的创新机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许多企业沿用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由于对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投入力度不够,热衷于低水平的扩张,愿意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产品,不但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偏少,而且企业忙于应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致使二次开发能力也不强,容易陷入“技术引进陷阱”。

(2)粮食科技服务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外在动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粮食科技服务企业存在明显不足,技术研发力量分散,技术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究其原因,粮食科技服务企业主体性意识缺乏是制约其自主创新的主要原因,这受到科技服务企业内部组织制度与外部发展环境双重因素影响。从企业内部组织制度来看,我国粮食科技服务企业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出资设立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其组织性质、发展方向、主体业务不明确,机构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较依赖政府指令,特别是在开展创新投资、承担风险方面意识差,在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政策支持的外部发展环境来看,由于对粮食科技信息技术研发的扶持政策较少,粮食科技服务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外在动力。在信贷、税收、投资等方面,我国对粮食科技信息技术研发的扶持有待加强。

(3)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组织化程度低下。

粮食流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经济政策、技术方案等各方面的协调。在技术创新与应用过程中,存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组织化程度低下问题,导致粮食流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技术需求协调性差、技术配套体系建设滞后、新技术推广与实施效率低下。根据粮食企业的技术需求,有效地组织粮食流通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粮食系统缺乏一个真正专门从事流通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导致我国粮食流通技术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技术研发组织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处于粮食流通产业链中不同位置的技术需求问题,导致我国粮食流通系统中存在多处技术不配套,新技术的推广与实施不能有效进行。

(4)技术市场发展滞后限制了技术资源配置。

我国粮食流通技术市场主要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两个方面的问题,使得粮食流通技术市场发展滞后,影响粮食流通产业技术现代化进程。粮食流通技术成果少、技术发展滞后是造成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而粮食企业规模小且效益不高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我国粮食流通技术市场的政策出现一定偏差,政策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流通技术的供给上,而对刺激流通技术商品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协调技术商品供求均衡机制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使市场难以达到总量均衡,影响到了流通技术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5)外资进入对国内粮食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巨大压力。

外资企业在粮食加工技术创新与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外资企业在粮油加工技术与机械设备市场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地位。大型跨国企业投资中国粮食装备行业,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给中国带来蓬勃生机的同时,也在技术依赖、市场控制以及人才竞争方面对我国粮食机械设备行业存在巨大的挑战。首先,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吸收了国内稀缺的研发资源,对我国科研体系产生很大冲击。其次,跨国公司通过在华研发控制了大部分国内粮油机械设备和粮油加工市场,对粮食行业技术供给的市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外资”与“国企”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结构日益显著。最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导致我国人才严重流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不仅给研发人员提供了高薪,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国内许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大批人才被外资研发机构吸引,从而对国内粮食企业研发力量产生冲击。

4 加快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4.1 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与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为促进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应明确粮食流通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的发展。应以粮食物流装备技术为突破点,重点发展库区搬运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区域内粮食物流装卸技术研究、跨省粮食物流运输装卸技术研究、成品粮物流技术体系开发与集成研究等。

4.2 加快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转变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由低水平技术装备到高水平技术支撑的历史性跨越,是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粮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背景下,要加快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注重政产学研相结合,拓展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发展的技术资源。

4.3 创新粮食流通技术创新制度

继续推进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改组改造,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港口、运输企业以资本运作等合资、合作方式参与粮食码头建设、经营和粮食运输。加快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国内外各类主体,特别是大型物流企业进入粮食现代物流科技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仓储设施的社会化和运输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以推动散粮流通为契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4.4 健全粮食流通技术政策支持体系

进一步完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用地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为现代粮食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对主要节点的粮食现代物流建设项目在用地安排上予以倾斜,对重点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对粮食物流的价格实行有管制的市场价格,协调好铁路、公路、水路之间的运费价格结构。

4.5 加快粮食流通技术人才培养

产业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产业技术需求,粮食流通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因此,必须加快既懂得流通产业理论又熟悉粮食科学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视粮食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物流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岗位理论和业务培训,组织业务专题培训和考察,选送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或到发达国家进行深造。注重引进急需人才,包括聘请国外专家参与粮食物流的经营和管理,提高粮食物流专业人员的水平。

[1]王遐见.论粮食流通的现代化取向[J].经济体制改革,2004,(3):44-47.

[2]贾金凤,田颖莉,孟凡艳.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06,(17):53-54.

[3]罗文丽.粮食物流迈向“四散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23):33-34.

[4]赵予新.我国粮食流通“四散”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02,(3):18-20.

[5]曾凡慧.我国粮食物流:主要问题、国际借鉴与对策探究[J].改革与战略,2009,(8):184-186.

[6]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和规划管理考察团.加拿大、英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浙江经济,2005,(24):46-48.

[7]王莉蓉,李福君,谭本刚.美国粮食现代物流业现状[J].粮油食品科技,2007,(2):56-58.

[8]国家粮食局.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

[9]聂振邦.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8):1-41.

Factor and Policy Optim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in Circul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Zhu Lili1,Wang Huaiming1,Li Guangs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2.Institute of Grain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03,China)

The industry of food distribution is the security ke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ood distribution,to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ability of national food.From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oreign capital,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technology development on the food distribution industry.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food distribution industry,we should develop the key areas and key technologies,optimize the layou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develop the innovation platform of food distribution industry,innovativ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improve the food distribution and technology policy support system,and speed up the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Food distribution industry;Technology;Constraints;Policy measures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促进我国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政策研究”(2009GXS5B09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外资进入、市场结构冲击与粮食产业安全研究”(12YJC79009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2012-04-29

朱丽莉 (1981-),女,江苏海安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

S377

A

(责任编辑 迟凤玲)

猜你喜欢

流通粮食物流
珍惜粮食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我的粮食梦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