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学研究现实状况分析*——以《中国出版》《河南大学学报》为例

2012-01-28姬建敏

中国出版 2012年24期
关键词:河南大学学报学科

文/姬建敏

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或高歌猛进,或浅唱低吟,或捷报频传,或困惑纠结,30多年来不断走向深化和发展。为了传播编辑学的研究成果,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和高校社科学报起到了很大作用,像《中国出版》《编辑之友》《中国编辑》《河南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仅以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的代表——《中国出版》和高校社科学报的代表《河南大学学报》为例,通过分析其2010、2011年刊发的编辑学研究文章,了解我国编辑学研究的最新状况,为学界把握编辑学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走向提供借鉴。

一、两份刊物上编辑学研究文章的概况

1.文章数量及研究主题

《中国出版》是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新闻出版报》主办的新闻出版行业的权威性学术刊物。它创刊于1978年12月,定位是“做政界、业界和学界的行业资源整合者”[1]。30多年来,它立足于出版业,虽不以刊发编辑学研究文章为主,但在编辑学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是2010年改成半月刊以后,对学术研究的倾斜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10、2011年文章内容指涉多媒体时代“大编辑”的工作流程、工作对象以及转企改制形势下编辑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等文章超过了200篇,仅题目含“编辑”二字的学术研究文章就有93篇。其中,编辑学理论研究14篇,编辑主体研究20篇,新媒体编辑以及出版改制、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编辑工作34篇,编辑学人才培养和学科教育7篇,编辑史和编辑家研究18篇。

《河南大学学报》的编辑学文章主要刊发在“编辑学研究”栏目中。该栏目创设于1985年。它的创设开辟了中国大学学报刊发编辑学研究成果的先河。从1985年第1期到2011年底,该栏目共发表编辑学研究文章446篇。2010、2011两年发表编辑学研究文章21篇,题目含“编辑”二字的学术研究文章8篇。其中,编辑学理论研究2篇,编辑主体研究1篇,新媒体编辑、现实研究、编辑工作等3篇,编辑学人才培养1篇,编辑家研究1篇。

在两年时间内,《中国出版》和《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共发表编辑学文章200多篇,题目含“编辑”二字的101篇。其中,编辑学理论研究16篇,编辑主体研究21篇,新媒体编辑以及现实工作研究37篇,编辑学教育及人才培养8篇,编辑史、编辑家研究19篇。如果按照编辑学的三大组成部分编辑学理论、编辑实务、编辑史进行分类,编辑学理论占了36.6%,编辑实践占了44.6%,编辑史占了18.8%。

2.文章研究方法及作者类型

一般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研究方法大多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行分类。定性研究注重资料收集、归纳分析、理论阐释、逻辑推理等;定量研究注重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等。目前,由于学科的交互发展和研究类型的多元化,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也有所创新。据统计,在2010、2011年《中国出版》《河南大学学报》发表的101篇编辑学研究文章中,定性研究占了56.6%,定量研究占了6.9%,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占了17.3%,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进行跨学科创新研究占了19.2%。

至于作者的类型,从编辑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发展渊源出发,可以划分为业界、学界和研究机构等几种。从2010、2011年《中国出版》《河南大学学报》发表的101篇编辑学研究文章的作者分布看,学界(高等院校)的发文量占了72.2%,业界(报刊社、出版社)占了25.3%,研究机构(编辑学会、出版发行研究所)等占了3.5%。

二、编辑学研究的现实状况

(一)优势状况

1.研究热烈,发展态势好

对一个学科来说,受关注的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它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前景。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知,仅《中国出版》杂志[2]和《河南大学学报》的一个栏目,在2010、2011两年的时间内,就发表编辑学研究文章200多篇,题目含“编辑”二字的就有100多篇,数量之多,成果之丰盛,令人刮目相看。编辑学作为一个新学科(60年的历史)、小学科(新闻学、传播学下面的三级学科),研究如此热闹,人气如此之高,不能不说明它具有蓬勃的活力和美好的未来。

2.研究内容丰富、多元,时代感强

中国石化深知,如果要吸引集聚青年力量,必须顺应时代,按照符合他们习惯的方式进行。青年在哪里,团的建设和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

有人说,媒介的发展像一条河,社会实践的变迁,则决定了这条河的流量、流速和流向。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知,这两年的编辑学研究内容包括:编辑学理论、编辑主体研究、新媒体编辑以及现实工作、编辑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编辑史、编辑家研究等。其实,这是便于统计而进行的分类,研究内容的丰富、多元、新鲜、时尚,在发表的文章中略见一斑。比如,王振铎的《编辑学研究60年的6大发现》关注的是编辑学研究从1949至2009年60年的学科成就和学科发展;[3]余德旺的《博客、编辑与网络虚拟社会的整合》阐释的是博客编辑在构建网络虚拟社会中的引领作用;[4]李建伟的《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分析的是媒介融合趋势下怎样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问题;[5]王威的《手机出版中编辑的策划意识》讨论的是手机出版这种新的编辑实践中的策划意识;[6]姬建敏的《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学关注的新问题》审视的是数字化时代编辑学教育、编辑学理论创新等新问题;[7]刘捷的《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出路》讨论的是网络时代汹涌而来传统出版业如何应对危机与挑战;[8]桂晓风的《改企转制后总编辑如何更好地履行总责任》强调的是出版社改企转制后总编辑工作的责任。[9]如此等等,编辑学新、老问题交相辉映,生动展示了当今编辑学研究的丰厚内涵和多彩画面。

3.研究方法多样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学科发展的利器。编辑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新学科,掌握和运用好科学的方法,是深化编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知,这两年的编辑学研究,方法比较多样,有定性、定量、借鉴、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等。比如,赵均的《编辑出版学中的“期待视野”》是借鉴德国教授姚斯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来论述编辑学中作者、读者和编辑关系的。[10]姬建敏的《学报编辑出版环境论》是利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对学报编辑的出版环境进行探索的;[11]郭玲、王会的《编辑出版学研究的不同视角》用的是收集资料、归纳分析、评述总结的定性研究方法。[12]陆高峰的《大众传媒编辑人员从业生态现状报告》用的是发放问卷、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13]段乐川的《论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其培养》用的是现代心理学、职业社会学、编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14]方法是为问题服务的,它是通向文章灵魂的钥匙。这些钥匙不仅为这两年的编辑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路径,也成就了不同风格的研究成果。

4.作者构成合理,作者素质较高

学科研究离不开研究者的支持,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关系到一个学科的研究水平和研究高度。《中国出版》《河南大学学报》的编辑学研究,也离不开研究者即作者的支持。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知,为两家期刊提供编辑学研究的作者,基本上来自学界、业界和研究部门。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精通编辑学理论知识,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或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保证了学术质量。

(二)不足之处

相对于上述优点,现阶段的编辑学研究也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有创见的精品少

由前面第一部分的统计分析可知,这两年的编辑学研究,发文数量可观,令人振奋。但仔细研究这些成果,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学术研究没有成果的支撑是不行的,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也是不被认可的。编辑学作为一门还不成熟、还不完善的新学科,亟须有创见、有建树、有影响的成果出现。因此,在今后的编辑学研究中,有必要树立精品意识,提高论文档次,提升学术质量。

2.研究内容失于均衡

这两年的编辑学研究内容丰富,研究充实,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对照第一部分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两家期刊发表的101篇编辑学研究文章中,编辑学理论占了36.6%,编辑实践占了44.6%,编辑史占了18.8%。《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两年发表的21篇文章中,编辑史研究只有《肖乾的副刊编辑思想论略》1篇;[15]《中国出版》“纪念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栏,以编辑为题的编辑史研究也很少。研究内容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史的方面最薄弱。事实上,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编辑历史,优秀的编辑人物灿若群星,加强对编辑史的研究力度,也会有利于编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深入、持续。

3.研究方法比例失调

编辑学的研究方法,这两年比较多样,但比照前面第一部分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101篇编辑学研究文章中,定性研究占56.6%,定量研究占6.9%,其他理论联系实际、跨学科研究占了36.5%。显然,定性研究“一枝独大”,定量研究、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数量较少,更缺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互补、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交叉、跨学科的归纳论证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编辑学要做大做强,具有科学进步的方法至关重要。

4.业界和研究机构声音小

这两年编辑学研究的作者主要来自学界、业界和研究部门,两家期刊发表的101篇编辑学研究文章,学界(高等院校)作者占了72.2%,业界(报刊社、出版社)占了25.3%,研究机构占了3.5%。作者队伍向学界严重倾斜,使编辑学研究这部“大合唱”里,业界和研究机构的声音明显弱于学界。过低、过弱的声音,不但不符合“大合唱”的要求,也影响了“演出”的效果。编辑学是一门新学科,理论建构还不完善,实践活动中还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学界的声音固然重要,业界和研究机构的声音同样不可或缺。在编辑学研究的舞台上,希望能聆听到更多来自业界和研究机构的声音。

[1][2]中国出版,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中国出版

[3]王振铎.编辑学研究60年的6大发现——编辑学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J].中国出版, 2010,(13)

[4]余德旺.博客、编辑与网络虚拟社会的整合[J].河南大学学报, 2011,(4)

[5]李建伟.媒介融合趋势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 2011,(3)

[6]王威.手机出版中编辑的策划意识[J].中国出版, 2011,(18)

[7]姬建敏.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学关注的新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 2011,(3)

[8]刘捷.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出路[J].河南大学学报, 2010,(6)

[9]桂晓风.改企转制后如何更好地履行总责任[J].中国出版, 2010,(1)

[10]赵均.编辑出版学中的“期待视野”[J].中国出版, 2010,(6)

[11]姬建敏.学报编辑出版环境论——从媒介生态学出发[J].河南大学学报,2010,(3)

[12]郭玲,王会.编辑出版学研究的不同视角[J].河南大学学报,2010,(5)

[13]陆高峰.大众传媒编辑人员从业生态现状报告[J].中国出版, 2011,(19)

[14]段乐川.论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其培养[J].河南大学学报, 2010,(5)

[15]黄雅玲.肖乾副刊编辑思想论略[J].河南大学学报, 2010,(1)

猜你喜欢

河南大学学报学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科新书导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致敬学报40年
归 去 兮
咏 河 大
故 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