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副城特色化发展之路
2012-01-28何泉高寿林殷圣平
□文/何泉 高寿林 殷圣平
“临平副城”作为杭州市“一主三副六组团”的三大副城之一,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余杭区今后建设发展中的重点区域,面临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承担的功能和任务十分重大。如何提升临平副城的首位度,在区域竞合赢得先机,占据制高点意义非常重大。
临平副城包括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崇贤街道、乔司街道、运河街道、塘栖镇、余杭经济开发区和钱江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83.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8万人。近年来,临平副城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1年临平副城(不包括钱江经济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289.74亿元,占余杭区经济总量近40%;配套功能较为完善,副城的城市生活和消费功能、公共服务功能,金融、保险、咨询、商务办公以及旅游接待等商务功能,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对外辐射已有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周边地区居民购物休闲、居住娱乐的中心,对区外服务有着较好的人文基础;重点平台加快建设,目前余杭区集中资源要素重点建设的“五城一基地”产业平台中,临平副城就有余杭经济开发区、临平新城、国际商贸城三大产业平台。
临平副城坚持特色化发展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1)同城化趋势,势不可挡。同城化,不仅大大提升了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务流的流量与流速,而且将推动区域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加速杭州与上海的联动发展。临平副城已经具备“双铁”的交通优势,应及时把握和顺应这一趋势,加快培育自身特色和个性,吸引高端要素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2)区域联动发展,时不我待。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及《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相继公布实施。区域规划的实施和区域联动发展给临平副城发展带来了契机,特别是临平副城与周边区域已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和条件,区域联合发展必定能增强临平副城的发展优势,迎来其他地区所不可比拟的发展,同时也将创造多赢。
(3)主城城市功能,加速外溢。当前主城区的经济承载能力已趋于饱和,对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特别是交通拥堵已成为主城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临平副城拥有更大的经济容量和发展空间,应积极加强对接,突出同城概念,加快引进主城优质资源要素及商业商务、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优化副城城市功能、环境和品质,增强副城的反磁力。
(4)休闲消费需求,加快释放。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以“休闲”为标志的服务性消费需求加速释放,休闲产业已初具规模。2011年长三角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将成为我国率先进入“休闲时代”的地区之一。而临平副城拥有发展休闲产业的优越条件,应推动潜在的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向现实的发展优势转化。
未来,临平副城将重点面向杭州东部区域培育具有差异化的城市特色功能,吸引和集聚国内外高端要素,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将定位由区域内中心提升为跨区域的中心,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扩大辐射半径,增强辐射力,提升区域首位度。其特色化目标在于,发挥和放大服务周边的传统优势,拉大城市框架,做好消费文章,在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完善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吸引和集聚来自周边地区的消费客流,提升临平副城的集聚度与辐射力,着力打造成为区域性要素集聚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着力打造面向杭州东部的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休闲娱乐中心。
要按照构筑跨区域中心的标准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适应消费升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依托现有较好的服务业基础,积极延伸服务产业链,促进产城融合;加强国家级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平台建设,推进副城产业能级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以临平新城为重点,加快商贸、现代金融、商务楼宇、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开放水平,吸引和集聚国内外高端要素,调整完善城市框架结构,提升城市品位和承载力。
下一步,临平副城将强化市级商业功能培育,打造市级商业副中心;促进区域联动竞合发展,构筑生产要素集聚平台;精准把握休闲旅游诉求,打造都市休闲旅游优选地;乘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实现副城核心商务功能;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区域物流集散基地;加强商贸服务配套建设,提升房产居住区消费功能,以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措施力度,加速临平副城特色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