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策略分析*——来自潜江龙虾产业的实证经验

2012-01-28罗会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年3期
关键词:甲壳素潜江龙虾

徐 辉,罗会斌

(1.长江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荆州 434025;2.荆州市农业局,湖北荆州 434000)

中部是我国大陆地区的腹地,在中国四大区域中,中部6省国土面积居第二位,占全国的10.69%。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它众多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中部的现代产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区域已形成了规模不等的产业集群;人口稠密,区内外经济联系较为方便,产业成长容易获得市场支撑;农业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1]。实现中部崛起,使中部真正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是中部各省共同的强烈意愿。

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再到赫尔希曼等人倡导的“非平衡发展战略”达成了一个共识,培育并保持经济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比较效益、合理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为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承袭传统种养习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既能开发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产品,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但中部地区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等问题值得各地考虑。

1 中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性

特色经济是依托特色资源禀赋进行产业选择和培育,使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中部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1.1 发展特色经济是中部地区发挥地区资源比较优势,赢得经济发展良机的需要

中部地区要加快发展,就不得不考虑优先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各省农村必须寻找适合各地自身条件的个性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以此作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推进特色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从而最终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聚与现代化,是西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然途径[3]。中部地区也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摒弃过去那种普遍盲目选择项目,盲目模仿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做法。它要求依据各地区不同的要素禀赋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按照全局利益和比较优势的原则去发展地方经济,能够使各地获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赢得抢占市场份额的先机。

1.2 发展特色经济是中部地区塑造经济增长极,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发展特色经济不仅符合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优者取其重,劣者取其轻”的原则来达到维护该地区经济利益的目的,而且能有效地克服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弊病,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特色经济可以通过构建能有效发挥比较优势且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集中力量开发和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把它做大做强,形成特色产业和产业群,取得地区竞争优势[4]。中部地区在新兴技术产业方面明显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但其在资源上却有较大的优势,且地处全国中央,交通发达。因此,中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塑造经济增长极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中部地区的产业增长极一旦形成,它将使某些地方产业具有相对优势,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该地区。产业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从而形成地方经济核心竞争力。

2 潜江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鱼米之乡,湖北是名副其实的水产大省,湖北淡水水产品总量占全国的1/5,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农民通过种养业增收的1/3来自水产业。潜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水乡园林”和“鱼米之乡”的美誉。潜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产发展的政策措施,水产产业特别是龙虾产业现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湖北是我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省,潜江是全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潜江是小龙虾野生寄养模式的发源地,是湖北水产产业化发展的杰出典型。龙虾业的突破性发展,不但为潜江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空间,而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潜江市2009年以占全市耕地面积11%的水面,创造了22%的农业产值,贡献了44%的人均增收,占据了湖北省水产品出口份额的“半壁江山”。

潜江共有2.6万hm2水面适合小龙虾生长。近年攻克小龙虾人工繁育技术,养殖户摸索出虾稻连作种养模式,简单易学,每公顷投入4 500多元,平均纯收入1.65万元。该市政府对养殖户、加工企业给予扶持,短短几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从几公顷扩大到2011年的1.2万hm2,产值6亿多元。2008年,潜江市共发展“虾稻连作”面积8 133hm2,养殖产量2.13万t,养殖产值达3.3亿元。该市的小龙虾加工也是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排头兵”,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小龙虾16t以上。华山、莱克、禾亿、宝龙等5家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并建立了完善的HACCP质量监控体系,产品通过了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2008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转化原料10万t,加工成品2.8万t,出口创汇8 100万美元,占该省出口总额的62.5%。

3 潜江龙虾产业的实证经验与中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3.1 科学定位,打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潜江市的龙虾产业经过几年的运作,华山公司的“良仁”、莱克公司的“楚玉”,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和“湖北省名牌产品”,“潜江龙虾”被确认为全省优质品牌,“小李子”、“何凤仙”油焖大虾品牌享誉湖北省内外。品牌经营理念的树立,增强了潜江龙虾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潜江水产品的影响力,为潜江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是一条康庄大道。它在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应充分调查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经济,同时为了保持特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色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就必须创建品牌,打响品牌,形成品牌或名牌效应,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3.2 创新生产模式,关注产品深加工,获取更多的产品附加值

2001年,潜江市农民刘主权开始尝试“虾稻连作”龙虾野生寄养模式取得成功。2005年,“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连作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成果鉴定。2006年,湖北省政府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了湖北省政府一号文件,在全省推广。短短4年,湖北省“虾稻连作”面积突破20万hm2。

每只小龙虾的可食比为20%,小龙虾除加工虾仁、虾球、整肢虾外,还有80%的废弃虾壳。面对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延伸产业链,对废弃虾壳进行深加工。以华山、菜克水产为代表的加工厂,另辟蹊径,加工冻煮小龙虾、汤料整肢虾、甲壳素深加工,拓开了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发展途径,出口创汇每年成倍增长。

华山公司2008年上马“甲壳素深加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加工项目”主要从甲壳素中提取氨盐、钾盐、钠盐等,2009年开展年处理10万t废弃虾壳提取氨盐与虾鱼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对废虾壳进行深加工,平均每加工出口1t虾仁后综合利用其相关产品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壳寡糖等衍生物)的新增附加值可达3.5万元,每加工出口1 000t虾仁新增利润达3 500万元,不仅有效处理了大量废弃虾壳,而且对传统小龙虾加工出口产业是有力的支撑。提取甲壳素还不是小龙虾产业链的最顶端。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可以从甲壳素中衍生出近百种高科技产品,如生物农药、医药品、保健食品等等,其附加值可提高10~100倍。建起一个产值超过200亿元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把潜江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甲壳素之都”[5]。

莱克水产在美国洛杉矶成立了分公司,2009年出口创汇2 429万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在全省水产行业均居首位。同时它还在全国率先破题,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了甲壳素研发中心。2009年4月,第一期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年6万t生产能力,产品全部出口。同年11月初,潜江华山小龙虾产业一体化和循环经济改革试验项目开工。建成后,年废弃虾壳处理量将达到10万t,年生产甲壳素4 000t,年产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脱乙酰氨糖、壳聚糖、高密度聚糖、壳寡糖、蛋白质、虾青素等高附加值产品3 500t,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至少带动湖北400亿元的产值[6]。

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大了产业生存空间,同时使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上的附加值得以充分分享,这为中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深加工指明了方向。

3.3 努力形成行业标准

通过标准化和品牌化战略,潜江小龙虾争得国际市场话语权。通过建设小龙虾标准化养殖基地,制订水产品养殖、加工质量标准14个,一些产品成为农业部认证的绿色水产品,一些企业获得对美、日、韩等国和欧盟的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中部地区特色产业要取得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战略地位,必须主动制定行业标准,争取取得国家有关部委、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从而最终获得消费者的全面认可。

3.4 销售渠道多元化,开拓国内外市场

日前,潜江捧回“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凭借优质、高产、技术以及品牌等优势,潜江小龙虾不仅“红”遍全国,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话语权。潜江小龙虾大部分“跳”向海外市场,出口额从不足60万美元增至2010年的8 200万美元,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出口基地[7]。

潜江小龙虾“红”遍全国、“红”遍世界证明了特色产业的魅力,证明了“小产业也有大市场”,多元化的销售渠道能拓宽产品的销售领域,使特色产业保持活力,增加效益。

3.5 政府政策支持、引导、推介

2003年,潜江市委、市政府将“虾稻连作”模式作为重点项目加以扶持、推广,市财政年出资50万元,对发展“虾稻连作”的农户每公顷补贴150元,优先安排贷款。政策的扶持使全市近6 667hm2无自排能力、无人问津的低洼冷浸田,一下子变成了发虾财的抢手资源。为做大做强“潜江龙虾”品牌,推动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潜江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5月举办了首届龙虾节。历时3天的龙虾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瑞典海派克、瑞典海风、新加坡达森投资、吉太新贸易、英国大虾、美国比阿萨、武汉肥冠生物科技、武汉怡景房地产等40多家客商,全国20多家媒体、60余名记者关注潜江。

特色经济应该有相应配套的特殊政策,应该取得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推介,这样特色经济的发展才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尽管中部地区的大多数干部和群众都有发展特色经济的意识和要求,但是在如何发展特色经济上还不太明确。尤其是一些领导在思路上还不是特别清晰。大多数地方选择特色产业都是不断尝试,不成功再改换别的产业,因此特色产业的选择成本太高。另外,特色经济发展政策也不稳定,通常一任领导一套政策,投资者对特色经济发展的感到担忧,对特色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中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应该建立科学选择特色经济的机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扶持特色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对重要的相关政策最好用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相对稳定下来。

3.6 严把质量关,防微杜渐,注意风险防范

南京的小龙虾导致数十名吃虾者“肌溶解”,媒体一报,顿时人心惶惶。尽管南京疾控中心出来表态,信誓旦旦地说这个病与“洗虾粉”没关系,是食客体质的问题。“洗虾粉”事件发生后,潜江市委、市政府和潜江商家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潜江市委、市政府出面说明潜江龙虾质量有保证,商家门前户户澄清未使用“洗虾粉”洗虾。

虽然“洗虾粉”事件对潜江龙虾产业的影响甚微,但它对中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敲响了一记警钟。食品安全是大问题,在发展特色经济的时候必须严把质量关,防微杜渐,注意风险防范。特色产业的形成不易,“金字招牌”的创建艰难,只有全体生产和经营者齐心协力维护其声誉,特色经济才能长远发展。

3.7 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团队化、协会化

潜江市近几年积极探索“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相继组建成立了水产品产销协会、龙虾养殖协会、荆楚渔业合作社等18家水产品专业合作组织,网络了全市1万多农户,拥有会员8 000多人。潜江市龙虾养殖协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5 000户农户养殖小龙虾,会员年均收入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

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使行业内的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协作化程度不断提高。行业协会、合作社等团队化的组织形态有利于农民互帮互助、传播新知识和新技术,有利于开拓新市场,有利于联结农企关系、建立良好的利益机制,使特色产业永葆活力。

[1]司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综述.海内与海外,2007,(10):12~15

[2]杨敬宇,张汉焱,聂华林.西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与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6):63~67

[3]袁昌定,黎莉莉,罗荣,胡晓群.渝东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70~75

[4]洪燕云.欠发达地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12(5):14

[5]王本伦,李文山.潜江打造全球“甲壳素之都”,荆楚网,2010-07-02

[6]王本伦.潜江:打造世界龙虾产业之都,荆楚网,2010-07-02

[7]张志峰.潜江小龙虾“跳”上国际大市场.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2010-6-17

猜你喜欢

甲壳素潜江龙虾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钓龙虾
微生物甲壳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甲壳素在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潜江小龙虾盛装出国了
龙虾的迁徙
大集团坐阵,潜江汇联将携手4家基地公司,重点发展华中小龙虾料
小龙虾成为国际新“网红”
出现得比人类还早的龙虾化石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