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朱公:浙商的第一股细流

2012-01-28杨轶清

浙江经济 2012年16期
关键词:范蠡浙商斧头

时至今日,陶朱公的精神思想,一直流淌在浙商群体的血脉中

范蠡的农商并重的重商思想和成功实践,与浙东学派王阳明、顾炎武等人的学说异曲同工,而后者被公认为现代浙商崛起的精神文化源头。顺着当代浙商发育成长的历史溯流而上可以发现,范蠡的思想是源头第一股涓涓细流。

民间传说还相信,中国的秤——即传统沿袭使用2000多年的木杆秤,就是财神爷陶朱公发明的。据说,他受到灵感启发,用一根细直的木杆,一头拴上吊盘,用以盛装货物,一头系一把斧头作为秤砣。他决定将一只斧头的重量定为一个单位,因为斧头古代的别名为斤,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计量单位“斤”的来历。陶朱公将这个称量计重的工具起名叫“秤”,表示做生意要公平心平、童叟无欺。

为了更精确的称量货物,陶朱公将秤杆上一斤的距离平分为十三份,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他决定把秤再作改进,警告奸商用秤要公平心正。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他告诫商人,经商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可惜现在的很多生意人,已经根本不相信还有什么“老天有眼、因果报应”,不要说欺人三两,只要银子能进我口袋,就是有毒有害的食品也照卖不误。倘若范蠡再世见到后辈如此作孽,不知会作何感叹?

民间对杆秤文化的解读,与范蠡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2000多年来,范蠡一直被商人和民众所崇敬,除了他的经营智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能“富好行其德”——“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以德立商,以智经商,以体治商”贯穿了范蠡经济思想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这样的一位传奇的历史名人,自然免不了身后被各地争抢。目前为止,河南南阳、山东定陶、安徽涡阳、浙江诸暨等地都在竞争范蠡的“原产地”,应该说这些地方跟范蠡都有关联——或者出生地、或者归宿地、或者发迹地。浙商奉范蠡先生为其始祖,不会有什么争议——浙江是范蠡从政、下海的地方。而且种种证据表明:时至今日,陶朱公的精神思想,一直流淌在浙商群体的血脉中。甚至陶朱公的身影样貌,也似乎未曾离开浙商很远。

范蠡与浙江尤其绍兴的渊源甚深,范蠡的“老板”越王勾践建都在绍兴。而绍兴又名“蠡城”,绍兴城就是范蠡亲手设计并率众建成的。范蠡留在绍兴的遗迹甚多,如蠡城、吼山、南池、陶朱公庙、范蠡祠等等。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蠡城、吼山、南池等城廓山川仍在,而商圣范蠡的“陶朱遗风”,也成为绍兴民间传统风俗的一部分。

旧时绍兴的商会,是商界各行各业的总会,会长一职由商界中享有威望者担任。会内藏有一幅装裱讲究的商圣像,系著名画家李鸿梁先生手笔,画面上那位衣冠古朴、道貌轩昂的长者,即陶朱公。每逢年节,这幅画像悬于中堂。供品之中,例必有鱼,这既是对范蠡在绍兴南池首创人工养鱼的纪念,又因“鱼”字与“余”、“裕”同音,寓“年年吃过有余”、“经商可致富裕”之意。其他供品亦甚丰盛,点香焚烛后,自会长开始,依次向陶朱公像行跪拜之礼,其典礼之隆重,较之民间祭拜祖宗神保,远有胜之。这一习俗千年如一,始终未曾中断。后世商人感恩陶朱公的智慧和高风,深深影响了两浙世代商家。

猜你喜欢

范蠡浙商斧头
金斧头和银斧头
范蠡卖牛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范蠡还钱
遗失的斧头
范蠡故里疏议——从三十里屯遗址的发现看范蠡籍里
没造成船,却刮了脸。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