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吸收到践行:胡志明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2012-01-28越南黎德黄
张 皓 〔越南〕黎德黄
国际视角
从认识、吸收到践行:胡志明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张 皓 〔越南〕黎德黄
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马列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其重要补充。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升华和提高的过程。1924年11月前,他认为新三民主义是 “一个改革的纲领”,之后把新三民主义概括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三个原则,并以此作为越南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前,他对新三民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1927年至1945年间,他将新三民主义运用到越南民族解放革命运动中,并发展成为具有越南民族特点的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人民自由、改善人民生活,其核心是民族独立。1945年越南 “八月革命”后,他在治国纲领中运用三个原则,争取越南民族统一,扩大民权,发展民生。随着越南历史发生巨大变化,胡志明对外来理论的研究和吸收逐渐从新三民主义转到毛泽东思想上来。
胡志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与越南民族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胡志明思想。按照越南方面的官方表述,“胡志明思想是一个关于从人民民主、民族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等各个越南革命的基本问题全面而深刻的观点体系;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越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结果;同时是越南民族文化精髓与时代智慧的结合,其目的是解放民族、解放阶级和解放个人。”①《胡志明思想的教材》, 〔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9年,第12页。这个定义,是越南有关胡志明思想研究机构、国家标准教材和其他许多文件中广泛采用的标准定义。这个思想以胡志明的名字命名,胡志明为它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胡志明①据学界研究,胡志明的一生曾经有150余个不同名字。他出生名字是阮生昆,1919年改为阮爱国,1924年底在广州名为李瑞,到1942年才改为胡志明。本文中统一使用胡志明。学习和研究过不同的救国理论和学说。他强调,在1920年他终于找到并一直苦苦追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条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他说:“现在学说多,主义很多。但是,最真正、最稳当、最革命的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②《胡志明全集》第2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852页。之后,他矢志不渝地践行了这条道路,并最终赢得越南的民族独立。因此,武元甲1991年1月14日在首次提出 “胡志明思想”的概念时说:“胡志明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创造性地运用于越南民族解放事业和建设新社会的实践中。”③〔越南〕裴湾谁:《大将,总司令武元甲——和平的将官》,〔越南〕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348页。随后,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阮德平强调:“胡志明主席在领导我们党、我国人民进行夺取政权的革命和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过程中模范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④〔越南〕阮德平: 《列宁思想永远活在我们的事业中》,〔越南〕《共产主义》1995年第5期。因此,越南学者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列为胡志明思想的三大主要来源之一⑤〔越南〕黎允佐:《胡志明思想的社会主义历史条件及其来源》,〔越南〕《共产主义》1995年第5期。另外两个来源是 “越南爱国主义”、 “哲学的精华,东方和西方文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胡志明还研究和借鉴了马列主义之外的其他思想理论,其中包括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虽然孙中山与胡志明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但是都毕生争取民族独立,追求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虽然两人分别被视为中国的 “国父”和越南的 “民族之父”,但胡志明谦虚地自称 “我勉力做他 (指孙中山——笔者注)的小弟子”⑥〔越南〕陈民先著、张念式译: 《胡志明传》,八月出版社(上海),1949年,第91页。。他认为 “孙逸仙主义的优点是它的政策与越南革命条件适合”⑦《辛亥革命——90年后回顾》,〔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79页。,并以“陈民先”的笔名强调 “胡志明倾尽所有心力研究中国政治,尤其赞赏孙逸仙博士的三原则:民族独立、民权自由、人生幸福”⑧〔越南〕陈民先:《胡志明革命的活动》,〔越南〕文学出版社,1970年,第62页。。越南前总理范文同曾经写道:胡志明 “对孙文及其中国人民感情深厚”⑨〔越南〕范文同:《胡志明:我们的领袖》,〔越南〕事实出版社,1969年,第20页。。越南学者邓清静也写道:“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胡志明产生深刻影响。越南的老革命家们在文章和叙述中多次谈到胡志明对孙中山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⑩《孙中山、辛亥革命和越中的关系》,第84页。可见,新三民主义是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并由胡志明在越南的具体环境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由于学术界基本上认为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新三民主义与胡志明思想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下面本文就来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一个改革的纲领”: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的初步认识
1890年,胡志明出生于越南宜安省南坛县金莲村。他的家庭,不仅是越南一个有爱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而且 “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其祖父和父亲 “都出身中国式的科举”⑪蒋永敬:《胡志明在中国——一个越南民族主义的伪装者》,传记文学出版社(台北),1972年,第1页。。1911年6月5日胡志明离开越南,7月6日到法国。1912年底,从法国到美国。1913年底,从美国到英国。1917年底,从英国再到法国,并留至1923年6月。这一时期,西方各国“对他具有吸引力的是自由、民权、民主的思想,以及科学技术”⑫〔越南〕长征:《胡主席》, 〔越南〕越南外文出版社,1966年,第4页。,他为美国 《独立宣言》中所言 “人人生而平等”及 “民有、民治、民享”而 “深感震撼”⑬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11页。。
1919年、1920年是胡志明思想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919年,根据西方自由平等学说,他以越南爱国者协会的名义向巴黎和会提交了关于在越南实行民族平等和争取民主自由的 《八项要求》,但为和会所拒绝,这使他认清“自由、平等、博爱等这些美妙词句,只是资产阶级用来掩盖他们对各民族所犯罪行的烟幕”。失望之际,1920年7月《人道报》连载了列宁的 《关于民族和殖民地提纲初稿》,使他立刻认识到提纲初稿 “照亮了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道路和全世界劳动者摆脱奴隶地位的道路”。①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第19、23页。他指出:“此前我从未读过列宁的任何著作”,“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这就是解放我们的道路!”②《胡志明全集》第10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128页。
正是在这一思想变化之下,胡志明在1921年4月、5月发表了 《印度支那》及 《印度支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篇文章。在 《印度支那》一文中,胡志明一方面强调 “殖民主义的毒害不能削弱印度支那人的生活和革命思想”,从而指出了越南要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道路;另一方面指出 “俄罗斯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革命以及印度的革命斗争正在给印度支那人解毒”③《胡志明全集》第1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28页。,从而提出了越南要吸收什么样的救国学说。在 《印度支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文中,胡志明在听到孙中山设立了广州革命政府的消息时,特别高兴地说:“在南边孙逸仙的革命政府的成立就导致一个中华再组织及无产化的国家。可以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新的中国和苏俄将结为朋友,推进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④《胡志明全集》第1卷,第34页。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看到了胡志明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并根据世界革命的发展,正确地预测到孙中山必将以俄为师。
1923年6月30日,胡志明来到苏俄,并与来自中国的张太雷等革命者建立了联系。他继续关注中国国民革命,在法国的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 《英国的殖民政策》 《中国革命情况》 《中国农民的状况》等。这些文章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介绍了中国国民革命的性质及农民状况,说明他对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更值得一提的是他9月24日发表的 《帝国主义与中国》一文,因为这篇文章是他从张太雷等中国共产党人那里了解到中国国民革命和孙中山的情况后写成的,直接而明确地表达了对孙中山及其新三民主义的认识。他明确指出:“各帝国主义国家干涉中国为了两个目的,首先取得些中国的新让步,其次是颠覆孙逸仙政权。”他称孙中山为 “中国革命之父”,称赞他 “一直忠诚于自己的真理,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提出了国民党的改良纲领。这个纲领包括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明确内容。其党宣称各被压迫民族、各国属地及国际无产阶级一起团结起来”。胡志明预言:“现在有人正想消灭孙逸仙及他的党,也会像有人想消灭革命俄国一样 (遭受挫败)。”⑤《胡志明全集》第1卷,第319、320页。
由此可见,胡志明在从苏俄来到广州之前,已经对新三民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他看来,“孙中山的国民党革命的纲领是一个改革的纲领,包括进步的内容:第一,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第二,团结与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及国际无产阶级;第三,拥护俄国革命”⑥《辛亥革命——90年后回顾》,第279页。。与此同时,胡志明还将新三民主义与同时代其他亚洲革命家的思想相比,如菲律宾的何塞·黎刹(JoséRizal,1861—1896)和博尼法西奥(Bonifacio,1863—1897)、越南的潘佩珠(1867—1940)和潘周桢(1872—1926)、印度的甘地(M.k.Gandhi,1869—1948),并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时代发展潮流一致,更适合于越南的民族革命。而且,其中一些人如潘佩珠也深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中国辛亥革命前,潘佩珠在越南曾与孙中山会谈过三次;辛亥革命后,他逐渐从先前主张的君主立宪思想转到共和民主思想上来,并在实践中紧紧跟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直至1925年6月30日在上海被法国人绑架并失去自由。
新三民主义的产生无疑得益于苏联帮助下的国共合作,而胡志明同样也希望得到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他在来到中国之前写了《法国殖民制度的罪状》一书,揭露了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与罪行,也反映出他有了仿照中国国民革命开展越南民族独立革命的打算。他希望有机会来到广州,希望直接与孙中山接触,亲眼见证孙中山及国共两党合作开展的国民革命,并以此为借鉴,在未来的越南革命运动中加以运用。当然,胡志明希望来广州,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许多越南革命志士避难广州,他希望团结这些爱国志士,“为建立越南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而奋斗”①王勇:《异国同志情——胡志明早年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党史纵横》1999年第1期。;二是广州距离越南相对要近,用他的话来说可以 “一方面注意着我国革命活动,一面参加中国共产党工作”②《胡志明全集》第10卷,第367页。。
二、“三个原则”: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认识的加深
基于上述想法,胡志明于1924年4月11日致函共产国际,要求被派往广州,“非常渴望投入战斗”。信中提出前去的任务是:(1)“建立共产国际同印度支那的联系”;(2)“向共产国际报告印度支那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3)“同印度支那已有的政治组织取得联系”;(4)“建立一个通讯社和宣传的立足点”。他在同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成员之一的曼努伊尔斯基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为了避免殖民主义者的残酷镇压,一些真正的爱国者已经离开越南。根据我掌握的资料,这些人大多数都集中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上海、香港、澳门。我感到我的任务就是要回到那里,在我的同胞中开展革命工作。如果工作进行得正确,这些同胞就可能成为今后共产党的骨干,而且从中国南方还可以比较容易地同越南取得联系。”③李家忠:《胡志明与共产国际》, 《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8期。
1924年11月11日,胡志明来到广州④有的学者则认为胡志明是1924年12月来中国的。见韩博、王海毅:《胡志明的七次中国之行》,《钟山风雨》2011年第2期;王勇:《异国同志情——胡志明早年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党史纵横》1999年第1期。我们这里采纳李家忠的说法。参见李家忠:《胡志明与共产国际》,《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8期。,这也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广州的革命气氛深刻感染了他。他开始深入学习和研究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新三民主义。他以 “陈民先”的笔名自述道:“中国被各军阀集团分割……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开始觉醒。孙逸仙博士的呼吁开始蔓延。一个伟大的民族运动开始了。在孙中山和他的同志领导下,北伐军讨伐军阀,统一中国。胡志明感受到了这场运动:阅读 《广州日报》,给孙中山及广州政府的政治顾问鲍罗廷做翻译。胡志明把他的所有心力都用来研究中国政治,尤其是孙中山博士的三个原则: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胡志明边研究,边工作,边生活。”⑤〔越南〕陈民先:《胡志明革命的活动》,第61、62页。
可以说,新三民主义对于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如中国、越南来说,是获得独立、自由和幸福道路的一剂良药,对各被压迫侵略的亚洲国家民族解放任务,第一次给出了答案。各种证据表明,胡志明没见到孙中山:他到广州时孙中山已北上,到北京后因病去世⑥《辛亥革命——90年后回顾》,第258页。。但在广州,他详细了解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以 “陈民先”的笔名写道: “在所有的革命理论中,孙逸仙主义是最适合越南的具体的环境。孙博士的三民主义可以总结为:民族主义,一切民族的独立;民权主义,人民的自由;民生主义,人民的幸福和享受。这是越南所需要的,这是越南民族所要求的,这是胡志明所寻求的。自此以后,胡志明对于这位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有着深厚的敬意,而且成为他的忠实的弟子。”⑦〔越南〕陈民先著,张念式译:《胡志明传》,第81页。此外,他把 “三个主义”转化为 “三个原则”的表达: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后来多次在他的著述中使用“三个原则”这个词。
胡志明之所以认为新三民主义最适合越南的革命实际,原因是:直到20世纪初,越南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越南革命的任务和性质与中国革命一致,都需要解决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这三个主要问题。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以及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使得越南国家主权丧失、民族自由被剥夺、 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因此,越南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获得民族独立;推翻封建制度的统治,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实现民主民权;给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总之,新三民主义的目标适应了越南历史发展的要求,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的自由和幸福。
广州给胡志明的革命活动也提供了有益的场所。他组织酝酿越南的革命力量,补充革命理论和传播革命思想,为未来建立越南共产党的组织及理论奠定基础。1925年,他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开展特别政治训练班的活动,直接给学员讲课。在训练班房间里,墙上除了挂着马克思、列宁像,胡志明还特意挂上了孙中山和范鸿泰的像①〔苏联〕ép-ghê-nhi Ca-bê-lép著、〔越南〕阮明州译:《胡志明同志》第1卷,〔越南〕青年出版社,1985年,第189页。范鸿泰(1896—1924)是越南革命志士,1924年6月刺杀法印总督麦尔兰,未果,跳入珠江牺牲。。讲课内容除了越南革命问题外,还包括辛亥革命、中国国民革命、新三民主义与 “三大政策”等。其后,他把这些讲课内容结集出版,命名为 《革命之路》。这本书被视为 “越南第一部马列主义著作,成为越南革命的指针”②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第49页。,这些讲课内容说明:(1)胡志明认为中国国民革命有益于越南革命;(2)胡志明对孙中山和新三民主义具有特殊感情,新三民主义在其革命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胡志明不仅接受了新三民主义,而且有意识地将新三民主义宣传和介绍给越南革命人士。
在此前后,胡志明发表了许多文章,阐述了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对中国国民革命的看法。1925年初,他发表 《亚洲的一些问题》一文,大力称赞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指出:针对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的要求,“孙逸仙和他的国民革命党,即国民党说:且慢!我们要求必须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耻辱的退让。总之,中国应该是中国人的,中国人应该有根据自己的意志解决自己的事务的自由”!因此,“孙逸仙是帝国主义所深恨和深怕的政治家之一”。③《胡志明全集》第2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197页。胡志明认为这一点着重阐述了新三民主义关于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思想。
孙中山去世后,胡志明连发两文,一文是发表在巴黎 《穷苦人报》上的 《孙逸仙逝世》。此文一方面肯定了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强调“是他把自己的四万万同胞从多少个世纪的封建专制下解放了出来,并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宰割,挺身保卫自己的国家”;另一方面指出,越南爱国志士也正在举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强调 “在广州的土地上流亡的越南爱国者牺牲一切享乐,为的是使自己的民族摆脱被奴役的境遇。如今已把孙逸仙的故乡作为基地和熔炉,从而更加坚定了救国的信心和意志”④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第50、51页。《孙逸仙逝世》一文,《胡志明全集》中未收录。。另一文是发表在越南《安南》(L’Annam)报上的《在华的事变》。此文不但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而且表达了他本人对孙中山的深深敬意。他说:“人民的殷勤表明华人非常感恩已故的领袖、感恩促使他们觉醒并解放意识的人(指孙中山——笔者注)。”1927年3月12日,他在 《安南》报上又发表了 《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逝世两周年》一文,称孙中山为 “国民党的领袖及建立民族国家的英雄”,并认为:“改变中华民族的伟人已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及他的人生给全民族事业带来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伟大民族,孙中山应该被看做中华民族的‘复活人’。”⑤《辛亥革命——90年后回顾》,第260、261页。在此文中,他还表明,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孙中山聚集了广大群众,包括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团结起来进行革命;孙中山唤醒了中国人民为自己的自由和民族的解放的意识和愿望,使中华民族进入了建设民主道路的新篇章。于此可以看出,他正在努力仿照孙中山,领导越南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对国民党二大继续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胡志明也予以充分肯定。1926年1月14日,他在国民党二大讨论民族提案会上强调:“我们可以看到,革命精神已深入全部群众,特别此二大更加发挥孙总理 (指孙中山——笔者注)的伟大主义、伟大政策,和各压迫民族共同奋斗。”⑥《胡志明全集》第2卷,第282页。接着,他揭露了法国殖民者对于越南人民和华侨的罪恶,呼吁 “所有被压迫的民族都同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我们应当一致联合起来打倒法帝国主义、打倒在世界上的一切帝国主义……不分国家、民族,一定要站起来推翻我们的敌人”①《胡志明全集》第2卷,第287页。。这一演讲,深刻体现了他对孙中山 “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主张的吸收。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从事革命工作的两年多里(1924年至1927年),胡志明还在两个方面学习新三民主义。其一,积极研究和学习了孙中山运用儒教的方法进行宣传和教育,以培育群众的革命精神。孙中山和胡志明在运用孔子文化时,都吸收了新时代的思想内容。例如,孙中山把孔子忠君思想发展成为 “忠于国”的思想,强调: “中国人至今所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再次是和平……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如果说忠字可以不要,试问我们有没有国呢?我们的忠字可不可以用之于国呢?……说忠于民是可不可以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以呢?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②孙中山:《三民主义》,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53页。受孙中山的影响,胡志明后来创作了一首歌以激励越南革命志士:“忠于国,孝于民。什么任务也完成。什么困难也克服。什么敌人也打败。”③《胡志明全集》第11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350页。其二,学习孙中山创办军校及党军。来到广州后,胡志明立即派越南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其中许多毕业生成为越南革命队伍的核心,如逢志坚、张云领、阮山、黎设雄等。这些干部成为他以后推进革命、建立国家的干部储备。回国后,他模仿黄埔军校建立了抗日军政学校,其培训的军事干部和人员成为1945年“八月革命”的中坚力量。
当然,在马列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之间,胡志明更强调的是前者。如前所指出,他认为马列主义是 “最真正、最稳当、最革命的”。1926年1月21日列宁逝世两周年之际,他发表 《列宁和东方》一文,称赞列宁 “开辟了一个在殖民地进行真正革命的新时代”,是 “第一个认识到和强调正确解决殖民地问题对世界革命的重要性的人”④《胡志明全集》第2卷,第290、291页。。这实际上将列宁和孙中山作了对比。此外,他对新三民主义的学习与研究是批判性的。当时的学员黎孟桢就回忆说:胡志明要求 “批判地学习甘地主义和三民主义,并结合十月革命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⑤〔越南〕黎孟桢:《在广州和暹罗的日子》,载 〔越南〕怀青等著:《胡伯伯》, 〔越南〕普通出版社,1962年,第79页。。
总之,在广州活动的两年多里,新三民主义对胡志明建立完整的革命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说马列主义是他始终追求的理论系统,新三民主义则是他的理论系统的重要补充;如果说马列主义给他的理论以 “欧洲的性”,则新三民主义给予的是 “亚洲的性”。他成功找到了新三民主义、中国革命与越南革命的相同点,且能运用于越南革命。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问题、民权问题和民生问题也可以适合于越南: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也正在进行民权革命,赶走殖民者,推翻封建制度。“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也是他学习的内容。他主张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展越南的民族革命。他肯定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动力,“工农是革命之本”,一切要说服群众人民一起参加共同革命事业。可以说他的 “工农是革命之本”观点跟孙中山的 “扶助农工”观点很多是相同的。他也同意孙中山依靠人民解放人民的主张,提出 “要教育占大多数的田农并依靠他们”⑥〔越南〕陈民先:《胡志明革命的活动》,第69页。。这些理念,后来成为1930年初他在香港成立的越南共产党纲领的核心。
正在胡志明学习和研究新三民主义并开展越南民族革命工作之际,国共两党关系发生剧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李济深在广州也发动政变。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越南民族革命已不可能,于是,胡志明秘密离开广州,绕道香港、上海,前往莫斯科。与1924年11月从莫斯科来到广州的情况相比,胡志明这次从广州回莫斯科时,其思想中已经吸纳了新三民主义思想。
三、越共的民主革命纲领:胡志明将新三民主义运用于越南革命
如果说1927年之前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则可以说在1927年至1945年间,他逐步将新三民主义理论运用到越南具体的民族解放革命运动中。这一点在越南共产党的纲领中有明显的体现。但是,他对新三民主义的吸收和运用并不是被动的、僵硬的,而是灵活的。根据越南的具体情况,他对新三民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补充和完善。
在组织成立越南共产党的过程中,胡志明指出:“我们必须团结各阶级,团结人民争取民族解放,阶级解放。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达成一致意见的组织,可能被命名为革命青年会或共产党,但它的政纲应该是: (1)民族独立;(2)人民自由;(3)民众幸福;(4)走向社会主义。”①〔越南〕陈民先:《胡志明革命的活动》,第75页。前三者与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基本相同,后者强调了越南民族革命发展的方向;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有惊人的相似。1930年2月,越南共产党在香港召开的成立大会上,通过了由胡志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此纲领中,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原则,同时有选择地接受孙中山思想,提出了越南革命最重要、最战略的问题。纲领规定:越南党主张进行资产阶级的民权民主革命和土地革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越南革命的任务是打倒法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越南反革命资产阶级的统治,争取越南的独立,成立工农兵政府,人民享受自由②《党的文件(1930—1945)》第1卷,〔越南〕党史研究出版社,1977年,第18页。。
这一纲领虽然还很简略,但是基本上包括了越南革命所有重要的元素。其中,民族、民权、民生问题都被提及到,可见充分考虑了越南革命的具体特点,而不是照搬新三民主义。关于这一点,胡志明指出:“其实它是忠于孙逸仙主义的。它的政纲是以孙博士的政纲做模型的,即:民族主义——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人民自由;民生主义——改善人民生活。甚至在达到这些目的的斗争方法上,它也跟随着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的方法:全民族和特别地依靠最贫穷的群众——农民和工人的支持。”③〔越南〕陈民先著,张念式译:《胡志明传》,第90页。
越共成立后,胡志明继续研究新三民主义以运用于越南革命。他极为重视民族主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他确定民族独立是越南革命最重要的中心问题,民族权利是最高的准则。在1941年5月中旬召开的越共中央会议上,他说:“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越奸者以便保存种族的祖先。”④《胡志明全集》第3卷,第198页。会议还指出:“如果解决不了民族解放问题,争取不到全民族的独立自由,那么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就摆脱不了牛马的命运,一万年也争取不到阶级的部分权利。”⑤《胡志明与靖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1、42页。其次,他还强调各弱小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2月12日,他以 “平山”的笔名在桂林 《救国日报》上发表 《越南人民与中国报纸》一文,指出:“越南民族解放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同盟军。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我们应予他们鼓励和帮助。孙中山国父曾教训我们说:援助弱小民族,共同奋斗,争取自由独立。现在,实行他遗训的机会来到了。”⑥《胡志明全集》第3卷,第185页。1944年,他在广西柳州举行的越南干部训练班结业典礼上又指出: “孙中山有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生死濒危的时候,必须互相依赖,在苦甜时一起分享。这名言对我们两个国家来说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越中两国人民将做到这一点,永远不要忘记。”⑦《胡志明全集》第3卷,第494页。1945年2月23日,他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华民国也同孙中山以前一样。他们的主张就是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努力奋斗几十年来也是因为这三个主义。我们的奋斗也是这样,首先也是因为民族的。”⑧《胡志明全集》第4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405页。
新三民主义对胡志明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于1942年8月29日至1943年9月10日被蒋介石投入广西监狱时,还在继续学习和研究新三民主义。根据侯志明 (时任中国战场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根据蒋介石的命令释放胡志明)的回忆,当时他曾送给胡志明一本 《三民主义》的书,后来胡志明将之翻译成越南文①《关于狱中日记的新思考》, 〔越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97页。目前,胡志明的《三民主义》越南文译本尚未找到。。在胡志明所著 《狱中日记》中, 《侯主任恩奉一部书》一诗表达了他阅读后的感受,并表示对侯志明的感谢:“顷承主任送书来,读罢觉请神顿开。领袖伟言如在耳,天边动轰一声雷。”②《关于狱中日记的新思考》,第566页。
在国外活动30年后,胡志明于1941年1月28日回国,开始直接领导越南革命。根据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他提出:团结全国民族解放的力量,带领广大人民起义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独立的越南政府。1945年,“八月革命”取得成功,结束了越南1500多年的封建制度、82年的法国殖民统治和5年的日本侵略占领。这个成功是胡志明30年革命活动的结果,而新三民主义也功不可没。在1945年9月2日发布的 《独立宣言》中,胡志明强调:“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不朽的话语出自1776年美国的 《独立宣言》。从广义上说,这些话的意思是:世界上所有各民族生来都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享有生存权、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1791年法国革命的 《人权和民权宣言》也说道:‘人人生来就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并且必须始终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辩驳的真理。”③〔越南〕陈民先:《胡志明革命的活动》,第106页。这段话表明:其一,胡志明引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 《人权和民权宣言》中的名言,是一种策略,是向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企图卷土重来的法国表明,越南民族的权利同美国、法国一样平等。他后来在将印度支那共产党改称 “越南劳动党”而不称共产党,以 “避免敌对势力对 ‘共党’的诬蔑”④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第159页。,也说明他非常注意策略的运用。其二,他引用的这段文字,恰恰是马克思所肯定的。马克思称赞美国 《独立宣言》为世界上 “第一个人权宣言”,而该宣言又渊源于法国的 《人权和民权宣言》。胡志明写到:“越南八月革命的胜利再次证明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观点的正确性和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指出的路线的正确性。”“八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在一个殖民地国家的第一次胜利。”⑤《胡志明全集》第6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159页。其三,美国 《独立宣言》也是孙中山所肯定的。孙中山在1904年写的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就深受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胡志明还特地决定在9月2日宣读 《独立宣言》时身着黄色咔叽布中山装,说这是 “一个十分具体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⑥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第120页。。
综上所述,胡志明在革命的实践活动中反复强调新三民主义适用于越南的民族革命,并在实践过程中将之与越南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他在越共成立大会上所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就借鉴了新三民主义的一些内容,在此后他撰写和主持的越共一些文件和会议中也能体现出新三民主义的思想。在1930年至1945年间的革命活动中,他领导越南人民实现的三个目标是民族独立,“耕者有其田”,争取自由和民主,其中,民族独立是首要目标。他强调,如果要实现这三个目标,首先需要利用一切机会争取民族独立。显然,他认为民族独立是解决民权和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民权,更不能改善民生。
四、从吸收新三民主义转到毛泽东思想:胡志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革命胜利之后,新三民主义依然深深体现在胡志明思想中,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旨趣、奋斗目的和原则。他以 “独立、自由、幸福”作为新成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标语。而这六个字,正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新三民主义的新运用。他已经把“三个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转化为 “三个原则”的表达: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独立”、“自由”、“幸福”分别对应于 “民族”、“民权”、“民生”。他在担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后说:“我只有一个愿望,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完全独立,我国人民获得完全自由,每个同胞都有饭吃、有衣穿,孩子都有学上。”①《胡志明全集》第4卷,第161页。
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个时期历史情况和具体任务不同,胡志明关于 “独立、自由、幸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之前,以民族独立为第一目标。革命成功后,集中于解决民权民生的问题。在1946年11月9日越南召开的国民大会第一届会议上,他说:“政府努力按照正确的三项政策:民生,民权和民族。”②《胡志明全集》第4卷,第978页。以往排序是民族、民权、民生,而这时他将民生、民权位于民族之前,可见其侧重点已有所变化。尤其是,他还把 “民生”放在首位,作为全党全民第一任务,强调说:“我们已取得了自由、独立,但人民还处于饥饿和寒冷,则自由、独立也没有什么意义。人民只知道自由、独立的价值,他们有足够的丰衣足食时。”③《胡志明全集》第4卷,第690页。这一变化意味着,胡志明认为越南民族已独立,人民已有自由和民主,民族、民权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所以重心应该放在解决好民生问题上,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他大力推动议会选举的民众投票,实施民权,提出了许多关心人民生活的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增加生产,尽快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大众化教育,等等。
但是,就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法国极力扶持保大皇帝,在西贡成立 “越南国”。为了统一越南,胡志明领导越南民主共和国同法国展开了越法战争。
由于尚未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胡志明就改变了以民生为第一的发展纲要。1948年6月11日,他号召越南人民继续爱国竞赛,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和统一。他指出:“在爱国竞赛中,我们一边抗战一边建国。爱国竞赛的第一结果就是:全民足食足穿,全民会读会写,保障整个军队粮食器械的充足以便赶走外国侵略者。全国的独立和统一,我们就实现了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这就是大革命家孙文所提的三个原则。”④《胡志明全集》第5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913、914页。依此,他在1951年2月将印度支那共产党改名越南劳动党,并在党纲中规定:“现阶段越南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侵略者,为民族争取真正的独立和统一,肃清封建和半封建残余,实现耕者有其田,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奠定基础。”⑤《胡志明全集》第6卷,第184页。这段规定表明:民族统一、人民民主及民生幸福是为越南走向社会主义奠定基础。这样,胡志明就将他所概括的新三民主义的三个原则同越南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当然,重新把 “民族独立”放在首位,并不是说他就不重视 “民生幸福”了。他指出,越南要建设社会主义时,首先要解决人民的基本需求;如果不解决这些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是没有意义的,人民会对社会主义漠不关心,“朴素、简单地说,社会主义首先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使人们有工作、温饱和幸福的生活”。⑥《胡志明全集》第10卷,第17页。他反复强调:“如果人民在挨饿,是党和政府对不起人民。如果人民受冷,是党和政府有过错。”⑦《胡志明全集》第7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0年,第572页。他还规定,越南共产党和政府要将 “所有的田地归还于种田人”⑧《胡志明全集》第1卷,第233页。,实现 “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都能学习”⑨《胡志明全集》第4卷,第161页。的目的。
自1924年到1944年间,胡志明在中国间歇停留了11年⑩胡志明在中国的11年的具体情况为:广州,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香港、上海,1929年12月至1934年初;广西、河南、云南等省,1938年12月至1941年5月;广西,1941年8月至1944年8月。。这11年里,他吸收和运用了新三民主义。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的研究和学习逐渐转到毛泽东思想上来。在1951年2月召开的越南劳动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志明本人和越共其他领导人都开始提到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胡志明在《政治报告》讲话中提出:“毛泽东同志英明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主义中国化。把这个主义十分正确地运用到中国环境里,使中国革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由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关系,中国革命对越南革命有着巨大的影响。越南革命应该学习和已经学习到中国革命的许多经验。依靠中国革命的经验,依靠毛泽东思想,我们进一步懂得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主义,从而使我们取得了许多胜利。这是我们越南革命者应该牢记和感谢的。”①郭明、罗方明、李白茵编:《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1949.10—1978)》上卷,时事出版社,1986年,第188、189页;《胡志明选集》第2卷,〔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第141页。长征在 《越南革命的纲领》的报告中也提到:“中国革命对越南革命有着巨大的影响。越南民族应该特别学习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学习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和毛泽东思想,以便照亮了我们自己的革命”;“胡志明总是教导我们要向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看齐。他教导我们要重视向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学习”。②《党的文件全集》第12集,〔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1年,第99、173页。武元甲在 《完整人民军队的建设》的报告中也强调:“越南军队的胜利已经表明,到越南运用和实践毛泽东思想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正是把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经验与越南军队战斗经验相结合的成果”;“对于将来,越南必须提高军队的知识,不断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主义的理论和毛泽东的军队理论。”③《党的文件全集》第12集,第271、306页。通过这些报告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已经对越南劳动党二大时期前后的越南国家统一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越南劳动党已经提出了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来学习、吸收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因此,越南劳动党党章明确规定:“越南劳动党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和毛泽东思想与越南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一切行动的指南。”④《党的文件全集》第12卷,第444页。对比前述越南共产党成立时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一个深刻的变化。
在越南劳动党成立后,胡志明及越共其他领导人在各种文献中还多次提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及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1951年3月11日,长征提出:胡志明主席 “教导我们坚持向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学习,努力向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学习。他教导我们最重要的一条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正确地运用于我国的环境”。他还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天才地结合起来的思想,它在 “过去和现在指引着我们进行抗战和建国”。⑤郭明、罗方明、李白茵编:《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1949.10—1978)》上卷,第194页。同年7月1日,胡志明在 《越南劳动党电贺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中也提出:“我们愿努力学习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那种长期艰苦斗争的精神,学习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⑥郭明、罗方明、李白茵编:《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1949.10—1978)》上卷,第59页。这些语句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发展胡志明思想,解决越南的国家统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胡志明和越南共产党从学习新三民主义转到学习毛泽东思想上来,反映了越南历史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向完成国家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转折。2001年至2011年间担任越共中央总书记的农德孟指出:“以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为行装,胡主席已经发现了越南革命的正确道路,即:由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领导的民族革命和人民民主道路,进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在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⑦〔越南〕农德孟:《胡志明思想永远照亮越南革命之路》,摘自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cn.news.gov.vn/Home。
总之,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他所吸收的新三民主义的精髓包括:民族独立的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国内和世界上各民族平等,借鉴俄国革命即以工农阶级作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提高人权并继续扩大自由民主,注重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建设等等。新三民主义对越南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和幸福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胡志明对新三民主义不是简单地照搬的,而是有所调整并创造性地运用。他没有像孙中山那样使用 “主义”一词,而是提出 “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三个原则。他不仅提出 “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而且把越南民族的独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联系在一起。在越南 “八月革命”后,他和越南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理论的学习和吸收自然地从新三民主义转到毛泽东思想上来。
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元的。他明确指出:“我在苏联学到了一些党的建设的经验,在法国学到了反对资本主义的经验,在中国学到了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经验。”①《胡志明全集》第10卷,第368页。他又说:“有人问胡志明:你是什么呢,共产主义者抑或孙逸仙主义者了,对于这个询问,他回答道:孔子的学说有它的优点:它的个人的道德。基督教有它的优点:它的高贵的仁爱。马克斯主义有它的优点:它的工作的辩证的方法。孙逸仙主义有它的优点:它的适合于我们的国家的条件的政策。孔子、基督、马克斯、孙博士,他们没有共同之点吗?他们都想为人类谋幸福、社会谋福利。如果他们今天还在世上,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我相信他们一定是好朋友那样相处得很完美的。我勉力做他们的小弟子。”②〔越南〕陈民先著、张念式译:《胡志明传》,第91页。正是由于他理论来源的多元性,胡志明既遭到过来自越共党内的关于他 “民族主义思想”和“改良主义与唯心主义残余”的批评,又曾遭到来自斯大林生前非正统的马列主义的 “激烈地批判”③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第76、77页。。这也恰恰反过来说明了胡志明思想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本文作者 张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黎德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越南荣大学历史学系讲师 北京100875)
(责任编辑 王志刚)
《党的文献》2012年第4期要目
建团初期刘少奇、方志敏等五人的团员调查表(1922年6月——1923年3月)
邓小平关于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的文献选载(1956年5月——1965年8月)
关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团员调查表的一些情况(陈小梅)
青年团要成为党的可靠后备军和有力助手——读邓小平关于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的几篇文献 (王达阳)
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漳州战役是毛泽东、周恩来双星定位的历史起点(石仲泉)
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 “两条战线”问题的论断解析 (占善钦)
为争取苏联支持而进行的努力——刘少奇1949年 《代表中共中央给联共 (布)中央斯大林的报告》解析 (孙 康)
陈云在七千人大会前后 (迟爱萍)
陈云与评弹界交往纪事 (上)(本刊编辑部)
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形成探论 (宗成康)
中共执政初期的党费制度(1949—1956)(李荣田)
华北人民政府时期的村人民代表大会 (窦竹君)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创建和发展(1949—1957)(吴 超)
胡乔木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朱佳木)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路(郭如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3年正式发表的缘由 (王建国)
柔性制造 (赵 宇)
外溢效应 (杨伟智)
邓小平的时间表与时间观 (温 勇)
邓小平鉴史资政例谈 (龚格格)
胡乔木的每天三件事 (徐永军)
历史知识、历史经验与历史智慧 (田居俭)
From Understanding and Absorption to Practice:Ho ChiMinh and Sun Yat-sen’s New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Zhang Hao&〔Vietnam〕Le Duc Hoang
Themain theoretical source of Ho ChiMinh Thought is Marxism-Leninism,supplemented by Sun Yatsen’s new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Ho ChiMinh’s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gradual deepening and sublimation:treating it as“a program of reform”before November 1924 and then summarizing it as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civil liberties and public well-being and taking this as the program of Vietnam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Before 1927,Ho ChiMinh’s studies on the new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focused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then,from 1927 to 1945,he applied it to the revolutionarymovement for national liberation in Vietnam.Furthermore,he developed it into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with Vietnames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namely,national independence,freedom of the people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s,with national independence being the core.Following the August Revolution in 1945,he applied these three principles in the national Program to strive for national reunification of Vietnam,expand civil rights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With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Vietnamese history,Ho Chi Minh shifted his studies on and absorptions from foreign theories gradually from Sun Yat-sen’s new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o Mao Zedong Thought.
D231;K26
A
1003-3815(2012)-07-0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