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狱现代化实践的当代思考——读《清代监狱研究》有感

2012-01-28黄勇峰湖北省监狱局湖北武汉430071

中国司法 2012年12期
关键词:监狱现代化文明

黄勇峰 (湖北省监狱局 湖北武汉 430071)■文

近读曹强新同志《清代监狱研究》一书,深为作者关于现代化的理性思考所吸引,产生强烈共鸣。该书从史学、法学与哲学交融的视角出发,以现代人文眼光,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在搜集、分析和研究大量正史资料基础上,又从文学作品、前人笔记等中挖掘颇具价值的典故,勾勒出清代狱制、狱政的概貌,准确解读了清代狱制的本质、诠释了清代监狱的历史真相。该书不仅对清代监狱进行了全景式的探究,也对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粗线条的回顾;不仅对清代监狱的狱制变革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也对现代监狱工作进行了前瞻的思考。本文拟在解读作者在监狱现代化理论上所作贡献的基础上,对监狱现代化实践进行当代思考。

《清代监狱研究》一书给读者最大的启迪就在于其独特的研究视野、实证的研究方法、辩证的思考过程以及务实的研究态度。

首先,研究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研究中国监狱现代化的历史。现代监狱制度,表征国家的法治程度、社会的文明程度。故而,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必始于监狱。如果说,“监狱是现代化失败的发明”,而监狱“也毫不例外的代表了一种失败”①冯客著:《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江苏人民出版社,绪论第1页。,清末,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霸占,尤其是“治外法权”辱国辱民的境遇,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到中国非改良不可,而改良中国非改良监狱不可。当时的朝野例举日本早年废除“治外法权”的经验“日本能撤去领事裁判权,首以改良监狱为张本,盖监狱与裁判互相表里,又密切之关系,非徒取壮外观已也。②《法部奏议复实行改良监狱折》,载于薛梅卿编《清末民初改良监狱专辑》,中国监狱学会内部资料,1997年,第29页。”以启发中国。1900年,清朝廷内忧外患,被迫推行“新政”。以立宪为中心的政治变革牵动社会各个领域。其中,监狱制度的改革正是法律制度变革的一个分支或延伸。

对待一个社会普通民众的态度,往往并不能完全显现出一个时代或政制的德性,而对待犯人的方式却更能显示一个时代或政制的品格。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殊领域,清代监狱是中国现代化重要的实验厂,同时也是早期现代化实践中“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清代监狱现代化实践本身,就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缩影。人们通过监狱这条较为独特的路径,有助于加深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认识和了解。因而,《清代监狱研究》与其说是中国监狱变化着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实践,倒不如说是通过对监狱发展、变迁与现代化肇始的分析,“阐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研究中国监狱的现代化,必须研究清代监狱现代化的历史。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监狱和国家一样悠久、古老。历代各朝的监狱发展亦各有特点,研究领域亦十分宽泛,研究价值也各不相同。著者选择清代监狱为研究对象,这一选题富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一方面,清代监狱是我国古代封建监狱发展的集大成者。清代监狱不仅继承了我国监狱几千年发展所形成的制度精华,并在封建王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发展到最高峰,而且还具有民族统治的烙印,是中国封建监狱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在中国历史上的监狱改良事业中,清末是新旧狱制的分水岭。清代监狱既是中国封建传统狱制集大成者,亦是近代监狱转型的开启者,是中国监狱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清末宪政运动的推动下,封建狱制向现代化转型,通过借鉴、移植和应用西方先进的监狱理念和制度,中国狱制得以迅速转型和发展,基本确定了近百年来中国监狱的发展走向。“近代资产阶级进步的狱政思想和监狱理论的影响,肇始了监狱改良之路”,中国第一部独立的《大清监狱律草案》的制定,揭开了中国近代监狱史的序幕③余叔通主编:《劳动改造法学》,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198页。。

《清代监狱研究》对清代监狱内部管理制度和女犯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从宏观层面成功搭建了清代监狱整体的研究框架。

首先,创新的重点体现在对监狱官的立体式研究上。监狱官的素质,决定监狱的管理水平。监狱官从兼职到专职,从完全没有法律背景到接受专门的法学、监狱学教育,从地位卑贱、品秩低下到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历史巨变从清末始。研究清代监狱官的设置、考课、监察、薪俸以及升迁去向等,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清代监狱制度,总结出近代监狱官构成、转型的一般规律,是研究清代监狱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著者不仅从立体上丰富了清代监狱官的研究形象,而且剖析了近代中国监狱官转型的一般规律——监狱官官僚体制的确立、监狱官素质与有效控制及这一转型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可以说是目前有关清代监狱官研究最具体、最详尽的专著,拓展了学界对于清代监狱官的研究视野。

其次,创新的难点体现在对狱神庙的开创性研究上。狱神庙的神秘性并不广为人知。《清代监狱研究》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狱神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监狱文化的研究,为读者打开了认识监狱的另一扇门窗。狱神庙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实现对监狱的统治,震慑并教化罪犯”。毋庸置疑,监狱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对狱神庙的研究启示我们,“要把罪犯矫正成为适应社会、能够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使罪犯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建设,用文化熏陶罪犯,提高罪犯的综合素质。④于 爱荣等著:《矫正技术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247页。”

第三,创新的突破口体现在对监狱建筑的全景式研究上。在监狱学看来,监狱建筑决不是个小事,更不是可随意而为、率性而作的。不仅关乎安全,更关乎文明、人道和矫正。监狱建筑,是监狱作为刑罚结构的标志物,是监狱的文化影像。著者敏锐地认识到监狱建筑的重要意义,对监狱建筑的历史沿革、设计理念、建筑方位,以及清代监狱的内部构造、建筑特点和缺陷,以及清末“模范监狱”之建设进行了叙述和分析。

《清代监狱研究》一书,验证了监狱现代化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这使得该研究具有超越特定对象和时空的普遍意义。给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有这样一些带规律性的启示。

第一,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中国监狱现代化的关键。针对清代监狱管理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管理监督措施弊端,著者提出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以保证司法的文明性。1994年以来,为了全面贯彻实施《监狱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我国监狱开始把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作为我国监狱建设和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与清末建设模范监狱,性质不同,目的不同,方式不同,但二者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既都是现代化浪潮带来的结果,客观上也有利于促进监狱的现代化建设。因此,有效推进监狱现代化,要以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为重要载体。要通过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使监狱真正达到法制健全、执法严谨、管理文明、设施完善、装备先进、改造手段科学、物质保障有力,各项工作都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

第二,有效推进现代化,必须重视监狱制度的顶层设计。针对清代诸律合一、缺乏专门监狱立法的状况,著者提出要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完备监狱法制,用以指导监狱工作的开展,实现监狱行刑之目的。“监狱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是监狱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监狱法律制度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和科学化,监狱制度的整体提高才能有所保障。⑤于爱荣等著:《监狱制度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98页。”我国基本建立了以《监狱法》为主体的行刑法律体系,但也要看到,刑罚执行在不少方面仍存在“无法可依”情况,法制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有必要通过科学总结刑罚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改造罪犯需要,不断吸收法制建设的最新成果,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监狱法制,摸索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办法,促进监狱依法治监,充分发挥监狱职能作用。

第三,有效推进现代化,必须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著者认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最终会影响到监狱这个特殊的领域,也必然会促进监狱的文明进步;反之亦然,监狱的文明同样推动了整体社会的文明。监狱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制度态、器物态 (国家的物质附属物)、组织态和功能态,必然要根据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变迁或变革、重构,使其能适应,并与其它社会诸领域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呈现同态发展的大势。这就是说,有效推进监狱现代化,必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顺应国际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辩证地看待坚持中国监狱工作特色与借鉴外来经验的关系,是中国监狱改革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得以顺利健康发展的前提。我们要会通中西,关注国情,创新传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首先,要吸取外国监狱在罪犯矫正方面的有益经验,使之本土化、民族化。其次,制度文化,监狱制度要植根于国情、社情的宏大背景下,突出“以我为主”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监狱现代化文明
请文明演绎
论监狱企业立法
漫说文明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