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俄”、共产国陈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策*

2012-01-28

中共党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反帝苏俄共产国际

李 斌

“苏俄”、共产国陈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策*

李 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通过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指导与指示。其中,既有促使中共制定包含反帝废约目标的革命纲领,在反帝废约斗争中实行统一战线的策略的积极成果,也有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指示中共发起 “左”的全面的反帝废约运动,使革命力量遭受损失的消极影响。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共逐步调整反帝废约策略,确立了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的政策。

“苏俄”;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反帝废约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政府的成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并 “筑起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经过俄国十月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页。。1919年3月,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成立国际联合组织——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总部设在莫斯科。由于共产国际直接受 “苏俄”的影响,因此,共产国际对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方针政策基本上遵循了“苏俄”的意旨。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并成为它的支部,接受它的领导。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对华政策深刻地影响了中共的决策①早期中国共产党基本执行了来自 “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取得中共领导地位后,以他为首的中共领导人一方面努力推行独立自主的路线,一方面仍然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并把莫斯科和斯大林看作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和领袖。这一思路一直延续到1942年2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解散后,中国共产党虽然与莫斯科有密切的往来,但已不同以往。,在指导中共的反帝废约政策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消极因素。

一、大革命前,“苏俄”、共产国际对中共反帝废约政策的指导

1919年7月25日,苏俄政府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时代的对华特权,取消庚子赔款,归还中东铁路等。1920年初,苏俄再次发表对华宣言。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对不平等条约,而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和宗旨的苏俄对华宣言,完全不同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和欺骗政策,适应了中国人民的废约要求。因此,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在反帝反封建的心理历程和斗争过程中逐步接受了苏俄。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一行到达中国,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会见,并举行座谈会,许多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也参加了座谈会。“因为苏俄政府第一次对中国的宣言 (即废除帝俄政府与中国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刚才传到了中国,中国很多社会团体都表示热烈的欢迎。”②《“一大”前后》(二),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页。“由于多次的交流,一些当时的马列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③《“一大”前后》(二),第7页。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后,中共在革命的征途中一直与 “苏俄”保持密切的联系,“苏俄”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等方针政策上也对中共加以指导。

(一)指导中共制定反帝废约革命纲领

早在1920年7月底,陈独秀等人就提出,组织共产党后,党应该从事新文化运动、反军阀运动、反日爱国运动等,因为,“如果中国共产党人不参加类似辛亥革命的革命运动和反日爱国运动,则就根本不必成其为共产党”。但考虑到时机尚不成熟及国内外形势等问题,没有在党的一大明确地提出反帝废约等主张。

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产国际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派出代表参加会议,并接受了会议关于民族革命的主张。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提出 “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等废约要求。在中共二大上,不仅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定,而且提出了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反帝纲领。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策与 “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政策息息相关,并一直 “把废除不平等条约作为反帝的具体目标和任务”。④李育民: 《中国废约史》,中华书局,2005年,第418页。

192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中指出:“由于中国民主力量提出废除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的要求,目前在中国又掀起了抵制日本的运动,党应当千方百计地利用这个运动。”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80页。目的是使其发展成为中国民主力量的普遍的反帝运动,要求废除英、美以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条约和债务 (如治外法权、庚子赔款、关税抵押等)。在这一指示下,中共三大制定了反帝纲领,提出 “要在根本上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一切既得的权利与势力”⑥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下卷第1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69页。。中共三大的党纲草案在 “共产党之任务”一章中提出的“目前的要求”,第一项就是 “取消帝国主义的列强与中国所订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实行保护税则,限制外国国家或个人在中国设立教会,学校,工厂及银行”。党的有关文件、声明等,一再提出反帝废约的具体目标。1924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目前最低限度的要求,第一项就是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在1925年3月15日发表的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书中,中国共产党更是明确指出:“我们民族自由运动之初步与关键,即是废除不平等条约”。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41、306、400页。

1926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第六次扩大会议的提纲和决议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口号应当是 “不许干涉中国”,“承认中国完全独立,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撤出所有帝国主义政府的军队”②《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第138页。。7月12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 “共同政纲”的最低限度为:“一、废除辛丑条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二、收回海关,改协定税制为国定税制,收回会审公堂,废除领事裁判权;三、各国撤退驻华海陆军;四、收回租界及租借地 (如旅顺、大连湾、威海卫等)”等等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55页。。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明确的废约主张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帝要求,因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很多人因为主张反帝废约而选择了 “以俄为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壮大了革命队伍。

(二)指导中共将反帝废约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废约统一战线中非常注重工农群众运动。192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给中共三大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把抵制日本的运动视为民主统一战线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一部分,因为这个军阀政府为了讨好外国帝国主义而正在残酷地镇压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④《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第80页。陈独秀在1923年6月20日指出:“要收回主权及排除租界虐政,只有大规模的民众示威可靠。”⑤独秀:《告上海纳税华人会》(1923年6月20日),《向导》第30期。中共中央于1925年7月10日提出,中国必须废除不平等条约才能达到独立与统一的目的,并 “须有一个革命民众势力集中的组织,以为领导全国运动的统一机关”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429页。。1925年7月31日,周恩来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六次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工人是国民革命的领袖,要领导农人兵士而为工农兵的大联合,共同来打倒帝国主义。”⑦周恩来:《政治报告——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六次大会》(1925年7月31日),《工人之路》特号第37期。

1926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第六次扩大会议上,号召各国劳动群众提出各国承认中国完全独立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要求。而为防止帝国主义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 “应当广泛地开展政治工作、组织群众性的活动来支持国民军的斗争,要利用帝国主义者阵营的内部矛盾,并要建立起广大居民阶层 (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在民族革命组织的领导下,对帝国主义者进行反击”。⑧《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第138页。为了领导废除不平等条约等运动,无产阶级应该 “争取广大农民群众,取得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支持,阻止资产阶级右倾。只有那时,无产阶级才能组织自己所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还应该 “巩固和扩大工会运动,以便首先把一切产业工人和农村工人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⑨《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第173—174页。。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在致第一次全国农民大会的信中指出:农民运动必须与全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相结合;同时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非得到农民大群众参加,也不会成功⑩参见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57页。。在中共的领导下,以反帝废约为口号的工农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中共在实际斗争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发动群众,采取示威、游行、排货、罢工、罢市等斗争手段,推动了反帝废约革命斗争的开展。

(三)促使反帝废约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识

苏联和共产国际不但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废约运动中加强与工农运动相结合,而且指导中共实行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促使反帝废约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共识之一,极大地加强了反帝废约运动的力量。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两党合作的必要性:“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而且由于这个民族革命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与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给中共三大的指示中指出:“我们党应当尽力找到适当的形式 (如行动委员会或民族委员会等),把中国广泛的民主阶层联合在这个反帝的运动中。应当首先把国民党和革命学生组织吸引到这个运动中来。”11月28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 《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中,再次强调:“就自己方面而论,共产国际曾经而且还将指示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必须全力支持国民党,因为它所进行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将有助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成长和壮大,因为它将在使用土地和管理国家方面,把农民从封建专制的条件下解放出来。”①《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第76、80、83页。

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反帝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革命目的,加强了与国民党的联系工作,推动了孙中山废约思想的明朗化,促使两党共同为反帝废约而努力。中共早在1922年6月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就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②参见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45—46页。。中共当时对这一联合战线的任务定位即是反帝废约。蔡和森曾明确表示:“与国民党成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换过说,就是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③蔡和森:《国民运动与太上国民运动》,《向导》第16期(1923年1月18日)。1923年11月,中共三届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以国民党为主进行国民运动的决议案,认为国民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国民党,“而国民党之力量必须建设在各种人民的组织上面,必须以国民党的名义去创造或参加各种人民的组织”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200页。。农民、工人、商人、店伙、各机关职员、学生各界的活动都应集中于国民党的号召之下。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在废约运动实践中的反帝宣传和策动,很大程度上是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的。

“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及国民党的革命路线及反帝废约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1922年,孙中山从美、英、日等国得到援助的幻想宣告破灭,此时,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及时地争取孙中山,多次派代表同他磋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法,研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问题。1923年1月,孙中山会晤苏联政府代表越飞,发表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孙中山敞开了与苏联接触的大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使得废约运动有了一个领导中心。包惠僧回忆说:“中国国民党的宣言和政纲,都经过了孙中山、鲍罗廷及中共中央负责同志会商作最后的决定。虽然孙中山和他的亲信干部,如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等也有他们的意见,而主要的内容如 ‘反帝’、‘反封建军阀’、‘联俄’、‘联共’、‘工农政策’等,都是由共产党方面提出,孙中山同意决定的。”⑤《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3页。改组后的国民党在一大宣言对外政策部分,表示 “一切不平等条约……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⑥《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下卷第1分册,第63─64页。。取消不平等条约是孙中山晚年在外交上举起的主要旗帜,也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基本内容之一。

联合工农、与国民党合作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的倡导者,而且是争取这一口号实现,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的主要方法——民族统一战线底倡议者。”①《中国共产党与废除不平等条约》, 《解放日报》1943年2月4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实行,推动了反帝废约运动的开展。

二、大革命失败后,苏联、共产国际对中共反帝废约政策的消极影响

由于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之后,国共两党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在废约反帝政策上也随之各行其是。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逆转,中国共产党将反帝废约政策与新的革命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不但坚持彻底地反帝废约政策,还特别强调以废约斗争作为推动反对国民党的重要政治手段,如积极争取废约反帝革命的领导权、在废约反帝斗争中注重反对国民党的修约政纲、土地革命为反对国民党修约政策重要策略等等。这些积极的反帝废约策略对推动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导中共一方面坚持一揽子反对所有帝国主义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强调 “保卫苏联”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共的反帝废约政策也因此出现与政治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反帝废约运动中出现过左的政策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坚决彻底的反帝废约政策,因此强烈反对国民党对外政策特别是废约政策的变化。1928年8月20日,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讨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革命运动问题,中国代表陈宽认为资产阶级在革命中 “提出国家统一的口号,或者要求解散军队,或者要求关税自主”,是要竭力维持政权,故作姿态,“借以达到掩盖其反革命角色的目的”②《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第537页。。1929年2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共产党的任务是 “揭露资产阶级民族改良主义的反革命性,动员广大劳动人民和小资产阶级群众进行毫不调和的反帝斗争”,同时,“揭穿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角色,因为它只是口头上反对帝国主义,借以掩盖其对帝国主义者的奴颜婢膝的行径,从而为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殖民奴役开辟道路”③《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4页。。

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在国内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时候,中共的一些革命政策出现了 “左”的倾向。国民政府调整废约外交为修约外交后,不但缓和了与各国的关系,而且取得了各国的承认。在这种形势下,反帝废约不再是国民政府最主要的政治任务,民众的对内对外视线也有所转移。但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共内部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一形势的变化,而是错误地估计反帝革命形势,判断目前的政治形势为 “反帝运动更是新的活跃的形势”,认为五三济案、奉天保路运动、汉口的水案都 “更加掀起群众斗争的情绪”,虽然这些运动 “几乎都被资产阶级改良口号领导去了”,“但是我们绝对不应抹煞有广大群众参加的一回实事,因为从此可以看见广大群众的反帝情绪还是非常之热烈,还是要爆发成为各种的斗争。总之,反帝运动重新活跃的原因,广大群众对反帝斗争的要求,还是最主要的动力”。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第661页。1929年3月15日,中央分析当前军阀战争的形势,部署党的任务,认为国民党的内部斗争是 “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发展的矛盾”的结果,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第62页。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发展的冲突,是造成中国发生军阀战争的最主要的原因。

1929年10月26日,共产国际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认为,当前中国局势严峻,已进入深刻的全民族危机的时期,如 “各军阀集团之间再次因内讧发动战争,而在它们的背后则是彼此间矛盾日益激化的帝国主义列强”,要求中共“应当更加关注开展和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反帝运动。要利用帝国主义者的一切暴行来启发群众的革命激情,组织政治示威和罢工,力求工人阶级广大阶层都参加,并吸收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参加运动,使他们摆脱资产阶级民族改良主义的影响”。①《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2辑,第81、86页。1930年8月14日,中共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在中国革命的总要求中,仍强调:“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各派军阀的统治,建立全中国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没收帝国主义一切银行及各种公司企业”, “否认一切外债”,“宣布一切不平等条约无效”,“驱逐一切外国海陆军”,“收回一切租界,租借地,割据地”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260页。。

受苏联的影响,中共在内部的 “自查”工作上也出现过左的倾向。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认为,“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形势日益加强”,但党内出现了对革命形势不够乐观的情绪,甚至出现了错误的观点,“再加以组织上的他种弱点,遂使党的反帝国主义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都做得很不充分”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第152、153页。。1930年6月15日,中共中央致四军前委信,指责四军反帝不力,“非常怕帝国主义”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第140页。,要求四军向帝国主义发起总攻击,争取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在反帝废约策略上未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推行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这种错误方针的贯彻执行,削弱了党的力量,使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革命根据地的工作都遭到程度不同的损失。

二是将反帝废约与拥护苏联相联系

1929年春,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共产国际把这件事看作是日本利用中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信号,并且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保卫苏联。

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国共产党将反帝废约、反对国民党与支持苏联相联系。1929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发布通告,要求党不仅要广大的宣传,并且要号召广大群众作积极示威的行动。把 “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反对国民党做帝国主义的工其 〔具〕进攻苏联”作为示威游行中最主要的口号。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第383页。在宣传反帝废约的同时,中共强调国民党的消极作用,同时号召民众反对国民党。在对学生运动的通告中,特别强调要 “在反帝国主义的宣传中”支持苏联,要公开勇敢地指斥帝国主义称苏联为所谓的 “赤色帝国主义”完全是隔离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反宣传,要 “反对哈尔滨中东路事件的对俄挑战行为,号召民众自动恢复中俄邦交,与苏联共同奋斗反对帝国主义”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第400页。。1930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制定 《反帝国主义运动的策略路线》,再次抓紧宣传一切帝国主义的暴行及进攻苏联的事实,认为 “目前反对世界大战,反对进攻苏联,必须成为反帝国主义运动主要目标”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第94页。。中共中央还强调必须立刻在苏区进行广大的武装拥护苏联及反对帝国主义大战的宣传鼓动工作,并必须建立 “苏联之友”、“拥护苏联委员会”、“反对大战委员会”等群众组织⑧《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89页。。

中国共产党受共产国际的影响,过分强调帝国主义国家反对苏联和反对中国革命的一致性,强调 “以民众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是反帝国主义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436页。,把“武装保卫苏联”作为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反对日本侵略斗争的任务,但 “武装保卫苏联”这个脱离了中国实际的口号,很难为中国人民所接受。鉴于此,陈独秀在致中央委员会的一封公开信中直率地批评了这个口号,因为就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保卫苏联”的口号太抽象,它容易被误解并最终起了反作用。他建议用 “反对国民党的错误政策”的口号取代它。但是,他的建议却成为李立三反对他的理由和借口。⑩〔美〕本杰明.I.史华慈著、陈纬译:《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4页。“保卫苏联”这一宣传政策成为国民党政府反对共产党的借口和武器,影响了共产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效果。

三是盲目地反对其他政派的反帝废约政策

国民党内部出现分裂局面以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及时利用其内部矛盾,而是在抨击国民党的同时,也抨击改组派的对外政策。1929年10月26日,共产国际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由于满洲的冲突,必须在保卫苏联的公开口号下组织一个运动,揭露国民党包括 ‘改组派’在内的各派系的帝国主义代理人的面目。”①《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2辑,第87页。

中共中央攻击改组派的对外政策,反对其修约外交主张,因为 “美帝国主义的政策与英日帝国主义的政策在根本上没有一点不同,所谓承认关税自主与修改条约,这不过是美帝国主义的一种自由主义的假面具,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政策的一贯的表演。只有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才会幻想在美帝国主义帮助之下来取得中国工业的独立的发展,这就是改组派的理论的基础”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第183页。。中共中央在1930年5月22日制定的《反帝国主义运动的策略路线》中强调:“反帝国主义与反军阀战争,反国民党各派——特别是改组派,不能分离,抓住一切事实,揭露国民党各派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出卖中国,然后才能揭破国民党各派利用民族的口号,欺骗群众的面具。”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第95页。1931年1月,中共中央通告目前政治形势及党的中心任务,声明 “反对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一切压迫与侵略,是目前党的最中心任务之一”,同时还强调,党在这个紧急时机,“更要加强反对一切 ‘第三派’的运动,要在群众中公开暴露国民会议的反动性,指出这是在替帝国主义国民党做欺骗群众破坏革命的走狗。过去立三路线完全站在忽视资产阶级欺骗作用与对于帝国主义无办法的观点上,而走到对于反 ‘第三派’反帝运动的消极,现在必须立即予以纠正”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第89、90页。。1931年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 《中央关于动员群众扩大反帝运动的决议》,指出国民党在加紧进攻苏区和红军,摧毁革命运动的同时,“另方面却领导其走狗们——邓演达,社会民主党,托陈取消派,国家主义派,罗章龙右派,黄色工会公贼,……等等,空喊一些反帝的武断宣传词句 (例如国民会议通过什么 ‘自动宣布废约’ ‘收回租界’等决议,发表废除领事裁判权宣言,检查外人入口护照,指使上海黄色工会领袖成立假的顾案后援会,国民党下级党部纷纷通电要求废约,提倡民族文学运动……)来模糊群众的阵线,来和缓与阻止真正群众的反帝运动。”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第276—277页。这种不加区分地反对一切政派的对外主张的政策,不但不切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而且扩大了中共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矛盾,不能有效地团结具有共同反帝废约要求的力量一致对敌。

大革命失败后,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冒进的反帝废约与反对国民党的方针,脱离了革命实际情况, “保卫苏联”的口号偏离了反帝废约的主旨,反对其他一切政派的废约主张的政策使党自身受到孤立,削弱了革命的战斗力。

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反帝废约方针的逐步调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中国共产党逐步调整了反帝废约方针,但这一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共一方面坚持彻底的反帝废约与反对国民党的政策,另一方面,仍采取了一些不切合实际斗争需要的方针,如继续提出 “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反对其他政派的反帝废约政策等。但与此同时,中共开始调整反帝废约政策,将一揽子的反帝废约政策,逐步调整为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的政策。

(一)中共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表示可以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完全平等的新约,但一揽子的彻底反帝废约的根本方针未变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苏联认为帝国主义发动对华战争就是发动反苏战争,因此通过共产国际给予中共的指示虽然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但仍然要求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订立的条约。11月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出反对日本侵占满洲的呼吁:“要积极支持你们的中国兄弟去反对日本的侵略,去反对国际联盟,去反对卖国殃民的国民党,去反对蒋介石,为统一独立的中国而斗争!”1932年5月1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再次呼吁:“要以群众性的反战行动来对付帝国主义准备新的屠杀和对苏联的武装干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第十二次全会上,指出中国出现了群众性的反帝斗争高潮,要求中共 “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和其他帝国主义者、争取中国独立和统一的口号下,把群众动员起来”,“为推翻国民党政权而斗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会分析中国的反帝斗争,指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问题是:要么沦为永远受帝国主义者奴役的殖民地,要么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为此,中共在国民党区的反帝斗争,“不仅针对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者,而且针对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国民党,首先是针对叛国与辱国的南京政府”。①《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2辑,第166、169、185、190—191页。

但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在保证反帝废约的根本目标不变、保证反帝废约方针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开始逐步强调以反日、抗日为当务之急,并表示可以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完全平等的新约②参见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 (1840─1949)》下卷第1分册,第233页。。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布对外宣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不反对与世界各帝国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重新订立完全平等的条约。在苏维埃区域内,这些国家的人民在不违反苏维埃一切法令条件之下,可以有经营工商业的自由。”③《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第27—28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还特别强调:“对于满洲事变,我们主张立即无条件地撤退日本在华军队,废除一切中、日旧约,没收一切日本帝国主义在华银行、矿山、铁路、企业,收回一切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在尊重苏维埃中国独立与自由的条件下,重订新的平等条约。不然,则与日本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民族解放的战争。”④《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下卷第1分册,第201页。

显然,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和废约主张出现了新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共在反帝废约方针上发生根本的改变。1932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 《对日宣战通电》,极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号召全国人民 “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宣战通电》(1932年4月26日),《苏维埃中国》,第43页。;5月9日又发布了 《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通电》,仍把英美等国视同日本的帮凶:“在上海停战协定的签订中间,更明白地和露骨地证明了国际联盟是瓜分中国的组织者,而一切帝国主义者都同样是日帝国主义的助手与瓜分中国的发起人。”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的通电》(1932年5月9日),《苏维埃中国》,第49页。1935年6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 “反对日本并吞华北与蒋介石卖国”发表宣言,仍称蒋介石为 “在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直接领导之下的蒋贼”。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召开会议,5日,在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决议书中指出:“一、四方面军在中国西北部的活动,将大大推动西北少数民族反帝国主义与反国民党的斗争,使西北广大地区土地革命的斗争进一步的尖锐化,使共产党苏维埃红军的影响大大的扩大。”⑦中央档案馆编:《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学习出版社,1996年,第277页。

(二)共产国际七大以后,中共以反日和废除中日条约为主,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严峻,共产国际开始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因此,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策也作出新的调整和指示。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威廉·皮克在开幕词中强调:“日本帝国主义早已开始了对世界的新的重新瓜分,占领了中国的一省又一省。”面对法西斯的武装进攻,必须实行统一战线,“统一战线运动是共产国际取得更大胜利的一种保证”。①《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2辑,第342、344页。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草拟了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即《八一宣言》),不再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和日本帝国主义相提并论,而且提出:“联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民众 (日本国内劳苦民众、高丽、台湾等民族)作友军,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对一切对中国民众反日解放战争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国家建立友谊关系。”②《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第274页。《八一宣言》经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审阅和通过。8月2日,季米特洛夫在第十四次会议上作 《关于法西斯的进攻以及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他表示赞同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决心真正救国救民的有组织的力量结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③《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2辑,第392页。,随后,中国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讨论季米特洛夫报告的专门会议上作了讲话,强调建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中共中央在进一步粉碎国民党 “围剿”的同时,得以及时调整各项政策,对外方针政策逐步由全面反对帝国主义到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由主张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到废除中日间的条约为主。11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宣言号召全国民众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并吞全中国”④《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下卷第1分册,第271页。。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抗日宣言中没有提出反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自此,中共中央不再提出反对整个帝国主义。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毛泽东和朱德的名义发表抗日救国宣言,表示:“对中国抗日的民族运动,表示同情、赞助,或守善意中立的民族或国家,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⑤《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第395页。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决议再次重申愿与各友好民族和国家建立亲密关系,以共同对日,决议宣布:“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建设于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卖国贼的胜利的基础之上,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反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等等的交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及其政府并不是不择目标而随便放矢的,谁愿为着自己的利益而同时有利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抗日讨卖国贼的斗争者,苏维埃政府均愿与之发生友谊的关系。”⑥《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第427页。

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进一步解释中共的对外政策,他表示:“在我们赢得独立之后,中国将同友好国家商订互助、互利和互相同意的条约。对于日本,我们现在只有一种办法,武装抵抗的办法。但是同其他国家,中国准备进行规模比现在更大的合作,并第一次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同它们建立这样的关系。至于日本,中国必须通过解放战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没收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财产,取消日本在我国的一切特权、租界和政治势力——包括像何梅协定、上海停战协定、塘沽协定、各种反共公约等等为全中国人民所反对的 ‘条约’。”⑦《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3页。此后,中共中央这一对外政策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暂时改变了一揽子的反对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方针。究其原因,首先是基于国家和民族形势的需要,但也与苏联和共产国际政策指示变化的影响有关。

根据1935年11月和12月毛泽东等人发表的宣言和决议内容看,共产国际七大和 《八一宣言》的精神已通过某些渠道传达到了国内。“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的决议、中国代表团会议的文件,其中包括王明的报告,在1935年12月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在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内容广泛的决议的基础。”①《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26页。1936年3月,刘长胜带着共产国际七大决议和 《八一宣言》等文件,从苏联回到陕北。1936年5月20日,林育英等关于当前策略与国内外情况致朱德等电,告知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号召在许多国家得到胜利,“特别是在法、捷、西、美等国,苏法、苏捷、苏罗、苏蒙四种军事互助条约,业已订好,和平阵线已有强大势力,英美关系亦有进步,国际已有三四次派人来找我们,希望我们在西北成立大局面”②《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第363页。。这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已完全明朗,即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对一切对中国民众反日解放战争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国家建立友谊关系。

中国共产党反帝废约政策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争取其他国家支持中国抗日,为日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国民党与中共联合抗日打下了基础。显然,如果中共中央一直坚持主张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和一揽子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在抗日问题上就不会得到美国的支持。其次,由于中共反帝废约的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 (即对如何处理与国民党等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因此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 “党内主要危险是关门主义”,但其后的几个月仍把 “反蒋抗日”作为主要任务,直到1936年5月5日,才正式通电国共两党“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共致国民党书,希望 “重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三大政策”。9月,又明确提出 “抗日反蒋”的口号是不适当的,而应采取 “逼蒋抗日”的方针。随后,又提出 “联蒋抗日”的方针,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主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有关文件、声明,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 “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共在不同时期反帝废约的策略和方式有所调整和变化。从最初接受共产国际的直接指示,将反帝废约主张纳入党的纲领,并将反帝废约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促使反帝废约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识;在大革命失败后,受苏联的消极影响,中共坚持反对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并把反日与 “保卫苏联”相联系,脱离了中国实际,使自身利益受损;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共逐步调整形成符合国情及国际形势的反帝废约方针,成功地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旨贯穿了整个革命历程,赢得了民心,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长沙 410003)

(责任编辑 朱昌裕)

“Soviet Russia”,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the CPC’s Policy of Opposing Imperialism and Striving for Abrog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Li Bin

In the 1920s and 1930s,“Soviet Russia”gave a series of instructions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rough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with regard to the CPC’s policy ofopposing imperialism and striving for abrog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Of these instructions,some yielded positive results for they urged the CPC to work out a revolutionary program and adopta strategy of forming a united front in its fighting against imperialism and for abrog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while some others had negative influences and caused losses to the revolution because they were issued out of“Soviet Russia’s”own interests to demand the CPC set off an all-round anti-imperialist“Left”revolutionary upsurge for abrog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With the quickening of steps of Japanese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the CPC,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gradually adjusted its strategy of opposing imperialism and striving for abrog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and established the policy of uniting all the nations and countries that sympathized with China’smovement of national liberation.

D16;D231

A

1003-3815(2012)-03-0045-10

* 说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简称苏俄;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四国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为行文方便,在本文中泛指这两个时期时以加引号的苏俄—— “苏俄”称之。

猜你喜欢

反帝苏俄共产国际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袖
建国70周年颂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八——苏俄石油工业国有化博弈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文革”中的亚非拉反帝漫画
五四运动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