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新境域
——《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评介

2012-01-28詹复亮

中国检察官 2012年19期
关键词:监督制约侦查权职务犯罪

文◎詹复亮

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新境域
——《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评介

文◎詹复亮*

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的改革事关反腐败大局,多年以来为全社会所关注。而如何合理配置职务犯罪侦查权是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张兆松教授所著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洋洋近50万字,紧密结合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实践,分别从侦查权的归属、初查权、侦查管辖权、强制措施权、特别侦查权和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对职务犯罪侦查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推进,理论界对职务犯罪侦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出版了一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著。但是该专著从国家权力角度出发,来专门研究职务犯罪侦查问题,视角新颖,立意深远。通观全书,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结构严谨。《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本书内容共分为十章,都是围绕如何合理配置职务犯罪侦查权以及如何加强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制约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张教授从职务犯罪的特点和侦查权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域外职务犯罪侦查权立法的分析比较得出重要启示,从而为整个研究进行了铺垫。接着,围绕如何合理配置职务犯罪侦查权以及如何加强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制约,对职务犯罪初查权、侦查管辖权、强制措施权、特别侦查权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侦查中的权利保护和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等问题深入研究,全面阐述,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具体构想。该书各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其逻辑性非常严密。这也为我们理解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运行机理,了解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组织结构打开了一扇大门。

二是视野开阔。一方面,作者非常注重比较研究分析,既有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比较,又有中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横向比较,尤其是对域外理论的研究分析,有着独到的见解。通过分析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职务犯罪侦查权,阐述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职务犯罪侦查权,以吸纳中外成功经验,为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制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另一方面,作者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自己多年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实践经验,敏锐捕捉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关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在写作过程中,张教授广泛收集了相关的实证资料、参考文献以及实践案例,深入展开了论述。既引述了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和实证数据来加强自己的论证,又详细分析了我国的立法、法律解释、理论观点以及实务做法,使得论著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三、富于创新。专著围绕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基本问题展开,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作者都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如检察检察机关应当按照优化组合、精简效能的原则,将现行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职务犯罪预防、控告(举)等四个部门整合组建统一的检察机关反腐败职能机构,专门从事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实行举报、侦查、预防一体化的反腐工作机制;区分立案管辖和侦查管辖,完善侦查管辖,推进侦查管辖的法治化;为了实现特殊侦查权(秘密侦查权和技术侦查权)的法治化,借鉴域外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权,立法机关应尽快通过立法对特殊侦查权的适用范围、种类、原则、程序及证据效力等问题作出规定;针对目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的不足,提出了构建“以外部监督和内部纵向监督为主,以侦查强制措施为重点监督对象”的监督制约机制的设想。这些观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少见解得到了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所肯定。

多年来,张兆松教授一直关注职务犯罪研究,迄今为止发表的100多篇学术论文,绝大部分涉及职务犯罪。《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一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繁荣刑事诉讼法学和检察学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实践和反腐斗争。《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是张教授“检察权研究系列”的第一部,我们期待他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为繁荣检察理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业务指导处处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100726]

猜你喜欢

监督制约侦查权职务犯罪
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权的行使与完善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全面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初探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基层检察官履职监督制约机制初探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
军队刑事侦查权配置探析
论我国侦查权的性质
刑事侦查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