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以成人
2012-01-27李立新
◎/李立新
修己以成人
◎/李立新
教育延续着人类文明的血脉,传承着人类文化的薪火。教师的劳动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关系着社会的安定、温暖与和谐,关系着每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关系着每一个生命的质量。
儒家主张“内圣外王”,就是说一个人只有拥有丰富强大的内在品格,才能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古今成大事者,莫不有超人的“修己”功夫。而在中外教育界,大家公认的真理之一是“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育者,必然要有“修己”之功,只有自己的学问和德行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滋养学生。教师的内心要拥有一颗能量巨大的太阳,通过教育事业,源源不断地给社会输送热能,温暖人心。无论世道多么喧哗或浮躁,无论自己是身居陋室还是身处落寞,教师都应该永葆纯朴善良的赤子之心,散发温暖的人性光辉。
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知识和文化是教师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了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决定了他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创造一个真诚、深刻和丰富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滋养,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里自由驰骋。教师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的甘露,才能化育学生,只有如饥似渴地吸收前人的文明成果,才能形成自己的气象。否则,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自身工作的高远立志,把教育浅化、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知识灌输。面对当今种种科学和人文思想,教师应该如饥似渴地加以吸收,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求。
教师还要有德行,有胸怀,能谦逊地包容他人,特别是能包容所谓的“差生”和“不听话”的学生,能包容学生的“缺点”和“过失”。要知道学生的天赋是有差别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学生的成长是需要耐心等待的。如果用一把尺子去量,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才”和“天性”,如果不耐心地等待,可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教师应该有一种淡泊的情怀,超然的志趣,在无声之处彰显精神,奉献爱心。教师之爱,贵在超然;教师之爱,贵在执着;教师之爱,贵在博大。孔子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教师之爱就是一种天地精神。教师不要以威严慑服学生的心灵,不要以崇高的名义剥夺孩子的尊严,更不要因功利的诱惑而扼杀孩子的天性。当教师的内心荡漾着爱意,生活就会变得无比的清新、明媚和温暖,教育就会变得无比的愉悦、圣洁和光辉。
(作者系武穴市育才高中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