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办好技工学校的几点认识

2012-01-27潘炳忠孙海玲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0期
关键词:技工学校技工双师

潘炳忠 孙海玲

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浅谈办好技工学校的几点认识

潘炳忠 孙海玲

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本文结合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教育培训中心所属五所技工学校现状,以探讨如何办好技工学校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目前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从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专业设置、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等方面,对如何办好技工学校进行了探讨。

办好;技工学校;技工教育;认识

技工学校是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技能型人才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力量,亦是人才金字塔结构中最基础部分。当前,要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化升级,加快转变国民经济发展方式,既要靠高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与发明创造,更离不开大量的初中级具有实践技能的劳动者。因此,不断提高技工教育发展水平,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本文结合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陕煤化实业集团)职业教育现状,试就如何办好技工学校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陕煤化实业集团所属的五所技工学校,在陕西技工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拥有雄厚技工教育资源,特别是陕西铜川工业技术学院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属原煤炭部直接创办的首批技工学校之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较雄厚,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煤炭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初中等技能人才,其中不少人成长为矿处级和厅局级领导。近年来,虽然通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技能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技工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规模逐年增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技工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国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不相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凸现。

首先是人们普遍对技工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由于长期受轻视劳动,鄙薄技能的旧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技工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技工学校”,加之普遍追求“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才成长模式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使人们产生了技校生接受职业教育是无奈之举的误解。二是技工教育历史欠账多。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师资配备等条件保障方面都很薄弱。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教育教学的模式还显陈旧,教学方式依然未能摆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教学模式,还没有真正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

教学质量较差是陕煤化实业集团技工学校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时,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生源素质普遍较差。技校生主要都是未被中学录取的初中毕业生,又是免试入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文化基础差,有的还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给技工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二是专业课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匮乏。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是重要的,而且是光荣的”。目前陕煤化实业集团所属学校的师生比为1:12、专业教师的师生比为1:22,而高中阶段师生编制标准为1:16,而职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师生比应该比高中阶段师生比的标准更低,这就造成了各学校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是超负荷工作,筹备开办社会上急需的专业也因专业教师缺乏而拖延乃至搁浅,专业师资匮乏严重制约了技工学校的发展。加之“双师型”教师缺乏,使技工教育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工教育,不能满足对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培养的要求,导致了毕业生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而实践技能较低的现象。三是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仍没有根本改变。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技能;教师习惯于按教材内容授课,不善于研究授课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更少研究所教内容如何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缺乏不断参与生产实践、学习生产现场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主动性,课程开发能力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在进度上往往不同步,同时还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内容不相吻合。

专业设置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是技工学校普遍存在的第三个问题。陕煤化实业集团所属技工学校,由于长期受专业设置不能脱离煤炭生产和经营范围的影响,缺乏对其它行业和市场足够的了解,对未来社会发展需求预见性不强,往往形成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下面七个方面改变实业集团所属技工学校的现状,充分发挥技工学校的特点,更好的为集团和全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1 要充分认识技工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现在意义上的人才,不仅仅指高科技人才,同时也包括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知识的劳动者,只有知识技能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工业化进程一刻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支撑。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样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一些中初级的专门人才。据统计,发达国家技能型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一半以上,而我们国家技能人员只占三分之一,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技工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国务院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第六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也是我国现在和今后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措施。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收学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那么作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技工学校一定要把握住历史赋予的大好机会,提高对技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办好技工学校的自觉性。

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教育,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双师型”教师就是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各种技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建设一支有质有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条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扎实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教师和技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

国家为解决职业教育师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成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任务要求,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各学校要充分用好国家政策,采取以下方式来提高教师素质,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使教师及时获取实用型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相关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弥补、充实欠缺的相关知识技能,丰富从事职业教育的经验。二是加强内部培训是当前解决“双师”问题的主要渠道。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职称和学历层次同时参加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创造条件;在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重视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以及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三要面向社会,把符合做教师条件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甚至把一线的能工巧匠,招聘为专职教师或聘任为兼职专业教师。既可弥补“双师”师资的不足,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络,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在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美国、德国的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一个特点是兼职教师数量很大,如德国的莫斯巴核市职业大学有30名专职教师,常年聘用400~500名兼职教师。四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制定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培训成果与奖金、职称、竞岗等各种利益直接挂钩。五要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其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内在愿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提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美国的教育界认为:教师在教学的头几年,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学效率会不断上升,但五、六年后,知识和教学方式固化,教学水平就会停滞或下降,一定要吸收新知识。

3 解决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入校的技校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现象,解决技校生的厌学情绪,对提高技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如何才能调动技校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这是多年来技工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解决技校学生厌学情绪,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今天的技校生,就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技校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技校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要掌握建设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真才实学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劳动者。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自身没有一技之长,劳动就业的困难就更大。技校生要想将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获得较好的劳动报酬,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技校学习不仅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且会为将来有更好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要突出德育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按教学计划上好政治课和职业道德课;在实习教学时进行热爱劳动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参观教育基地,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争当三好学生,争创文明班级”、“学雷锋,树新风”、“知识竞赛”、“读健康向上的书刊”等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陶冶情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每个技校生成长为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新型劳动者。第三是要激励和发挥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班主任要按照“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的指导思想和“全员管理、全面教育、全程检查”的工作方针,深入班级、深入学生、深入家庭、通过谈话、家访等有效形式和方法,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第四是要引导技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教学重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体发展转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有启发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通过灵活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形式,如专题讲座、报告会、开设第二课堂等,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第五是按照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必须是受教育者兴趣、爱好、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地尽可能地成为受教育者追求人性完善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从个性发展的高度培养个体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知识和生存发展能力。只有两者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也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方面发挥教育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校的办学能力。

4 优化专业设置,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生存发展能力

专业设置是一个学校活力和特色的标志,要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原则,推动课程改革,突出能力培养,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就聘请什么师资,避免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使之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预见性,选用的教材要实用,实践性强,还要符合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力,以确定开办生命力强的“适销新专业”。所以各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深入调研,了解市场需求,要有超前意识,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建立起科学动态的专业开发机制,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和水平,以及即将出现的新兴产业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现有条件,增强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发展能力。

5 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人社厅09年86号文件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人社部2010年下发的57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近些年来,各技工学校也都在尝试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全面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一体化”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益处,高度重视“一体化”教学法的建设和管理,并全面推动“一体化”教学法的发展。

“一体化”教学就是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理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将讲授、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将教室、实验室、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将知识、技能、素质等“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的最有效途径,通过“一体化”教学,不仅教师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因操作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也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又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涉及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场地、“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教材等诸多因素,不仅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真正全面实施和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目前,陕煤化实业集团所属技工学校对“一体化”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一体化”教学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推行。所以本人认为各技工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以实施“一体化”教学成功的典范学校为标杆,先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然后逐步全面推行。

6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是技工教育生存与发展前提。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德国、韩国、日本、美国以及香港的职业教育经验表明,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都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起码有如下一些好处:第一,解决学生实习、实训的问题;第二,拓宽就业门路,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就业空间,解决学生毕业就业问题,让学生树立在技校读书的信心;第三,解决“双师型”师资培训问题;第四,能教给学生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第五,能与市场紧密联系,按照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准确,从而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技工人才。第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总之,“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是技校创新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引导学校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使技校教育的培养方向更加符合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有利于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7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教材建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教育投入正在逐年加大。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首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陕西省教育投入将高达580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6%。教育投入的加大,必将为办好技工教育提供了保障。各学校应积极争取各类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办学规模,科学规划,逐步实施,着重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实验室、图书室等教学配套设施,特别是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配置与更新,努力为办好有特色的中职教学创造条件。

鼓励教师从实用出发,打破教材原有结构,并允许对其内容进行增删;同时鼓励教师自编讲义和参与编写中职教材,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职教材的改革。

总之,目前技工学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与时俱进,把握发展的大好良机,为社会培养真正的生产、服务、管理、建设一线的技术应用型急需人才,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1]薛立军,张立册.当代职业教育创新与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李霞.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之策略.职业教育研究,2012,(3)

[3]朱艳红.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探讨.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

[4]郭双财.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探讨.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0.157

猜你喜欢

技工学校技工双师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科探究
从技工到英雄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技工学校内控体系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