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2012-01-27李宝林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李宝林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李宝林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结合实践教学,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现状与分析;教学改革;项目教学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所有专业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有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基本技能。

1 现状与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有些内容尽管在中学已学过,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首先初、高中教学阶段主要以兴趣感知为前提,特别是高中阶段,为了迎接高考,一般高中在高二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处于取消状态,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看似懂得一些计算机应用知识,实际上对计算机硬件即主机和外围设备等实体认识率不足百分之五十,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除了打字好一点外,其它各项技术都很弱,实际上,对于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的编辑操作也不能够独立完成。

就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入学成绩基本在200分到400分左右,可以说,自我控制力弱,学习兴趣弱,学习能力弱,要想让学生达到社会就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上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才能完成教学目标。

2 课程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学习Office办公实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利于网络进行学习及“各种资料”的实时查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3 高职高专教育的形势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力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里的体现。

4 教学改革方向

“工作过程为导向”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是目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指导方向,“能力本位”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5 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探讨

项目化教学是将一章甚至多章知识点贯穿于一个学习项目中,通过实践操作,感知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应用,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理论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此将理论教学贯穿于丰富多彩的项目化教学中,即体现了学生能力为本位,又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变得乐学、爱学,教学效果显著。

6 改革考核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实践和应用。传统的笔试只适合于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因此,单独进行笔试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对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增设上机考核已是大势所趋,为此,可初步尝试参加“全国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处理员认证考试”,取得国家劳动保障和人力资源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员》证书,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认可,为就业奠定基础。

[1] 阮先会.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0.134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