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文化强省中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2-01-27汪俊昌
汪俊昌,陈 野,俞 强
(1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5)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文化产业成为世界范围内学术研究与政策讨论的热点。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谋划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蓝图时,用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明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深刻分析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又进一步提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浙江实际,浙江省委做出《关于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正式提出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新目标。两个“决定”不仅为浙江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浙江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大契机。在贯彻落实两个《决定》精神,建设文化强省的新时期中,只有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深刻理解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重大意义,理性认识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谋划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才能切实推动浙江文化产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一、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基本形式、以新闻出版、影视、通讯和信息为主体门类、以内容创意为高端追求的现代文化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惊人的成长性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实践表明,在当今世界,源生于现代消费社会的形成、大众传媒的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多、市场的发育、知识、信息要素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使用以及产业结构演进下游化与大众需求上游化趋势等方面因子的现代文化产业,由于其所具有的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创造积累社会财富、增加就业、创造价值、刺激消费、涵养税源等多方面的功能,更由于其在文化与发展紧密关联的新发展观视野中日益显现出的软硬兼备、软中有硬、硬中见软的增强型实力效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升为一种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争夺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产业加以谋划和推动。
从中国的发展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文化与产业和发展的关联性也日益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2000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在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由此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此后,在党的多个重要报告中,更是浓墨重彩地强调了中国新世纪新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一种不算太晚的反应,在此期间内的2004年,国家统计局结合中国文化产业现有发展的实际,公布了我国首个《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把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具体地说,又分成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在内的核心层、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在内的外围层、包括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在内的相关服务层三类。
具体到浙江的情况来说,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发达省份,浙江在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1999年以前,虽然在市场化进程中,浙江区域的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地形成,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省、市、县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设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编委正式批准的文化稽查队;文化事业单位大力发展文化“三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省级印刷集团科、工、贸一体,内外贸结合,初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多功能、多层次的企业集团化经营机制;区域民营文体用品以及文化设备制造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发展迅速等,但官方层面尚未在文化领域明确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因而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上仍然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并没有获得承认和足够的重视。直到1999年,浙江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战略,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才真正从自发走向自觉,正式步入了快车道。
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文化大省建设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9年到2002年初。1999年,浙江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正式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概念在浙江被正式接受,标志着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虽然浙江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战略目标,并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目标和突破口,在时间上晚于北京3年,却早于全国1年。2000年12月,《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出台。《纲要》突破了仅仅单一地看到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属性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了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提出了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任务。这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发展观已经开始形成,文化产业作为增量,拓展了浙江区域文化建设的内涵。
第二阶段,从2002年初至2005年初。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5月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的新课题,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2002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的要求。2003年6月,浙江被中央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这标志着浙江文化产业进入了以文化体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以制度创新提供发展动力的阶段。
第三阶段,从2005年初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省委把“文化大省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作为重点课题,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制定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大力实施“八项工程”,加快建设“四个强省”的目标。《决定》将对浙江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上升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高度,明确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加快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三大着力点之一,把文化产业促进工程作为八大重点工程之一,并且对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更周密的布局。紧接着,又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市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的《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以此为标志,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开始步入了制度化快速发展的轨道。2006年6月以来,又相继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等多个专题工作会议,加紧部署了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一系列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工作,由此也使得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更呈现出存量盘活与增量发展相结合的显著态势。
第四阶段,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至今。在2008-2009年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严峻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稳健,影视动画、图书出版、网络文化、艺术品经营、表演、网游、会展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逆势上升,中心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良好,成就突出,其中不少门类位于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明显,在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突出,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9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会出台《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打响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切实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1月,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浙江文化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上述表明,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始终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客观地说,浙江是我国最早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最早把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引入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地区之一。从“浙江精神”之为浙江经济发展文化动因的讨论到发展文化经济的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部署,从加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到致力于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无不体现着浙江人要把文化与产业和发展相联结的强烈意识。
二、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近年来,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一些产业领域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还出现了“逆势上升”的情况。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6.1亿元,比2009年增长30.7%,占GDP的比重为3.8%,比200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0%,高出同期GDP现价增幅3.4个百分点。2010年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25亿元;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 133.1亿元;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8.1亿元,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三者实现增加值之比为49.7:12.6:37.7。文化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实现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4%。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实现增加值之比为29.2:23.9:46.9。①
从文化产业的总量上看,浙江连续几年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从产业结构上看,浙江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比例进一步优化,结构趋于合理。从文化产业业态分布上看,浙江重点发展的新闻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艺术服务业、会展业、文化旅游和休闲服务业、新兴的动漫游戏产业等快速稳步发展,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现。尤其是,浙江还充分利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要契机,着力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初步形成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文化与品牌、文化与贸易、文化与产业集聚紧密联动、融合发展的格局,在发展路径上逐渐形成以园区为中心的集群化发展特征。
(1)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共识。
自1999年12月中共浙江省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目标后,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战略任务被高度重视。2000年颁布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文化经济政策》。2002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的新课题,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的要求。2003年6月,浙江被中央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2005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大力实施包括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加快建设“四个强省”的目标。省发改委协同省、市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的“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首次以规划的形式确定了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区块、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的发展思路。2008年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出台《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2009年8月,省发改委出台《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8月1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2011年11月18日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就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做出《关于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正式提出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新目标,要求文化强省建设增强六种能力,着力建设文化强省六大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工作实践,浙江形成了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四个强省”、“三大体系”和“八项工程”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成为浙江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目标的有效载体、重要领域。
(2)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加快培育活力市场主体。
浙江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文化单位的性质特点,确定不同的改革路径,平稳推动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在文化市场主体培育上,按照“转出一批、改出一批、放出一批、扶出一批”的思路,致力于培育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2010年以来,全省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发行等重点领域的转企改制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全省20家出版单位中有18家、79家发行单位中有77家完成了整体转制,基本实现了全行业转企改制的改革目标。②文艺院团改革有新突破,浙江歌舞剧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浙江话剧团等省级院团按照既定方案,完成企业注册预登记并挂牌,转企改制迈出坚实步伐。浙报集团积极筹划和推进借壳上市工作,将旗下的浙江日报新闻发展公司、钱江报系有限公司等媒体经营公司股权一次性注入上市公司,打造出了全国报业传媒第一股。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公司和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第二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
(3)与民间资本相结合,引导民营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浙江相继出台《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指南》等政策意见,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浙江省吸引民营资本投资的重要领域,使民营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领域越来越宽,逐渐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浙江省共有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50万余人,已经形成一批在全国或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约有7家企业上市。“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皆出自浙江。这些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正越来越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领跑者。
(4)与创新创意相结合,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近年来,浙江已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初步形成了信息软件、动漫游戏、工业设计、广告、现代传媒、艺术品创作和交易等优势产业,以杭州、宁波为代表的省内各城市正在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出台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企业正迅速崛起,中国国际动漫节、义乌文博会等文化创意产业展会影响力日增。自2002年全省首个文化创意园区 LOFT49诞生以来,全省文化创意园区快速发展,园区数量急速增长,集中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发达城市。杭州市着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1.8%,同比增长16.2%,高于全市GDP增速4.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着力发展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文化创意园区。
(5)与打造品牌相结合,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浙江逐步认识到文化品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打造文化品牌。传统文化品牌如陶瓷、丝绸、杭州刺绣、西湖绸伞、湖笔、青田石雕、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瓯塑、书画、古玩等民间工艺美术品,极具浙江特色,工艺精湛,品牌优势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浙江除拥有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等著名文化机构外,近年还涌现出越剧小百花、浙版图书等一批新兴文化品牌,为创建文化名牌,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以“人间天堂”著称的杭州西湖旅游风景区、钱塘江大潮、千岛湖景区,以佛教文化著称的普陀山、天台山,等等,通过各地各级政府的精心打造,形成了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浙江山水旅游文化品牌。近年来,浙江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节日活动,形成了一些颇具影响的会展业文化品牌,其中尤以历史悠久的西湖博览会最具品牌效应,中国国际动漫节和义乌文博会的品牌影响也正日益扩大。义乌文博会从2010年起成为文化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四个文博会之一。2010义乌文博会共实现经贸成交额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其中外贸成交额16.9亿元,比上年增长55.1%,占总成交额的60.2%,创历史新高。201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共签约项目近200个,涉及金额83亿元,现场成交额23亿元,总金额达到106亿元。杭州国际动漫节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影响最广泛的动漫专业盛会,荣获中国动画学会“最具影响力动画展奖”。③
(6)与高新科技相结合,促进新兴产业转型发展。
文化与高新技术融合,激发了数十种新兴业态的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在网络视听服务、网络阅读服务、网络财经服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服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浙江数字动漫、数字电视、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全省11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大部分县已经开通有线数字电视。与此同时,数字出版、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网上书店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拥有网络出版单位5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6615家,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动漫游戏等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48家。同时,也涌现出一批高科技文化企业。比如,阿里巴巴集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拥有阿里巴巴网站、淘宝网、支付宝、口碑网等7家子公司,仅前3家公司就有注册用户1.07亿。
(7)与产业园区相结合,推进集群化发展趋势。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中,注重通过搭建产业平台,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以达到人才、资本的优化配置。近年来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园区数量呈现跨越式增长的势头,全省各地涌现出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的快速形成,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全省各地众多的文化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工业设计、印刷业、文具生产、艺术品业等产业门类。目前,横店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集聚了全国各地及本省370家影视制作企业入驻,2010年1至9月,影视制作业收入达18亿元。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集聚了杭州漫奇妙、浙江太子龙等81家动漫制作企业,预计年经营收益达3.6亿元。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的动漫游戏产业集聚了60多家动漫游戏企业,预计年经营收益达1.28亿元。
(8)与对外贸易相结合,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
2003至2009年,浙江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额实现较快增长,年出口额由 2003年的13.26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8.72亿美元。2003~2008年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额年均增幅高达26%。浙江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遍及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欧盟、美国、日本、东盟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为主,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分别占30%和27%。④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进一步活跃。2010年浙江共实施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747起,8070人次,项目数量创历史之最。其中,引进项目599起,派出项目148起。浙江婺剧团赴巴西参加圣保罗中国春节庆祝活动,杭州歌舞剧院赴泰国参加“欢乐春节”演出,杭州余杭滚灯艺术团赴新西兰参加“元宵灯会”,都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赴瑞士参加“2010年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法语区开幕式演出活动,“物华天工——浙江民间手工艺精品展”赴俄罗斯参加“中国文化节”,“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艺术展”赴哈萨克斯坦巡回展出,多次受到文化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馆的表彰。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已基本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但是仍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提质增速”的关键时期,在进一步推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虽然浙江全省上下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共识,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仍然存在对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双向互动关系认识不够、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现象;虽然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相当成果,但仍然存在制约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虽然浙江文化产业总量稳步增长,但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例还比较低,原创力仍然较为欠缺,内部结构性和地区性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虽然浙江是市场大省,但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仍需加强;虽然浙江已经出台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但是尚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和地方法规体系建设;虽然浙江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日益增加,但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原创性创意人才仍然十分缺乏。为此,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落实措施,推动浙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的建设。
三、推动浙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目前,浙江文化产业在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快速发展后,正处于新的发展起点,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提出,更明确地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这一切,都需要各级领导者从建设文化强省的高度,对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新的思考、判断和决策。其中,研究制定新的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应是当务之急。与之相关的是,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加以认真考虑。
(1)坚持文化产业发展宗旨,牢牢把握发展方向与目标。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风起云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热潮中,一些地方和领域也出现了唯GDP、唯市场、唯经济效益、重渠道重技术、轻内容轻价值等偏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目标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发展文化产业,显然有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但浙江发展文化产业,既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低碳、绿色、生态等产业经济层面上的价值优势,更应该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这个最为本质的宗旨出发,与民族文化传统的更新和弘扬、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和强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发展文化产业,对内必须重视产品的精神内涵和意识形态属性,重视内容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优秀文化产品,构筑新形势下的社会道德体系,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对外必须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坚守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丰厚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文化底蕴展示中国无可替代的文化魅力,用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2)重视文化产业内涵的多样性,建立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体制。
省委全会《决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⑤。浙江从2003年开始,就是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至今已有8年,成效显著。这里主要提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在文化、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多重复加性,使得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对它的管理,急需革除因条块分割造成的管理体系不顺、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断裂、资源碎片化的体制性弊端,建立具有综合统领功能的专职化文化产业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基础性战略性布局、重大决策和部署,比如发展定位、发展策略、文化环境、政策体系、产业布局、特色路径、资金投入、考核评估等。
(3)依托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开辟符合浙江省情的特色路径。
寻求和发展符合本地优势和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使文化产业规划与本地总体发展战略相统一,使文化整体发展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是已被许多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也是浙江又好又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可行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发展经验为全国瞩目并受到充分肯定和推崇,被称为“浙江经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浙江也有责任、有必要、有基础、有条件去探索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继续保持优势,走在全国前列,再创辉煌。为使浙江文化产业得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前期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大胆解放思想,把握浙江特色,盘活优势资源,做好路径设计,大手笔打造具有鲜明浙江优势和特色的发展道路,大幅度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实力和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综合竞争力。
不顾本地客观条件一哄而起做动漫、建影视基地、造主题公园等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创意产业不创意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现象。各地日益重视凭借既有基础和本地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采取不同发展策略,探索本地发展路径,谋求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发展态势,并由此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比如北京的“全球华语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和市场中心”、以中关村和首都文化中心的地位为依托实施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战略,上海的“国际创意中心”和“亚洲会展中心”、杭州的“国际动漫中心”、深圳的“创意设计中心”、云南的“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文化桥头堡”等。
(4)继承浙江文化传统,积极弘扬开新造大的创新精神。
在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强,则产业强;创新弱,则产业弱。过去十年,不少地方基本采用的是拿来主义,简单沿袭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制度和模式、经验和技术,通过一定的消化、吸收,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这种模式在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曾经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也留下了后遗症,主要是文化产业创新力的缺失。在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少地方对文化产业的认知水平仍停留于众所周知的一般性常识,缺乏对本地文化特色优势的深入了解,各地的产业布局差异性不明显,盲目跟风、雷同建设、低效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
浙江具有特色鲜明的勇于开新造大、敢为天下先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励精图治、创业创新的文化精神,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仍然需要弘扬这种文化传统,使之成为支撑浙江文化产业突破成规、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成为构筑浙江文化产业独特发展体系和鲜明个性特色的思想基础,成为推动浙江文化产业高起点、大手笔、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目前的文化产业既有格局中,无论是产业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体系,还是生产方式、营销模式、赢利模式、技术手段、内容建设等,都有极大的创新发展需求和空间,浙江的改革创新更是具有独特的基础。正确引导浙江民营经济和商业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借助浙商文化向世界展示浙江的理念和形象,利用已经积累的发展经验谋求进一步的突破性发展,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新十年深化改革、跨越提升、做大做强的新要求、新形势下,浙江应将把破除体制性壁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解决融资平台作为突破口,为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做出创新贡献。
(5)积极参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谋求新一轮跨越发展。
中央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文化产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既要求我们重视文化产业向这些领域的延伸发展,也提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积极参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开始摆脱唯GDP的评价标准,寻找复合指数来衡量发展。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人类发展指数”,世界银行提出“绿色GDP核算体系”、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法国邀请20多名世界知名专家进行“幸福与经济进步的测量”研究。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际贸易中心等机构发布《2008创意经济:创意经济评估的挑战——面向科学合理的决策》报告,把“创意经济”作为“新的发展范式”,认为创意经济可以包容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文化和经济普遍融合已经成为大趋势的今天,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突破文化产业仅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观念,将其提升到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概念的高度,更加关注文化产业与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普遍关联。⑥
具体到浙江的发展来看,一方面,工业结构中高物耗、高能耗产业比重较大,附加值不高,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运用科技和文化因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以文化创意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融合性,主要表现在对第一产业的融入、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第三产业的细分,通过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紧密结合,日新月异地产生出种类繁多的新业态,不断促进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调整、转方式、优结构、助升级、提质量、强品牌、可持续等独特优势。
浙江可从深入理解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出发,利用文化产业开放融合的产业特征,通过制定一系列细分行业门类的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政策、设立融合性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举措,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文化产业布局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对接;通过科学论证,选择条件成熟的优势领域或行业,如数字内容产业、工业设计、休闲农业等,重点扶持、加速发展;通过文化嫁接、设计研发、品牌建设等方式,为其他产业输入文化元素,提高其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提升品牌竞争力。
(6)建立完善文化产业考核、评价、统计体系,提供绩效评估的有效保障。
发展软实力,要有硬指标。中央《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省委《决定》提出,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分析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量化考评,制定浙江省文化发展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文化统计制度。”建议切实落实,加快进度,借鉴外省经验,结合浙江实际,着力开展考核评价体系、发展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三大体系建设”。
[注 释]
① 参见许明娟:“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载林吕建、陈野编《2012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12年1月版。
② 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简略本)(2010年)》,2011年2月。注:以下数据未做特别说明的均出自此报告。
③ 参见许明娟:“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载林吕建、陈野编《2012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12年1月版。
④ 参见周日星:“加快文化产品与服务‘走出去’促进文化贸易大发展”,载浙江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委党校编《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班交流材料汇编》,2010年11月。
⑤《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2011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见2011年11月25日《浙江日报》。
⑥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寻找动力,重新起步》,《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