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途径与手段

2012-01-27刘继广

中国发展观察 2012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金融

□刘继广

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的创新设计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文化体制改革带动产业格局和利益关系深刻调整,跨国文化企业处于强势地位、伺机渗透,加之经济转型、发展转型、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多种因素叠加,决定了文化改革发展中金融创新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目标多重性。特别是对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和融资机制的创新设计,既要着眼于突破当前的资金瓶颈,满足现实发展需要,还要顺应转型过程中宏观环境的趋势变化,使金融安排与产业长远发展相适应,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文化产业特征与资金有效供给的关系。文化产业内涵丰富、系统庞杂,除了资本构成轻质化、生产创意性和内容精神性等共性特征,细分行业个性特征鲜明,企业规模、生存历史、生命周期、行业风险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的金融需求具有不同的偏好,必须从银行、保险、证券、财政等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信贷资金、社会资本、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有效组合,形成有针对性的资金供给体系。

二是文化企业融资模式与金融改革取向的关系。虽然间接融资仍属我国金融市场的主导模式,但市场化、资本化的改革方向不可逆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市场主体日益发育完全,运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产权融资、兼并重组、跨国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将成为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

三是文化控制力与融资方式选择的关系。资本结构、融资结构决定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市场价值和治理结构,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对公司治理、控制权、影响力等产生差别影响,进而对整个产业发展形成激励约束。如公开发行的企业在面对恶意收购时,就不得不加入代价昂贵的股权之战,基于话语权的国际文化产业控制权争夺将更为复杂激烈。因此,在确定融资方式和投资领域时,不仅要考虑融资成本,还要重视融资对于公司治理、价值链布局和长期控制力等综合效应。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与资本实现形式的关系。以资本实现形式多元化增添文化体制改革动力、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把提升国有资本控制力与放宽资本进入门槛结合起来;发挥金融融通资金、配置资源的作用与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结合起来;完善中小文化企业金融服务网络与发展“专、精、特、新”民营文化企业结合起来,通过资本多元化、融资多样化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远近利益统筹兼顾、有机统一。

通过金融创新,实现和放大金融的“融制、融资、融智”三种功能

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同的责、权、利再安排,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要确立“资金跟着人才走”的投融资理念。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进一步激活文化活力。通过金融创新,实现和放大金融的“融制、融资、融智”三种功能。

一是融“制”功能。以健全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作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同的责、权、利再安排,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的融资制度安排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要素组合、改善产业运行。应确立法人产权制度,理顺出资者、管理者、法人之间的产权关系,加快文化企业制度创新,塑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微观经济基础,使各类利益相关者真正关心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确保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树立文化类企业在金融市场的良好声誉;注重优化文化企业资本结构,引导文化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兼顾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综合考虑自身积累和外部资金的成本收益等,使融资行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以金融为支撑、产业链整合为目标,开展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资本运作,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赴海外募股融资,倒逼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加快培育纵向一体化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同时,通过发展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文化企业,打造中华文化世界性标识,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融“资”功能。以破除中小文化企业资金“瓶颈”为重点,创新融资方式、融资途径和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通过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促进银行、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克服文化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应围绕第三方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及中介组织建设,发展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融资,健全文化项目风险评估、交易、担保的法律规范等。金融机构应按照“一业一策”的思路,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形式。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业务,为发展专业性银行积累经验;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开辟上市专业通道,为文化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供舞台。在财政方面,应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借助产业政策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三是融“智”功能。以聚集创意人才为重点,积极发展具有创新特质的现代资本形态。文化产业领域的金融创新应着力于汇聚各类智力要素,促进文化产业创意活动。一方面,确立“资金跟着人才走”的投融资理念。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发展起什么样的产业,人才配套产业的发展模式正让位于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以内容创意为核心,价值引导、内容制作和投融资都围绕创意展开。在艺术创作、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创意能力的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且,与创意活动不可捉摸、难以控制不同,创意的主体——人能够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规范其行为。因此,针对人而非项目、产品是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较好选择。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发展适应文化产业需要的资本形态。现代资本运行具有综合资金、智力、管理等要素的复合特征。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等创投基金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具有发现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者、制定发展战略、分享团队资源等功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强者恒强与小公司持续增长并存的特点,中小成长型文化企业积极采取股份制、合伙制等方式,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与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开展合作,从而获得人力、管理、资金等资源支持。我国文化企业应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跨国文化企业集团的合作,在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同时吸收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的份额,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加快形成新的文化发展格局的金融支持:基本路径和手段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应当顺应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充分借助现代金融投融资制度,有效促进文化发展与金融市场对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多层次激活文化发展活力,加快形成新的文化发展格局。切实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将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装配上功率强大的“金融引擎”。与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过程要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权化、产权金融化”这样一条路线进行。

一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版权为价值载体,利用金融工程和证券化技术开发创新型文化金融产品。如果说二十世纪是以专利制度为支撑的技术经济时代,那么二十一世纪就是以版权制度为支撑的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产权,特别是和知识产权里的版权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版权具有财富属性、产品属性和高附加值属性,这些属性使它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版权在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其财产权利的转让和许可使用发挥作用,文化产品及服务也正是通过版权这种独特的价值载体,而不断使其价值得以实现和增值。版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资产,与股权、债权、物权等具有资产的共性,但在运营收益过程中会表现出其优于其他资产的更大增值潜力,因此也具有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最关键的资产要素参与文化金融活动的条件。文化金融服务也正是通过对文化企业的核心版权资产运营提供金融支持,从而实现其盈利性及社会性目标。

版权市场化的过程,在高端层次上应该表现为文化资源金融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正是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权化、产权金融化”这样一条清晰的路线进行。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不同区域也会形成其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资源。如果这些资源仅仅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产生价值,更不可能实现优化配置。版权是文化资源资产化的重要途径,只有完成文化资源资产化、资本化、产权化,与金融市场深度结合,方能最终适应和充分利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使得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到更为有利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为包括商业银行、基金,甚至是大众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所接受,从而完成文化资源金融化的最终转化。作为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价值载体和文化金融服务的关键要素,在推动文化金融业务发展方面,版权资产的运营和开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是以版权公共服务为支撑,建立健全以版权为价值载体的金融产品公开流转市场。发展文化金融服务,需要创新市场机制,建立以版权为价值载体的金融产品公开流转市场。建立版权公开流转市场,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版权市场化中的作用,切实保护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正当权益,建立使用作品的合理有效机制,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和运用,将有利于推动版权要素资源大范围、跨领域的高效、有序流动,有利于挖掘、推广、放大、保护版权价值,有利于通过公开流转市场实现版权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文化金融服务过程中对版权资产价值认定和解释。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参与共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发起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为促进版权资源流转以及与金融活动进行更深入结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发挥版权公开流转市场的专业职能,创新版权价值评估、版权流转监管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等服务机制,协助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文化金融创新能力,规避文化金融创新风险。文化产业发展进入资本化、金融化的高端层次后,进一步对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支撑提出明确要求,要做到产权权属明晰、规避权属风险。更好地发挥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机构作用,进一步完善版权作品登记、转让合同备案和版权质押登记制度,不断提高作品登记、合同备案和版权质押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版权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文化金融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成为文化金融创新的一个关键的基础性条件。

目前,我国版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效能不断提高,公共政策导向作用日益显著,公共服务能力快速增强。版权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组成的系统性、规范性、互补性的业务体系及其高效率、高质量的活动,可以为相关文化金融提供进一步的服务支撑,使他们在开展业务时获得更好的透明权利保障。加上政府主管部门推动版权资产评估体系建设,为进行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基本的价值依据,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及版权产品开发扫清了障碍。

三是在文化信贷方面,应该特别关注以“版权价值”为核心,开发适合以“轻资产”为特点的文化创意企业需要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在锁定版权未来收益权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版权质押模式、版权应收账款质押模式、版权信托质押模式信贷业务。在配备完工担保支持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版权预售合同收益权质押模式、第三方版权处置担保模式信贷服务。应该积极推动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担保机构设立,建议政府要为文化创意产业担保机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最近,北京银行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提供百亿授信,优先支持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推荐和配套服务的优质文化创意企业项目,是个很好的尝试。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版权登记、版权质押登记服务,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版权价值评估、行业信用调查、公开市场监管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专业配套服务支撑下,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并锁定未来收益权的模式已经为四家影视机构提供了总计31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这种以版权价值为核心的信贷新模式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极强的创新示范意义。

四是在文化保险领域,应积极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合作,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开发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险种,积极参与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信达财险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已经成功地推出“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这是国内第一个文化保险产品,对改善版权贸易环境,减少版权交易纠纷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后续,文化产品完工保证保险、版权贸易信用保险等新险种的设立应该引起各大保险机构的关注。在金融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现存的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和平台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文化金融创新的需要,因此应该在专业化金融服务平台构建方面做更多的积极尝试,例如文化类投资基金、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信托机构等等。一方面为文化金融创新提供一系列信用增进服务,另一个方面开辟更多的文化金融增值服务渠道和模式。

五是根据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特点,探索版权资产证券化的不同类型。一般来说,版权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募集发行证券的形式,以具有未来收益前景、有发行证券价值的版权资产为对象,进行证券化运作过程;或以尚未形成版权形态的版权创意与半成品为对象,在证券资金的投入下完成版权创造、产生收益以回馈资金投入的证券化运作过程。在版权产业发达的美国,版权资产证券化已成为版权生产募集资金的重要形式,影视、音像、报刊图书出版、电子游戏和音乐等都可以成为证券化的对象。仅2000年美国的版权证券化募集资金就高达25亿美元。

在我国,由于对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等管制较为严格,目前版权资产证券化还比较少见,仅有部分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关试点业务,相关业务还不成型。但从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环境、国内国外资产证券化实践经验等方面来看,在中国推行版权资产证券化试点已经具备了现实可行性。引进版权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对于解决我国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版权产业化应用资金不足问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对此,我们应认真研究中关村模式、银监会模式、证监会模式、科技部模式等四种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业务,力争在新型版权证券工具的现金流拆分、对于版权资产未来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重组的结构化设计、基础资产池的组建、知识产权现金流预测、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效力、定价与发行等方面做出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六是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对于国家和市重点支持的文化企业和项目,要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强各类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推出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做好文化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衔接。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消费信贷市场,不断满足文化产业多层次的消费信贷需求。加快完善银行卡刷卡环境,推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广告、艺术品交易等行业的刷卡消费。简化优化外汇管理业务流程,满足文化企业对外贸易、跨境融资和投资等合理用汇需求。

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积极发挥信用增进专业机构的作用,为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方式融资提供便利。吸引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创投企业等金融服务链条。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范围,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提供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公平机会。

总之,资本对于文化产业热情日益高涨预示着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文化发展的前途在于如何包容和吸纳更广泛的、对文化有责任感、对中华文化发展有热情的资本进来,同时,要警惕资本进来以后是否能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培土、浇水的作用,真正做强、做大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让更多有活力、有竞争力的资本进入到文化产业领域。只有金融创新与文化产业价值实现协调发展,才能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及文化市场带来真正的繁荣!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融资金融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