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探析

2012-01-27徐守君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材

徐守君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第一中学 021000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探析

徐守君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第一中学 021000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是一个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不注重效率的教学是一种浪费教师和学生生命的行为。本文主要从课程理念,教材运用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几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物理教学的堂效率。

新课程;课堂效率;整合教材;掌控课堂;思想方法;关注生活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在经历了物理新课程教学之后,深刻感觉到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物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与以往有很大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使物理老师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的机遇。如何在物理课改的大舞台中抓住机遇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结合各校情况和学生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1 渗透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推进新课改

新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方面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这五方面要求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终身发展必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教育的主体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的亮点。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新课改中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适应及推进新课改,应尽快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角色。

根据新课标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课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教学目标。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忽视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教案是以教材为中心结合教师的经验而设计的,其目的是追求高效率地灌输知识,这样学生开拓性思维被限制,学习情感较压抑,很难达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佳境。因而新课改中,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中介,获得真正的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并产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激发想象,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新课程教案设计是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研究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环境,研究如何指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的备课既要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又要努力发掘其能力价值、思想价值、情感价值。

2 整合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物理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课本色彩丰富,引人入胜;教材内容趣味性强,新增许多与实际及高科技联系的知识,吸引学生;同时也增加了许多简便易做的小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教材特色体现了时代性、选择性、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整合教材,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大胆的取舍教学内容,并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如:教材中在力的分解一节中“拖拉机对耙的拉力”的分解,分析他的分力效果,对于这个例子很多同学感到很陌生,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在本节授课时将这个例子删掉,引入斜面上物体的分析(取一木板做成斜面,让学生自己站在上面感受力的效果)教学效果很好。哲学思想告诉我们,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如果教学面面俱到,教材不分轻重缓急,师生的交流互动将更少,灌输式教学更加彻底,这样的结果只能拖累教师,拖累学生。而教材的选择性失去了意义,新课改只能流于形式。

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实验是这一学科的学习基础,新大纲中再一次强调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增加了探索性实验的数目,提出了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尽可能使用先进实验仪器的要求。其重要意义就是从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改变目前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状况,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中可以看到,实验考查的都是常规实验,取材源于教材,试图通过考查,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但从试卷分析中发现考生的实验能力较差,解答实验题的情况很不理想,尽管如此,在实验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的模式,实验操作训练始终是极其薄弱的环节。

我们知道实验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实验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活化知识和训练思维大有益处;实验活动形式多样,能为各类学生提供全面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发展条件;实验需要严谨、踏实等优良作风,这种活动对于塑造人的完善品格具有重要意义。缺损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畸形的智能结构,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不仅应该在理论上承认,而且应该在实践中力求真正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所以结合学科特点及学校现有条件,积极做好各种实验,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与兴趣。

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实验,多媒体演示,学生分组实验等方法,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器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例如在学习超失重时,用多媒体展示神舟六号、神州七号上的太空人员,他们不仅让学生感到敬佩,更让学生对他们充满了好奇。究竟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并且对后来的天体运动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兴奋与热情。学习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 提高掌控课堂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课堂管理则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实施,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弘扬师生“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共同分享、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三项基本任务。

3.2 确立向课堂要质量的指导思想。

要强化师生双方的“课前预习,精讲巧练,及时反馈,当堂消化”点点清,堂堂清的意识。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认真备课,备学生学习情况,备教材内容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要有准备;课堂教学要严谨,认真组织教学,本着不浪费学生时间的原则,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反馈要及时,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写教后记,将一节课中的授课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研究,进行对比找到不足及时改正。学生课前预习有准备,每堂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朗读,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活动要积极参与,多设计学生容易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后巩固练习要有保证,课后作业要适当,分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教师应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要不断探讨课堂目标的落实,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参与、展示自我的机会。要营造宽松和谐、开放互动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在授课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脉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授课的步骤和难度,以期取得最佳授课效果。

3.4 不断提高课堂基本功,教学的严谨性,艺术性与科学性。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评估,每节课设计检测题,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效果检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使老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掌握,对下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4 注重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功能,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把学科思想方法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物理学有其特有的思想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无穷微元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等。一定要改变高密度,大运动量做题的教学方式,要重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在启发和引导中、在前人的探索和发现中进一步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体会和掌握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5 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

重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科技和社会的联系是当前世界物理课程改革的趋势。新大纲提出:“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在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中明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有关信息,关注社会与生存的环境,了解科技发展和新的科学事件,可以向学生适当地提供前沿领域的专题性科普资料,如交通安全、体育运动、家用电器、航天技术、磁悬浮列车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实际中与物理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实用性的理解,切身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现实生活的高节奏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特点,物理科的教学既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要结合实际,扮演好本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1]吴亚南.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实践 .中国标准导报,2011(07).36~37

[2]孙英杰 .如何论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代阅读,2011(5).55~56

[3]杨大路, 周星亚.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案教学法文化教育,2011(6).149

G632.4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8.173

猜你喜欢

新课程物理教材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