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影响

2012-01-27王成会莫润阳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通识力学物理

王成会 莫润阳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信息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影响

王成会 莫润阳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信息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大学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二者的有机结合可形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优秀的教育理念引入专业教育中,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模式

在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成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在关心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关注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程度,因此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形成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共识。大学通识教育被认为是扩展大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方式。大学通识教育(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是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 S. Parkard)教授首次提出并在20世纪在世界大部分国家高等教育中得到普遍重视,是目前中外高校针对现实分科越来越细的专业教育所暴露出的弊端而实施的旨在提升大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改善大学生思维方式方法的教育理念[1]。在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中,教师普遍关注通识教育涉及的课程本身对其教学效果的影响,忽略其与专业教育的联系,有人甚至认为其是专业教育的对立面,是专业教育的附属课程,这些教学理念极大地弱化了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物理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力学》的教学实践探讨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通识教育是指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它属于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以及社会中有健全人格的公民的一种现代大学教育理念。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注重更广泛、更深入的有关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对学生人格的教育作用,因此它具有感悟性、实践性、探讨性等特点。通识教育让学生在这类“公共课程”中获得独立的学术思考能力及对世界、对人生的精神感悟等目标。通识教育是为更高级的专业教育服务的,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它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通识教育最终必然走向专业教育[2~5]。通识教育是大学在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需的教育手段之一。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人会思考,会做事,会彼此协作,会做人。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专业课教学也形成了一些新特点。下面我们将以力学教学为例谈谈专业课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联系。力学教材的内容体系是在质点力学为基础上,对刚体力学,弹性体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和波等分支学科进行了基础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生涯中进行创新性研究型学习的基础。在这门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学发展与数学工具的重要关系。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和生物等的新发展推动着物理学的进步,同时,物理学的发展也对其他学科起推动作用。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新时代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贡献,有利于了解与物理学交叉的其他学科发展的一些基本面貌,开拓学生的视野。现代科技发展为力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值计算和动态模拟是高速计算机发展后研究物理现象的新手段之一。在通识教育背景下,许多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础知识的应用时结合计算机的模拟和动态仿真技术给学生展现出来,必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起示范作用。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丰富着力学教学,素质教育和开放式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和个性发展程度、身心健康程度等已成为衡量教育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力学教学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和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比较起来,更适合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开放式教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方面对力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参考书目等查阅相关知识应用和理论的新进展,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扩展相关教学内容的容量,实现教学内容的多角度。教学形式的开放式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开展课堂讨论,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索性实验等。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从本质上讲也是通识教育理念在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是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人才,这同样是专业教育的宗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我们越来越感到物理素养的培养对日后师范生继续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力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经典力学的相关知识,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对知识的“内部诱导”。学生亲自参与,积极而主动学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通识教育理念,构建合适的力学教学模式,训练学生思维,夯实专业基础。

物理学家面临的是一个错综复杂、五彩缤纷的世界,而自然规律的研究却要善于根据需要找出事物运动相关的最本质的内容,形成适合描述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的方法,物理思想就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物理模型的构建、验证和发展应用的思维活动的概括性总结,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晶,对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广泛阅读,善于总结,积极挖掘蕴含在知识体系中的物理思想,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构建物理模型。物理素养的培养是同时教育理念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体现。物理素养是从事物理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人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是人们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理意识和理念,能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定义等基础知识,提炼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具有科学的思维以及发现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即要具备物理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能力、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敏捷反应物理现象的能力。大学生在物理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必须注意物理素养的提升,以逐步提升独立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因此,不管是从事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的老师们都应该深入了解通识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好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中。专业课教师更应该结合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

[1] 景海燕. 通识教育视野中的大学本科教师角色转换[J].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 2: 19~23.

[2] 倪场. 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7, 4: 22~26.

[3]王晓慧. 浅析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类型及其哲学基础[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15~18.

[4] 李莉英,王其林. 浅谈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学[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1, 30(6): 97~100.

[5] 王民选. 大学通识教育中“必要的张力”[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25(2): 31~35.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8.169

猜你喜欢

通识力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处处留心皆物理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