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探析
2012-01-27陶梦
陶梦
黑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探析
陶梦
黑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完成教学任务、沟通知识信息、掌握适宜负荷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教学过程中把握这一规律,必须遵循其内在含义。了解工作状态形成的因素。才能恰当利用这一规律的特点,为教学服务。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工作状态;体育教学;学生
前 言
体育课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育过程。科学的引导和严密的教学管理,可以使一堂体育课收到不同的效果。在体育课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欲使条件反射建立的及时,并收到相应的效果,其中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大脑皮层和有关运动器官必须处在良性工作状态。然而,大脑皮层和有关脏器投入工作时,并不是能立刻就进入良性工作状态的,而是按照:准备过程——适应过程——稳定过程这一规律出现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这一规律,掌握影响学生进入良好工作状态的因素,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
1 影响学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几个因素
学生进入良性工作状态的快慢,以及保持良性工作状态时间的长短与运动兴趣、准备活动、课堂气氛、场地器材等众多因素有关。
1.1 项目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偏好有所不同,因而对学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各普通高校体育课所开设的运动项目,集中于球类课(篮、排、足、乒乓)、健美操、武术、田径等项目。由于这些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差异,决定了学生在对其态度也不一样。有的项目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有的则很低。相对来说学生对选修球类、健美操比田径、武术项目的兴趣要高的多。另外,随着各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学校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各普通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课项目因受经济条件、地域环境、文化氛围等综合因素的限制,未能相应增加或增加的幅度要远远不及扩招的现状,因此,学生在选择所学习的运动项目时,不能够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选择。
经过对几所普通高校体育课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感兴趣的项目,学生根本不用班级体育班长组织,会自己准时或提前到达场地,等候上课。这样,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前进入了准备状态;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多数学生态度消极,等候老师或体育班长组织,或以病假为借口来逃避上课。由此可见,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其参与积极性高,准备充分,身体各个神经器官动员快,脉搏、呼吸、体温相应提高,因此进入工作状态相对要早一些。
1.2 充分的准备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一堂体育课主要靠对学生集体机能能力的不断调节来促进其自身变化,最终达到学习、锻炼的目的,而准备活动正是这一过程的基础。适量的活动能够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这些兴奋过程在大脑皮层中留下痕迹,并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效应,这种效应表现分为两种:一般效应和特殊效应。所谓一般效应,就是通过肌肉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使有机体各部分普遍得到提高、受到影响,而逐渐进入工作状态。特殊效应则表现为在运动中,参加活动的主要运动器官与其相应的中枢间建立起暂时的机能关系。因此,通过准备活动加强各运动器官与相应中枢间神经支配过程的联系,对有机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有重要作用。
1.3 活跃的课堂气氛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影响
在一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进入工作状态早晚、保持时间的长短与课堂气氛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课堂气氛是学生在课堂中情绪、情感的表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它能创造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和教学环境,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这种课堂情境,能够激发学生良好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自身的参与使自己充分的融入到集体之中,同时借助于各种教育活动,在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下完成教育教学内容。
1.4 良好的场地器材的影响
良好的运动场地和器材以其特有的颜色、质地、形式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感官,进而产生强烈的运动欲望,调整心理,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上课前,场地布置的好坏,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场地布置新颖、优美,学生一见就跃跃欲试,产生一种渴求心理,那么就可以早一点进入其需要的工作状态;相反,场地脏乱,器材布局失调,就及容易使学生内心产生反感,大脑出现抑制状态,适宜的兴奋状态就很难出现,甚至不会出现。
2 推动学生进入工作状态的方法
2.1 从思想上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主观判断意识加强,看待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教师的思想工作要做到更深入、更细致。实际教学中,可以用具体的事例做思想动员,真正提高学生运动意识,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产生兴趣,学习主动性逐渐提高。
2.2 课堂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
课的组织形式,尤其是在准备活动时的组织形式,教法手段一定要灵活,内容安排要得当。在改变作业条件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展有益的个性,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在生理、心理上调整到每节课所需要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良好的工作状态要适中,不要导致学生兴奋过度,也不要让学生刚刚有一点兴致就戛然而止。
2.3 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对待学生要有区别,要针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正确引导他们选择适应的运动项目,摆脱部分学生对待体育课的厌倦或恐惧的心理,使他们从运动中锻炼身体,增强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2.4 加强场地器材建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要想使学生及时进入状态,场地器材建设不容忽视。在教学中,器材的使用、场地的安排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应区别对待。根据教学内容,在场地、器材的准备方面,可以从距离、重量、高度、摆放等方面着手。例如:排球课的扣球教学,可根据学生扣球水平的高低、身体的高度来准备标准网和稍低于标准网两种。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都能将球扣过网,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又如:篮球课上,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球,投进不同颜色的球,所得分值亦不相同,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对学生及早进入状态起到积极作用。
2.5 重视教师的语言刺激和示范质量
语言是最有利的刺激物,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最善于使用语言武器的,因此,在教学中,掌握语言的动力作用,充分发挥语言的刺激作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质量的示范是教师保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始终是处在一个学习的阶段,有强烈的模仿能力和欲望,教师高质量的示范实际上是对学生进入状态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2.6 采用辅助器材,进行诱导性练习
针对初学者或学生学习新动作时产生恐惧不安、畏难情绪的这种状况,教师要进行诱导性练习,从启发的角度,劝诱、引导,从逐渐消除这种恐惧和不安的感觉开始,逐渐加大运动强度和难度,使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顺利完成过渡,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动作,最终形成技能。
3 结语
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必须根据课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好准备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组织,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不仅能提早进入到工作状态,而且能将这种良好的效果在一堂课中保持下去,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1] 王怀彬,谢国生.教师基本功.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11
[2] 陈海波.体育教学指导.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95,5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