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探讨
2012-01-27傅丽萍毛倩倩
傅丽萍,毛倩倩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上海 200063)
餐厨废弃油脂,是指在餐饮服务、食品加工、集体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包括煎炸废弃油、经油水分离器和隔油池等分离处理后产生的泔水油、地沟油。国务院2010年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公安部先后在各地对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黑色利益链”进行了有效打击。但解决餐厨废弃油脂问题还需疏堵结合,建立完善的收运处理体系及安全、有效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途径。
1 实行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1.1 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
餐厨废弃油脂是一种特殊的废弃物,有着很强的资源性,其经过回收和初加工后可以作为化工、工业产品的原料,可以称其为“用途受限的资源”。但如果被不法商贩购买或收集,经过脱色、脱臭、脱酸等处理后掺入或作为食用油销售,一旦重新流向餐桌,其危害十分严重:一方面由于泔水油、地沟油混有大量的污水、垃圾、洗涤剂,无法根本去除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人食用后会诱发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及肠胃道疾病;另一方面煎炸废弃油是经过多次反复油炸、烹炒后废弃的,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苯并芘、黄曲霉素等,长期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容易患上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
1.2 推进资源化利用
餐厨废弃油脂经去水去渣初加工后,根据不同处理技术可以制成油酸、硬脂酸等化工原料;皮革加脂剂、润滑剂等工业产品;对环境较为友好的脂肪酸甲酯即生物柴油类产品。废弃的餐厨油脂经深加工处理后用途广泛,是市场上畅销的化工增塑剂、活性剂、脂肪醇的生产原料。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处理的监管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全可以有效利用这一餐厨中产生的废弃物,推动餐厨废弃油脂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这一举措不仅是节约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彻底解决“地沟油”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1.3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地沟油”在水体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会产生一系列组成复杂的醛、酸等具有恶臭的物质,这些恶臭物质散发在空气中,影响周边环境。同时,地沟油容易堵塞污水管道,造成污水反水,不仅污染地下水,还消耗水体氧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滋生蚊蝇。因此,妥善处理好餐厨废弃油脂,实施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解决其排入下水道或混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2 上海推进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的实践
2.1 基本情况
根据《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市、区两级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市食安办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有序推进、攻坚克难、逐步规范,不断研究和建立健全餐厨废弃油脂的收运处置机制、全过程的监管机制。上海全市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单位25 060家,目前纳入正规收运服务范围的食用油脂生产和使用企业约450家,并已基本覆盖了大中型餐饮单位。全市共有18支餐厨废弃油脂专业收集队伍,已安装GPS信息监控装置的专业收运车辆超过150辆。2011年,上海共处置餐厨废弃油脂1.1万t,至2011年12月,规范收集和处置量日平均已达68 t。上海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了2家处置企业运营,主要是通过化学生成法和生物酶转化法,利用餐厨废弃油脂生产初甲酯和生物燃料油。上海闵行区也已作为全国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区。
2.2 主要措施
2.2.1 规范餐厨废弃油脂的处置
要求产生单位建立餐厨废弃油脂处置管理制度,并执行废弃申报;申报执行与行政许可和证照年检、延续审核相结合。推行安装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设施,将餐厨废弃油脂单独收集。禁止将餐厨废弃油脂交给未经主管部门许可、备案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理,禁止直接排放。
2.2.2 加强餐厨废弃油脂收运管理
整编收运人员,规范收运队伍,以规范达标为目标,向社会公布规范的收运队伍。加强收运队伍建设,组织教育培训、规范操作,推行收运服务“四统一”(即统一车辆、统一着装、统一收运容器、统一持证上岗),经培训上岗、在编登记的从业人员超过1 000人。研究探索源头有偿收购机制,通过试点有偿收购建立奖励机制,确保应收尽收。
2.2.3 建立收运台账、处置联单制度
要求收运单位针对产生单位建立“一户一档”的收集台账,详细记录每次收集数量、品种,由双方确认后归档。处置单位建立处置联单,定期申报处置来源、种类、数量及其去向等情况,并派驻厂代表,实施现场记录和销售去向监管,建立处置运营监管考核评估办法和企业监管档案,要求企业按规定实施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
2.2.4 明确责任分工、健全联动机制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求其认真落实餐厨废弃油脂的申报制度和处理台账制度等。建立区(县)长负责制,建立和落实问责制,将责任落实到街(镇)、村(居)委,纳入各地区考核范围。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并做好信息衔接沟通和联动执法,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监察部门行政效能监察范围和重点内容。
3 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要实现餐厨废弃油脂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关键是要推进和实现餐厨废弃油脂的规范化管理。要通过立法予以保障,确立正确的管理思路,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扶持处理企业规模化运营,才能确保餐厨废弃油脂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真正步入良性循环。
3.1 强调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结合模式
从我国部分省市做法与成效来看,政府作为法规、机制制订和市场监管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和积极性,引导其成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主体。不仅有效引入竞争,促进政府企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而且形成适当的资源分配、风险分担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政府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目前上海基本确立餐厨废弃油脂实现“政府引导、特许经营、市场运作、源头控制、专业收运、定向处置”的管理思路。已经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了2家餐厨废弃油脂的末端处置企业,今后对餐厨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预处理也将实行属地特许经营服务制度,划定特许经营服务区域,明确收集运输和预处理企业的经营服务范围、期限、服务标准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一来有利于培育和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收集运输队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二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导一定数量、符合从事餐厨废弃油脂收集、运输服务要求,具备一定专业收运装备和技术条件的民营企业从事餐厨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通过积极探索由单一项目管理模式向全产业链管理模式拓展,积极探索餐厨废弃油脂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全产业链特许管理模式。
3.2 确立集中回收与循环利用的管理理念
餐厨废弃油脂既是污染物又是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在开发处理餐厨废弃油脂的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应当将餐厨废弃油脂的回收、预处理、加工、处置利用与产品开发销售作为一个产业链来构建,确立集中回收、统一管理、循环利用的管理理念。将整个产业链纳入特许经营的范围,授予有一定规模、一定资质的企业来经营,并实施特许经营范围的总量控制,以培育行业规范发展,促使获得资质的企业在回收和处理加工、处置利用与产品开发销售的过程中获得利润,维持运营并获得发展。如:宁波自2006年12月至今,累计利用餐厨垃圾制成饲料原料5 200 t、不饱和润滑剂1 800 t;天津市每天可利用300 t餐厨垃圾,产生可利用的水资源 120 t、饲料 75 t、油脂 15 t;上海自 2011—2012 年(截止5月)以来,累计收运处理餐厨废弃油脂17 038.8 t,制成生物柴油、生物燃料油和初甲酯14 702.7 t。
3.3 提高综合处置与循环利用的技术水平
利用餐厨废弃油脂制成生物柴油(学名:脂肪酸甲酯)的主要技术路线为:餐厨废弃油脂→油水分离→预处理→醇解或酶解→酯化→酯交换→蒸馏→精炼生物柴油。
以生物能源的生产作为主导方向,既能通过现代技术切实改变餐厨废弃油脂的污染物特性,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更可从源头上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真正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上海餐厨废弃油脂的处置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目前上海2家处置企业正在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通过对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和无害化进行技术研究、产品升级,不仅可以提高餐厨废弃油脂的资源化程度,降低处置成本,减少对政府补贴投入的依赖性,而且可以提高终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使上海市收运处置体系真正形成一体化闭合,有利于餐厨废弃油脂处理利用的全面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