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信息经济的对比分析

2012-01-27安少锋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信用信息化

安少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化工销售分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13

中外信息经济的对比分析

安少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化工销售分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13

信息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我国信息经济的优劣势论述,指出在信息经济领域政府及企业如何发挥优势,客服劣势以增强我国在信息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信息经济;优势;劣势

信息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科学的信息化再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集纳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支撑着整个民族的科学发展体系。信息内容作为一个产业在全球产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内容产业,充分发挥信息内容的效益是消除鸿沟、提高国民信息素质、保障国家发达程度和进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保证之一。因此,就中外信息内容产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存的问题,并探索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外信息经济对比分析

1.1 我国在信息经济领域优势

1.1.1 信息经济发展速度快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空前繁荣期,从2000年产值首度突破万亿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7.8万亿元,经济规模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总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1.1.2 信息化产品绝对数量大

目前,我国的微型计算机、手机和电视的产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一,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网民人数均已居世界第一,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位列全球之首,PC市场也有望成为全球第一。2010年我国软件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软件业务收入超过万亿元,达到1.34万亿元。

1.1.3 信息经济受到政府的重视、后劲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得到政策上的重点扶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入发展,拓展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国家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也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如此,各地把发展电子信息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拉动产业投资增长。由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这无疑将为“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1.2 我国信息经济的劣势

1.2.1 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在联合国2011年信息经济报告中,这些硬件设施包括固定电话的使用、移动电话的使用、网络使用以及固定宽带业务。从数据的表面来看,与2005年相比,至2010年,虽然我国在上述几方面的投入有了大幅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

1.2.2 中外信息经济发展模式不同

美国信息经济发展是以市场为牵引的技术创新性发展模式,全方位开展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重视基础研究,大力支持应用与开发研究,充分发挥企业实验室的作用,注重信息技术的商品化与产业化。日本为了弥补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在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了一种“短、平、快”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即在政府的强力调控下,越过耗资高、费时长、见效慢、风险大的基础研究环节,从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入手,结合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直接进入到应用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阶段,从而迅速建立了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印度信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基于产业集群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了印度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我国的信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技术引进,局部发展,以点带面,以城市辐射农村,以东部带动西部的模式,总的说来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如出一辙。技术的引进导致创新的不足,区域性的发展造成了原有经济不平衡的加剧,所以虽然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来看信息经济比较发达,但总体仍显不足[3]。

1.2.3 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外部化不够

根据OECD的调查,我国大型企业中仅有不足10%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其中信息化取得满意效果的不到20%。由此看来在我国多数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这成为制约我国信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只局限在内部办公自动化的某个层面上,还没有形成企业信息有效的外部化应用。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效果判断,不仅在于企业信息化的内部办公系统的应用,更重要的在于企业信息的有效外部化[4]。

1.2.4 市场信用体系不健全

信息经济是建立在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的信用基础上的,而我国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理念不强。我国的信用体系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信用发挥还不完善,企业的网上交易还无法核查,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信用不良行为,一些企业利用网上诈骗时有发生,使多数顾客看到网上广告后望而却步。

1.2.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成本较高

统计资料现实,从2001到2006年,我国的电信资费下降了62%,2007年实现了单向收费,2007年移动资费下调了13%,2008年下调了11%,2009年则下调了13%,然而即便如此,与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主要信息产品和服务资费仍较高。目前,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国的比重超过10%,就是这样的相对高价,得到的服务确实发达国家的25%。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显示,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费用却是发达国家的3到4倍。可见,我们的宽带其实并不“宽”,宽带运营商可谓是“心狠手黑”,在巧取豪夺消费者的口袋。手机的资费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现象如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将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剧数字鸿沟,影响制约信息化的进程。

2.多种措施加速我国信息化经济的发展

2.1 充分发挥优势,加快信息经济的建设

在我国,政府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信息经济发展的初期,完全靠市场自身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强做大,而且信息经济的基础性投入所依靠的几大运营商本身就在政府的主导和领导之下,所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信信息经济会快速发展。同时,政府财力雄厚,外汇储备充足,一些高科技信息产品企业如联通、电信、海尔、联想等财力雄厚,完全可以在西方经济发展乏力之际进入国际市场,引入先进技术,以发展我国信息经济。

2.2 多种措施克服我国信息经济的劣势

2.2.1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

在加大投入方面,既要有企业的行动也要有政府的积极引导。但究竟投入到哪些地方?我国幅员辽阔扩,人口众多,如果泛泛的投入效果不显著。而我国的农村,空槽化现象非常严重,农村人口多也是按户籍统计的结果,绝大部分农村的年轻人都在城里打工、生活,成为准城市人。所以,今后的信息经济发展占率仍应该采用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城市带动农村,优先发展大城市、有条件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兼顾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

2.2.2 完善信息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在信息产业发展上会永远落后。日本、韩国、印度的经验表明,后进国家通过有效的模式发展信息产业,同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发达国家技术经济发展迅速地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大力资助信息经济的基础科学研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制环境,同时,通过税收杠杆和政策倾斜为信息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服务。另外,企业也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无论引进消化, 还是集成创新, 最终是要提高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 提高核心竞争力。因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引进不了的, 也是买不来的。

2.2.3 加强企业外部化的联网互动

如果没有企业和行业间的信息互动,虽然购买了昂贵的信息化设备,但形成的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是一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只有企业间和行业间的信息共享、互动,形成企业和产业的协同效应才能在信息经济中形成规模和范围效应,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2.2.4 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体系

2.2.4.1 采用科学的信用管理方法

首先收集客户的信用资料,及时全面的了解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信用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以及其它行业、企业的经验,经过比较权重、量化指标,最终得到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

2.2.4.2 完善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

首先要把信用作为一种资源来对待,培育信用文化,使诚信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其次,应将诚信文化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企业的内涵。

2.2.5 打破垄断,降低资费以利于我国信息经济发展

我国宽带不宽,价格昂贵的原因,在于宽带业务被少数运营商垄断。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表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大运营商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形成价格歧视,最终造成了我国的资费比其他没有出现类似垄断情况的国家费用高的局面。由此可见,在我国人均相对收入较低,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打破信息经济发展的垄断瓶颈势在必行。

信息经济是一股新兴的经济力量,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实体经济投入较低的情况下,发展信息经济,发挥整个国家力量的整合效应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杨浚.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EB/OL].http://www.studa.net / Profession/091007/16410134.html,2011-3-17

[2]BW KI—moon. Information Economy. United nations. 2011

[3]张忠德,冯晓丽.中外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启示[EB/OL]. http:// www.studa.net/Place/100328/16243053-2. html,2010-03-28

[4]张良卫,赵蓉.我国信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32~36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8.116

安少锋 本科 经济师。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信用信息化
7524亿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