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渭县水保生态建设成就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2-01-27李瑞军李长定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11期
关键词:通渭县梯田水土保持

李瑞军,南 君 ,李长定

(通渭县水土保持局,甘肃通渭743300)

1 通渭县概况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东经 104°57'—105°38'、北纬 34°55'—35°29'之间,总面积2908.5 km2,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58万人。耕地详查面积15.46万hm2(统计数据为12.2万hm2),农民人均0.38 hm2,位居全省第二位。海拔1410—2521 m,年均气温7.7℃,无霜期120~160 d,年降水量380 mm左右,年蒸发量1500 mm以上。境内沟壑纵横,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植被稀少,水资源严重缺乏,且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是境内的主要自然灾害,导致农业生产支出多、收入薄,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劣,属典型的干旱贫困县。

2 水保工作成就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基本国策之一。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经济状况,通渭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抢抓甘肃省实施500万亩(15亩为1 hm2,下同)梯田建设工程和全县被列入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及“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底塘坝穿鞋子”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要求县水保局以梯田建设为核心、流域治理为目标,真抓实干,争取梯田修到哪里道路就通到哪里、精品流域就建设到哪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梯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民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大规模、连片地兴修梯田,使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危害的加剧,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不仅便于耕作也便于运输,既节省了劳力又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为提升农村土地综合利用能力创造了条件,推进了山区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为产业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2)流域治理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效益显著。目前,全县共建成梯田7.376万 hm2、造林3.148万hm2、种草2.136万hm2,通过兴修梯田、退耕还林、封禁抚育等综合治理措施,配套建设了一批涝池、水窖和谷坊,就地调蓄雨水,提高了当地抗旱防旱能力,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将坡耕地变成了水平梯田,林草植被进一步增加,提高了土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全县生态建设开始步入“生态服务于社会,社会服务于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开始显现,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土保持社会化服务体系。

(3)打造了一些品牌工程,推进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程,社会效益显著。通过精心策划,2009—2010年打造的通渭县马营镇长川梯田建设工程,标准高、规模大,是通渭县梯田建设的典型代表,2011年8月1日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会代表来长川进行了观摩。这样的梯田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在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起到了“广大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初步改善,旱作农业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的示范作用,引领着通渭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3 可持续发展对策

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指针,一个地区生态建设搞得好不好,重要的一点是看水土保持规划做得好不好,规划到位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是一项利用好钱、利用好地、利用好人与自然资源的过程,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

通渭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现有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既要巩固成果又要实现长远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探讨。

3.1 全面规划,以片带全,使生态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是生态建设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将生态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形成让生态服务于社会、社会服务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通渭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还存在一些差异:一是规划上存在水土保持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盲区,有些乡镇规划得多,有些乡镇无规划或规划少;二是流域治理程度存在差异,易治理流域及省县两级道路两侧的退耕还林、梯田建设等搞得较好,偏远地区相对较差。通渭县境内山丘广布、沟壑纵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只有做到全面规划、以片带全、扎实推进、纵深发展,打造山连山、沟连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绿色长廊,才能使生态效益稳定发挥而不反弹,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目的。

3.2 长远规划,注重生态建设效益的长效发挥

农村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战场,虽然大量的梯田建设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相对于市场收入来说,农村的收入还略显微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农民对土地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大量土地闲置,这给农村生态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一是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因素相对减少,有利于生态建设与修复;二是由于青壮年农民外出,劳务输出成了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相对降低了;三是由于常年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了,广大农民对土地利用的利益得失不再是因一时之利而失长远之策,这样的思想认识提高有利于对土地利用进行长远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做好了,生态建设也就相应地规划好了,生态建设效益的长久性才有可能充分显现出来。

3.3 科学规划,保障生态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挥

通渭县水土流失的重点主要分布在缺少植被覆盖的裸露地区,特别是一些无植被覆盖的山顶梁峁,一旦下雨就会形成面蚀,进而发展成为沟蚀。山顶梁峁这些地区也是易造成风蚀的主要地区,风蚀使土地肥力不断下降。所以,水土保持规划应当调整思路,科学规划,在保障农民用地的基础上在这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于经济收入水平低的地区,采用种植经济林等调整产业结构的手段达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障生态效益可持续发挥的目的。

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村对土地的需求量下降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度相对减弱,这就为生态环境重建和科学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只有充分依据科学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才能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没有科学规划和科学依据的政绩工程,其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无法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的有效措施,生态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用问题,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注重于经济发展更要关注生态环境。只有做到全面规划、长远规划和科学规划,注重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理论性,才能保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效益的长远发挥,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减少未来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突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社会保护生态、生态服务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通渭县梯田水土保持
三个好朋友
甘肃梯田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李鹏鹏书法作品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二)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高铁开到家门口(节选)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