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定西行的感受与愿景

2012-01-27郭廷辅段巧甫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11期
关键词:坡面径流水土保持

郭廷辅,段巧甫

(水利部,北京100053)

2012年5月,应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原定西县)关川河治理指挥部和水土保持局新老朋友的特邀,我们怀着对水土保持的热爱之心,前往参观学习。我们在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的各类水土流失防治现场,既看新老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又看治理开发的种、养、加产业,并分别与安定区、定西市水土保持局的同仁和其他县水土保持局长及市水土保持科研所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定西人所创造的水土保持功绩令我们感动不已。他们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配合,同台唱戏”的组织模式,在穷山恶水的水土流失劣地上,创造了极为壮观、优美的水土保持优秀作品。在参观学习期间,我们陶醉于这些杰作中,心情十分愉悦。长期遗留下来的水土流失旧面貌,经过30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不少小流域旧貌变新颜,这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三苦”精神所取得的奇迹!这也是水保精神。他们坚持“水保立区”不动摇,在统一规划下,一届接着一届干,“苦瘠甲天下”的面貌终将为欣欣向荣的富裕繁荣所替代。

我们认为,安定区乃至定西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显著成绩,可概括为5个转变:一是由局部治理向大范围小流域综合治理整体推进转变,二是由人工治理向机械化治理转变,三是由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转变,四是由单一生态效益观念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观念转变,五是由业务主管部门主导治理向党委政府主导、水保搭台、相关部门配合、同唱一台大戏转变。现在的水土保持形势非常好,已看到了侵蚀劣地上的希望和曙光,已开始步入一个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的新阶段。但是,今后的治理任务仍很繁重,还要扩大治理规模,巩固治理成果和提高治理水平,还需要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按照水土保持理论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科学防治,发挥更大的效益,并为子孙后代永续利用。

我们从安定区和定西市的治理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启迪,使我们由此及彼地思考,当今的水土保持工作如何上水平上效益?除了共性的以外,体现特性的关键是什么?我们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探讨和研究。

1 继承与创新

1.1 转变思维方式

20世纪90年代,我们提出“跳出水保看水保,跳出水保干水保”的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水土保持工作者不囿于水土保持小范围,而是要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这样,水土保持工作者的视野就开阔,就敢于由此及彼、开放地思考问题,就可突破固有的思维方法,易于吸收新鲜“空气”,就可能从其他行业获得新的启迪,产生对水土保持有影响力的灵感和创新思维。

1.2 更新观念

一是要与时俱进。现在已进入“云时代”、“微时代”,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观念一定要跟上,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二是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传统水土保持优势的基础上,吸取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发展元素,更新观念,丰富水土保持的内涵,拓展水土保持的外延。从水土保持来讲,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是思维理念、防治理论、技术手段、工程材料等要运用现代的创新成果,但不是抛弃水土保持固有的特点,如: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统一规划、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治措施综合配置等等。三是要有市场观念与经济观念。水土保持追求的不是单纯的生态效益,其目的是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为造福民生、发展区域经济服务。水土保持不单是生态问题,也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四是要重视“品牌”效应。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水土保持要有“品牌”效应,实践证明是有利于水土保持发展的。全国各省(区、市)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品牌”,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促进了水土保持的发展,提高了水土保持的社会地位。

2 坡面径流调控理论与坡面径流调控体系

坡面径流调控理论是中国水土保持的核心。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国家八片重点治理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经验以及水土保持科研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水土保持理论。该理论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优化配置的一把钥匙,为我们多年来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如何科学配置各项措施找到了依据。各地自然条件不一,不同层面不同部位的坡面径流运行规律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水土保持科研工作者和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的工程师们去探索研究,任重而道远。不论是水土保持科研还是水土流失防治,只要抓住这个核心的关键,其他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四川省嘉陵江中下游“长治”工程区和国家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的定西,在这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当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以臻于成熟。

坡面径流调控体系是依据坡面径流调控理论科学配置的有机防护体系,是综合防治的科学组合。坡面径流调控体系与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是一致的。坡面径流调控理论是坡面径流调控体系与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的依据。

2.1 理论依据

从水土流失的内涵来说,就是水和土的流失,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必须从解决水入手;当然,在年降水量极少的区域,引起土壤流失的主要外动力是风,要从风入手。从水土保持的内涵来说,就是保持水和土,但保土必须先保水;当然,在风蚀区必须先防风,但是也有水蚀问题,降雨少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仍很严重,不可忽视。但从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的分布来说,危害最严重的是水蚀。坡面径流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动力,科学调控坡面径流是中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精髓和关键。

2.2 规划设计的依据

一是要解决导致水土流失的外动力——坡面径流的科学调控问题。就是依据坡面径流的来源、数量及运行规律,在不同层面对位配置一定数量、具备相关防降雨径流冲刷功能的措施,如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其他措施的科学布设及其有效工程量等。二是在坡面的不同层面(上、中、下)不同部位将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通过拦聚、储流、分散等不同处置措施无害地消化掉。对于大暴雨所产生的在坡面上消化不了的那部分坡面径流,通过疏导系统有序地排入沟道和江河。三是在沟道筑坝,节节拦蓄,为发展生产和防洪减灾服务。这种调控坡面径流的方法,既不会使水土受冲刷,又为汛期下游错峰争取了宝贵时间,同时还能将导致水土流失的降雨径流变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这在干旱地区尤为重要。

依据防治规划最终形成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也就是坡面径流调控体系,如果能反映实际情况,那么规划出来的各项措施比例就是合理的科学的。当然,规划时还要考虑治理与开发的紧密结合问题,也就是要在坡面径流开发利用体系规划的同时规划发展水土保持经济的问题。这些,都要在综合防治规划中一并考虑。

我们在制定涉农领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时,要从以上三方面来考虑,这样的规划才可靠、科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防止依照水土保持规划工作者的主观意志和投资额度来编制规划,或只按软件在室内规划,很少或根本未到治理现场现象的发生。至于非农领域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不论是点还是线和面的工程,同样要依据坡面径流调控理论来科学调控坡面径流,以防治工程建设时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也能保障工程安全和有效使用。

2.3 科学调控坡面径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各地各小流域的自然条件各异,因此坡面径流调控体系的内涵和配置也不相同。我们提出的坡面径流调控理论只是解决了科学配置的依据,而不是一把万能钥匙。这就要求各地水土保持工作者在实践中精心探索、实践,取得相关数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规划和实施中的问题,特别是水土保持科研工作者要对坡面径流的机理(在不同雨型和雨强下的坡面水动力以及运行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些带规律性的成果,为建立不同的坡面径流调控体系提供可靠依据。水土保持工作者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就会使水土保持科技和防治实践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治”区和其他治理区,水土保持工作者往往把坡面径流调蓄工程说成是集雨工程或微型水利,实际上二者是有别的。

3 小流域综合防治是中国水土保持最显著的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法律地位。这就是水土保持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水土保持标志性的特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防治是中国水土保持的基石,必须长期坚持。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防治符合客观规律。20世纪50年代初,黄河流域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建立的水土保持试验站所,都是选一条有代表性的支毛沟为试验基地,当时就已经意识到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水入手,也就是与治理江河紧密结合。小流域是江河的最小单元,治理江河必须治理最小单元,决不能只治下而不治上。

3.1 小流域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

小流域是江河的一个最小的闭合集水区,而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都在小流域内完成。小流域是由上下游、左右岸、坡与沟等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地貌单元。小流域内有各类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生存的栖息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叠加,显著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3.2 小流域是一个水土保持单元

由于小流域是水土流失单元,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必须从小流域入手,否则成效不大。必须将小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坡与沟进行统一规划,并按不同层面、不同部位的坡面径流来源、数量和运行规律科学规划坡面径流调控体系的组成,才能达到最优的防治效果。

3.3 小流域是一个经济单元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把劣质低效的水土流失土地改造为优质高效的沃土,为发展当地适宜的高效经济植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很快就能培育出许多适应市场的初级产品。因此,充分利用小流域内丰富的水土、动植物资源和人文景观以及劳力等资源发展小流域经济和水土保持产业,是摆在水土保持工作者面前十分紧迫而又非做不可的事情。现在,全国各地水土流失区兴起的小流域经济和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势头十分喜人,这标志着这些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者民生观念很强,值得称赞。

4 搞好水土保持与发展水土保持经济的关系

水土保持的终极目标是保护水土资源永续利用,促进水土流失区群众的发家致富、安居乐业,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水土保持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在治理的基础上及时地发展水土保持经济,这是我们的份内工作。水土保持经济包括小流域经济和水土保持产业化。

4.1 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把侵蚀劣地变为优质土地,使其成为发展水土保持经济的良好基地

大多数水土流失区都是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表层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产出率很低)一般很严重。但是,通过综合治理,不断改良土壤、加深土层,就可使其变为高效优质的沃土,发展潜力很大。这为拓宽资源利用空间,加大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发展小流域经济,大有可为

什么是小流域经济?简言之,就是在小流域内发展商品化的经济,而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流域经济应包括三方面:地埂经济、庭院经济和大面积土地上发展的各类产业。

地埂经济蓬勃发展。在我国的小流域内,坡耕地占利用土地的比例很大,而不少地方治理的对象也主要是坡耕地,其主要治理措施是坡改梯。不论采用什么方法,人工梯田的地埂占地都在8%~14%之间,机修梯田地埂占地高达20%左右。从全国来说,这个占地面积十分可观。因此,利用地埂发展经济不仅能护埂、充分利用土地,而且还有好的经济效益。从20世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和国家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以及“长治”工程的实践来看,地埂经济效益可观,不可小觑。如甘肃省文县的地埂花椒、略阳县的地埂杜仲,四川省武胜县的地埂桑,山东省平邑县的地埂金银花等,都已成为当地的规模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庭院经济方兴未艾。小流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农户都有庭院,各家庭院大小不一,但都占有一定面积的土地,除了房屋外,还有可利用的空地。利用这些零星土地发展庭院经济,是个很好的选择。四川省“长治”工程项目区不少县区如平昌县和苍溪县等,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成效很好。

水土保持产业生机盎然。利用治理的土地发展相关产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是发展小流域经济的主渠道。如甘肃省定西市、平凉市在综合治理小流域时,大力发展梯田产业即马铃薯产业,很受农民欢迎,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再如甘肃省陇南市坡改梯栽种的油橄榄,四川省会理县的石榴、广安的龙安柚、雷波的脐橙,山东省临沂地区的山楂和苹果、莱芜的生姜,江西省信丰县的脐橙、南康的甜柚,广东省梅县的沙田柚等,都已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基地。

各地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势头很好。如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十分关注沟域经济(即小流域经济)的发展,该市山区的沟域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4.3 大力发展水土保持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什么是水土保持产业化?就是在小流域经济的基础上,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发展产业化的商品经济,也可以说是小流域经济的集群,就是真正地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的切入点。水土保持产业化更易吸引农民积极投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方政府也乐于主动地去抓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现在,发展小流域经济和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强劲势头在甘肃省广袤的黄土地上异常迅猛,形势十分喜人。

综合治理是发展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平台和基石,只有综合治理科学治理,并且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才能在水土保持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这就要求在规划时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一并考虑,同时进行。经济效益是解决防、治、管脱节的最有效的办法和结合点。

在规划时,要依据拦蓄坡面径流的数量及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确定各地适宜发展的产业。如发展新引进的产业,要先试点示范然后再推广,避免盲目发展。

从当前各地的经验来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产业类型:

果产业。包括干果和鲜果,各地比较普遍。如四川会理的石榴、雷波的脐橙、金阳的青花椒、广安的龙安柚,河南三门峡的苹果,山东临沂的山楂,江西信丰的脐橙,湖南新邵的水晶梨等。

草产业。主要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用于晒干打草粉、青储发酵、鲜草饲养等,都是用以养畜。如江西省高安市在治理的土地上种苏丹草养肉牛,甘肃省安定区在梯田上种三叶草养肉羊,效益都很好。

桑蚕产业。主要是发展地埂桑,如四川的嘉陵江中下游和金沙江流域宁南县的蚕桑等。

茶产业。如福建省安溪县在治理的坡耕地上发展乌龙茶、贵州省在高山梯田上发展云雾茶等。

中药材产业。如山东平邑县的地埂金银花,甘肃陇西和岷县等地的党参和当归,以及略阳的杜仲等。

马铃薯产业。如甘肃定西、平凉等地治理后发展的梯田产业,就是马铃薯产业。马铃薯的销路主要有两条:一是直接进入各地蔬菜市场,二是农民加工成粗淀粉后再卖给精加工的公司作为制作高级淀粉的原料,这比出售初级产品能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

菜产业。如山东临沂地区在治理土地上实施的果蔬间作、莱芜的生姜等,效益都很好。

工业原料产业。如地埂柠条、地埂紫穗槐等,是造纸和造纤维板等的原料。

观光休闲产业。依托小流域原有的人文景观和治理后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等。

加工产业。初级产品粗加工,如马铃薯加工的粗淀粉、 杜仲皮加工的杜仲胶等。

销售、运输等相关产业。以主导产业为基地和龙头,拉长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提高产出率和商品率。

综上所述,在综合治理的土地上发展种、养、加等水土保持产业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更有利于农民拓宽就业途径、进入市场,促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因此,在水土流失区搞好水土保持、发展水土保持产业,确实是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上面我们谈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些地方搞得很好,但尚未引起全国水土保持界足够的重视。就全国而言,目前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入探索有所放松,科研部门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渐少,有水平的成果也不太多。预防与治理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水土保持工作者,要在更新观念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小流域综合防治、坡面径流调控理论与实践和水土保持经济(小流域经济和水土保持产业化)三个具有中国水土保持特色的关键部分,加强科研、推广、总结、提升,使我国的水土保持不仅有丰富的防治经验,而且有扎实的创新理论,以加快水土保持科学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坡面径流水土保持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黄土丘陵区冻土坡面侵蚀过程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