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民国景德镇陶瓷教育发展的因素刍议
2012-01-27徐志华吴秀梅
徐志华 吴秀梅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受西方的影响,中国很多人留学国外,学习各种专业,他们回国后在国内提倡实业救国并投身于教育当中。虽然景德镇地处偏僻山区,但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兴起,景德镇的瓷业教育也大刀阔斧地进行革新。民初因景德镇御窑厂解散,许多以前在御窑厂工作的工人流散民间,他们对陶瓷技艺的传承受新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开始打破以前子承父业、师徒相承的陶瓷技艺传承习俗,这些变化都对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教育发生的一系列改革其根源有哪些呢?本论文对其进行了逐一论述分析。
1 战争的频繁致使瓷业教育发展缓慢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要实行征兵,开始在学校开设训练课程,小学和初中有童子军训练,高中及大专有军事训练。这些抗日活动使得学校学生不能专心的学习。由于缺乏一个安定、清明的社会政治环境,景德镇陶业学校几经拆建和搬迁,使得学生不能在和平的环境下接受知识,也导致陶瓷教育业的发展缓慢。如1939年到1942年这几年,景德镇不断的遭到敌机的轰炸,学校、工厂到处被夷为平地,人们不得不早上出门到乡下或山上躲避,晚上回来住①。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谁有心思坐在课堂里学习技术。这对教育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时代的不幸。
可见,一个时代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稳定的环境促进教育的发展,动荡的环境则阻滞教育发展。
2 西方新技术和新机器的使用促进了陶瓷专业人才的培养
科技引进的内动力在于科技意识,科技引进的结果一方面表现在机器的引进,另一方面表现在科技的引进带来了社会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引进硬的技术并付诸运用时,首先是对原有的经济环境的冲击,并伴随着经济发展观念的变革②。因此大批的关于各种西方科学技术的书籍被翻译出版,必然丰富瓷业从业人员的科学工艺和美术知识,以及他们的行业发展观念。一些优秀的青年还进一步认识到,单靠引进很难全面地学到西方技术,他们抱着增长知识、传播技术的目的,负笈留学海外。政府也派出大批的公费留学生去接受西方科技知识与观念。这些青年学成归来后,纷纷开设讲堂或创办学校,将留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中国人。如我国著名的陶瓷学家和陶瓷教育家——汪璠③,一生同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我国的陶瓷生产和陶瓷教育,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再如杜重远④,1923年回国后在沈阳开设肇庆窑业公司,他提倡实业救国,来景德镇后与实业部湘鄂赣区调查主任陈筱南一起察看景德镇制瓷状况,并提出了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历程中步履维艰的十大原因⑤。他提倡设立大规模的机制陶瓷工厂,并与实业部湘鄂赣区调查主任陈筱南共同制定了十大改良措施⑥。十大改良措施中就提到了开设陶业学校,普及工人教育以及派学生到国外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这些留学生与大量涌入的科学工艺书籍一起将西方现代科技与理念引入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接受现代科技教育的热情,成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将新的制瓷技术付诸实践。新技术的采用使得旧的制瓷作坊受到排斥,传统的制瓷工匠已不能适应机器制瓷的操作。因此,西方制瓷技术的引入暴露了景德镇陶瓷设计人才紧缺的现状。传统的对制瓷技艺的传承已不能适应机械制瓷的需要。一方面,机械制瓷需要大批量的熟练工人学会操作机器,传统的师徒相传只能满足极小数量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传统上对技艺的传承只是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而机械制瓷不仅要有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鉴赏能力,这只有通过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才能做到。
民国成立以后,新的经济因素不断增长,新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穷,加上洋瓷的侵入,使得很多民族资本家已经认识到了机械大生产的重要性,故而纷纷引进各类陶瓷机械设备。但是,这种大工业规模下的批量生产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业来说,对设计的要求要高得多。首先,机械生产的产品数量巨大,因此一旦在设计上有些小差错,制瓷厂的损失将会十分巨大;其次,就国内外瓷器的生产市场来看,机器生产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开机生产前,必需进行预先设计,即将生产的产品完全设计好以后,方可以开始生产;再次,传统手工业的设计与制作均是由一人或者少数人完成,他们对于构思与制作过程都非常熟悉,但是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体系中,设计者与生产者是相分离的,故而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还需要机械人员的辅助来了解和熟悉制作流程,否则就有可能无法上机生产。
整个民国时期,全国上下均缺乏专业人才,瓷器专业人员也倍感缺乏。因此,有些厂家只能大量地向国外引进陶瓷设计图稿,但买进的图案样本,一方面不适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引进设计的花费巨大,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导致了国瓷的竞争力弱于洋货,还使我国陶瓷手工业生产处处受制于人。故而,对陶瓷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加强国内设计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了。在这种情况下,陶瓷职业学校便应运而生。民国时期陶瓷职业学校的创办是中国陶瓷史上自古未有的创举,不仅为民国早期的瓷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也为新中国瓷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有感于瓷业的兴衰,一些有识之士很自然的就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来发展。瓷业职业教育能够对那些学历低下而又缺乏专长的失业群体进行短期而有效的培训,使他们可以迅速地为陶瓷发展所用,也有利于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瓷业职业培训的内容简单易学,只要求动手能力强,如:瓷器的成型,简装的图案设计与绘制等。另外,陶瓷职业教育还可以针对社会的需求而随时调整培训的方法。介于以上原因,陶瓷职业教育很自然地成为培养陶瓷设计人员的主要途径之一。
基于以上机械制瓷与传统制瓷技艺传承的矛盾,景德镇在引进西方制瓷技术的同时不得不借鉴西方教育,改良教学体制,因为新的机器必须有新的人才来操作。
3西方科技教育的引进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
在西方技术被引入国内的同时,一些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也被引进。由于中国传统制瓷工艺技术在民国之前未纳入到正规的学堂教育中,而西方教育形式一经引入,就成为中国教育模仿的对象。景德镇陶瓷教育也借鉴这一新的教育形式,这为后来中国陶瓷教育模式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西方的科技教育注重的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尤其是在工艺技术方面,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这种教育模式引进后对陶瓷这门工艺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实践上而言,对传统制瓷工艺技术的改进,可以说是西洋新技术与学校教育和实验相结合的产物。曾留学日本学习窑业的张浩,回国后通过办学、办试验厂等方式,引进了烧煤脚踏辘轳、手动碎釉机、印花、刷花、石膏模型铸坯等新工艺,并将这些新技术运用于实践,使传统的景德镇瓷业拉开了现代化生产的序幕。从理论上而言,对于制瓷技术的教育不仅仅是制瓷实践的学习,还要从事理论方面的学习,以理论来指导实践。
以上关于中国教育引进西方教育模式进行的改革,对地处偏僻的景德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景德镇由陶业学堂改成职业学校后,在瓷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等进行改革,学生不仅学习陶瓷工艺技术,也学习与陶瓷相关的各类新知识。
4 结语
民国时期是个动荡的年代,也是教育转型的时代,景德镇的陶瓷教育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这些改革有利有弊,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并促进了制瓷业的转型发展。影响陶瓷教育改革的因素除了国内的各种因素外,还受国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科技、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等等,还有特定历史条件下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1程霍然.回忆日本飞机轰炸景德镇.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二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乐平:乐平县印刷厂印刷,1985
2杨德才,关铃,李庆祝,鲁宗智.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史稿.景德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59
4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史稿.景德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59年
5石圭济.杜重远与景德镇.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五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乐平:乐平县印刷厂印刷,1988
6石圭济.杜重远与景德镇.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五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乐平:乐平县印刷厂印刷,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