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流涎症
2012-01-26张春生苗林艳郑海霞
张春生 苗林艳 郑海霞
1.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264200
(2.黑 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张春生中医诊所)
小儿流涎临床多见,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引起小儿感冒和其他并发症,有的不经治疗常常数年不愈。笔者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流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生理性流涎组:男30例,女16例;就诊年龄均在5个月~3岁。起病年龄2~6个月15例,6个月~1岁9例,1~2岁4例,2~3岁2例。病理性流涎组:男2例,女1例,脑性瘫痪1例,先天愚型1例,脑炎后遗症1例。根据中医辨证,脾脏虚寒18例:口水多而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质胖嫩,苔薄白。脾经蕴热15例:口水多而黏稠,浸湿胸襟,进食时更多,伴有面色潮红,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苔薄黄。
治疗方法
1.脾脏虚寒型:采用肉桂贴穴,取肉桂10g研细为末,用醋调至糊饼状,贴敷两足涌泉穴,每晚睡前敷药,次晨取下,连敷3~5次。
2.脾经蕴热型:采用胆南星敷足心,取胆南星20g研细为末,用醋调和,每晚睡前敷于两足涌泉穴,外用绷带包扎,每晚睡前敷药,次晨取下,连敷3~4次。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无口角流涎;好转:症状改善,仍有轻度流涎;未愈:症状未改善。
疗效评定结果: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14天,最短3天,平均5天。
讨论
小儿流涎为3岁以下小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属中医“滞颐”范畴。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征,如《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提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育婴家传》说:“小儿脾常不足。”认为流涎多因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所致。脾之液为涎,脾胃积热则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均可致小儿流涎不止,故当清泻脾热、温补脾阳以健运脾胃,运化水湿为治。肉桂辛热,功能温经散寒,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不止效果较好。胆南星味苦性凉,功能清泻脾热,多用于脾胃蕴热引起的小儿流涎不止。临床实践表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流涎症简便易行,能早日去除患儿痛苦。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小儿流涎症,见效快,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