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鼻·疽·研·究·进·展

2012-01-26夏炉明刘佩红李维功孙泉云

中国兽医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马匹豚鼠结节

陈 琦,夏炉明,刘佩红,李维功,卢 军,孙泉云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长宁 201103)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道发生,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30年第一次确切的描述了该病在马匹中的发生情况,并命名为恶性病[1]。有文献报道了人感染马鼻疽的病例,这些人都有与感染马匹的接触史,特别是临床兽医。本文就马鼻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病原学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Burkholderiamallei)所引起,该菌的名称由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llei)改来,曾被分类归属于斐弗菌属、吕弗勒菌属、鼻疽杆菌属或放线杆菌属等[2]。目前,根据16S rRNA序列、DNA之间的同源性、细胞脂质和脂肪酸成分以及表型特性,该菌归属于伯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伯氏菌属(Burkholderia)[3]。

鼻疽伯氏菌是中等大小的杆菌,两端圆形,无芽孢,无荚膜,无运动性,革兰染色阴性。本菌为微需氧菌,在马铃薯培养基上能形成棕色黏性、小圆形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菌落,该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豚鼠对本菌有高度的易感性,常用公豚鼠检验可疑病料,经腹腔注射后,可引起豚鼠特异性的Strauss反应(睾丸炎)[2]。

2 流行病学

感染病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马、骡、驴等单蹄马属动物对本病易感,马匹通常是慢性感染,骡、驴感染后常呈急性经过。康复的动物一般持续带菌。骆驼、狗、猫等家畜有感染本病的报道。野生或动物园内的猫科动物如虎、狮及狼、山羊和绵羊等动物也可感染,肉食动物可能采食了感染的动物而感染,牛和猪对本菌有一定的抵抗力。豚鼠和大鼠高度易感,接种大剂量后,24h内死亡,接种小剂量后,3周内死亡[4]。

该病在中东、印度、巴基斯坦、越南、非洲部分国家和蒙古等国家一直存在。英国于1928年,美国于19世纪40年代消灭了马鼻疽[1,4]。

通常认为马鼻疽最可能的传播途径是通过采食。根据Hutyra等报道,污染的食物、水和工具能够传播该疾病。研究表明,水源污染后可能将病原从动物传播到人类,并保持感染能力达几个星期[5]。该病菌也可以从动物的粪便和破损的皮肤中分离到。

该病的传播风险因素包括污染和拥挤的圈舍条件。污染的动物分泌物可以从一个动物传染到另一个动物,或间接使用同一个美容器具。当饲养条件拥挤和不卫生时,马鼻疽可能出现流行,所有品种和性别的马匹都可能感染,但两岁以上的更可能出现皮肤鼻疽。尽管该病能在任何季节发生,但其最高的发生率是在非常寒冷的天气下,而马匹营养不良,饲养环境较差将更导致易感。当健康的马匹与病马在一起饲喂,且身体上有损伤时,马蝇也可传播该病。

3 发病机理

小动物的感染模型可用来评价鼻疽伯氏菌的毒力大小。研究结果显示,低毒力的毒株将导致大鼠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中等毒力毒株将导致大鼠和雪貂急性暴发感染,导致豚鼠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强毒株将导致大鼠和豚鼠急性暴发感染。静脉内或睾丸内接种鼻疽伯氏菌,将导致山羊和绵羊出现急性的毒血症和死亡。皮下注射也将导致绵羊和山羊的死亡,但感染不是急性的。研究表明,采食是主要的感染途径,这可能可以解释出现的内在器官的结节损伤和引起的睾丸炎[6]。肺部和上呼吸道是病菌偏好的定植位点。病原通过采食、吸入或穿透皮肤伤口进入血液、淋巴系统或体循环,停留在肺部,扩张到鼻腔。与其他细菌感染一样,该菌感染马匹后能导致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同时能引起严重的贫血症,这是由于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受到了抑制。

4 临床症状

根据马鼻疽的临床症状,一般可分为4种形式:鼻腔型、皮肤型、肺脏型、无症状携带者。前3种类型一般可以互相转化,且鼻腔型和皮肤型常呈开放性,持续向外排菌。

4.1 鼻腔型 鼻腔型马鼻疽主要症状是鼻黏膜潮红,鼻炎,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上呼吸道出现结节或溃疡。溃疡通常出现在鼻甲骨的下端,鼻中隔软骨之上,结节坏死后崩溃,形成溃疡,边缘不整而稍隆起,底部凹陷,溃疡面呈灰白色或黄白色,破溃后流出带血的、黏性、脓性分泌物。

4.2 皮肤型 皮肤型马鼻疽主要发生于四肢、胸侧及腹下,以后肢较多见,主要是皮肤形成结节、脓疱、溃疡。结节通常沿着淋巴管呈链状分布,形成串珠样水肿,病肢发生浮肿、变粗,形成橡皮腿。最初,局部皮肤发生热、痛的炎性肿胀,而后肿胀中心出现结节,然后破溃,形成深陷的坑状溃疡,边缘不整,如火山口状,底部呈现黄白色肥肉样,不易愈合,并有浓厚、黄色、黏性、脓性黏液流出,且含有大量病菌。

4.3 肺脏型 肺脏型马鼻疽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临床上出现鼻出血或咳出带血黏液,干性无力短咳,呼吸次数增加,肺部啰音。剖检特征是在肺组织中形成圆的、灰色的、坚硬的、胶囊状的结节包埋,或出现不连续的、颗粒状肉芽肿结节,结节中心坏死,嗜中性粒细胞退化。咳嗽和高热则说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是急性病例的特征。

4.4 无症状的携带者(隐性感染) 病畜在马鼻疽发展几个月后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出现。感染的马从外观上看,完全健康,但是持续带菌,但鼻疽菌素试验为阳性,无可见的明显皮肤损伤和结节出现。

5 实验室诊断

开放性马鼻疽可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一般采取实验室方法如鼻疽菌素试验、细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来进行诊断。

5.1 鼻疽菌素(mallein,马来因)试验 马来因试验是一种检查鼻疽的敏感而特异的临床试验。鼻疽菌素点眼反应操作简便易行,特异性及检出率均较高,适合于大批集中检疫。对于急性、开放性或慢性鼻疽马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以5~6d的间隔反复点眼检疫时,检出率更高。阳性反应的特征是眼睑明显肿胀,从内眼角或结膜流出脓性分泌物,同时伴有体温升高。阴性反应通常为不出现变化或下眼睑轻微肿胀[5]。马来因试验对急性和慢性病例动物阳性准确率达92%,对老年病例的阴性结果的准确率为96%。但在临床老年病例中,其假阳性反应可能与链球菌等感染有关。

马来因试验也可采用眼睑皮内注射法。在靠近下部眼睑的皮肤内注射0.1mL鼻疽菌素,阳性反应通常在24~48h内出现,特征是眼睑显著的水肿,眼睑痉挛,严重的脓性结膜炎。该方法是检查单蹄兽感染的一种最敏感、可靠和特异性的试验[5]。

5.2 病原分离和鉴定 从未破溃的皮肤结节、淋巴结或肺脏结节中分离培养鼻疽伯氏菌具有诊断价值。许多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该菌,脑心浸润琼脂添加3%甘油,用来大量培养鼻疽伯氏菌。脓性分泌物拭子接种甘油琼脂后,会出现小的、圆形、无定型的、半透明的菌落。通过革兰染色、形态学、生物化学活性、雄性豚鼠接种试验能够鉴定该菌[7]。对雄性豚鼠腹腔内注射疑似的感染物质,可以引起典型的睾丸炎,称为Strauss(施特劳斯)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PCR可直接从全血白细胞层、病变组织和结节中检出细菌。PCR采用特异性的引物对细菌的部分基因组进行扩增,以鉴别区分马鼻疽、类鼻疽或其他病原。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可快速鉴别马鼻疽、类鼻疽等病原[8-9]。

5.3 细胞介导的免疫试验 一种体外进行的细胞介导的免疫试验是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将淋巴细胞增生试验、CF和病原菌的培养结合起来可以使马鼻疽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0]。

5.4 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检测是应用最广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尽管病原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分离到,但分离到病原比血清学检测困难和复杂得多[11-13]。

5.4.1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 AGID已成功的用来进行马鼻疽的诊断的筛选试验。该试验的主要缺点是必须有大量的抗体以产生可见的沉淀线。该试验可快速、便宜、准确的诊断临床马鼻疽病例,其结果可在48h内产生。

5.4.2 反向免疫电泳试验(CIE) CIE根据免疫扩散的原理,通过抗原、抗体在电泳中相互靠近移动来实现。本试验目前用来检测感染马匹的血清中的抗体。本试验快速、简单、经济,适合用来做大量的血清中的筛查。

5.4.3 荧光抗体试验(IFA) 荧光抗体检测技术用来进行临床病料的马鼻疽诊断。该方法可快速、简单的针对马鼻疽。同时,IFA的方法可以区分鼻疽伯氏菌和其他细菌的抗原,而这些菌在CF的方法中容易混淆。

5.4.4 间接血凝试验(HA) 间接血凝试验可以用来对畜群进行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滴度≥1∶80认为是阳性,而在印度,滴度≥1∶640认为是阳性。

5.4.5 补体结合试验(CF) 补体结合试验是诊断马鼻疽的可靠方法,但其敏感性低于马来因试验,滴度1∶32判为阳性。通常认为,CFT优于其他血清学诊断方法。然而,瘦弱的马未感染马鼻疽时,采用CFT检测可能与马腺疫、马流感等有阳性交叉反应出现。

5.4.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对ELISA、CF、AGID和HA等方法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ELISA与临床马鼻疽确诊病例符合率达到100%,而其他试验仅有90.9%的符合率。因此,ELISA能够作为马鼻疽常规采用的高灵敏度诊断方法。

6 鉴别诊断

马鼻疽从临床诊断可能与类鼻疽、流行性淋巴管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腺疫等疫病相混淆,应进行鉴别诊断。

类鼻疽是由伪鼻疽伯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引起的。尽管马鼻疽和类鼻疽流行病学不同,但是它们引起的病理变化相似。类鼻疽主要出现在热带,在东南亚呈地方流行性,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其他热带地区。该病在泰国分布较广,在一个调查中,19%的脓血症和40%的死亡是该病引起。人类和其他易感动物可传播感染该病。该病病原广泛存在于热带的土壤和水源中。该病通过直接接触污染源或吸入污染的空气和灰尘而感染人类。

流行性淋巴管炎是皮疽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farciminosum)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和化脓性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是在皮肤淋巴、皮下、黏膜或结缔组织形成结节。该菌可通过直接涂板培养进行鉴别诊断。

溃疡性淋巴管炎是由假结核棒状杆菌所引起马和羊等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种细菌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在皮下组织间隙生产繁殖,并沿淋巴管形成结节,特别是在蹄球关节附近。

马腺疫是由马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其特征为出现上呼吸道炎症,颌下淋巴结脓肿等症状。该病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7 公共卫生

马鼻疽是人畜共患病,但人发病的报道较少。人感染马鼻疽的病例是在兽医、屠宰人员、马匹管理者(与马匹密切接触的饲喂者,美容师、教练等)以及实验室人员中,因此人员必须做好防护工作。所有感染性的或潜在感染性的材料,必须在符合处理3级病原要求的实验室进行处理。该病的传播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直接与感染动物的组织接触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前苏联都曾用作生物武器,且有人感染的报道。人感染慢性马鼻疽是由一个英国兽医在印度发现的。尽管美国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消灭了马鼻疽,但曾出现了一个实验室人员感染的病例[14]。人感染鼻疽的特征为急性发热,局部皮肤或淋巴管等处发生肿胀、坏死、溃疡或结节脓肿,有时呈慢性经过。

8 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马鼻疽菌苗。为消灭、控制该病,必须做好检测和消灭传染源这一主要环节,防控的主要工作是定期对所有马匹进行马来因(鼻疽菌素)试验,扑杀所有感染的马匹,以及加强消毒。通常不对任何证实感染马鼻疽的马属动物进行治疗。在对感染豚鼠的治疗中,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等大剂量使用有一定效果。

[1] Wittig M B,Wohlsein P,Hagen R M,etal.Glanders--a comprehensive review[J].Dtsch Tierarztl Wochenschr,2006,113:323-230.

[2]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62-463.

[3] Levett A Whitney M.Use of 16SrRNA gene sequencing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and B.mallei[J].J Clin Microbiol,2003,41:4647-4654.

[4] 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79-181.

[5] OIE.The 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M].2008:919-928.

[6] Lopez J,Copps J,Wilhelmsen C,etal.Characterization of experimental equine glanders[J].Microbes Infection,2003,5:1125-1131.

[7] Harvey S P,Minter J M.Ribotyping of Burkholderia mallei isolates[J].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2005,44:91-97.

[8] Lee M A,Wang D,Yap E H.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urkholderia mallei and Burkholderia thailandensis by multiplex PCR[J].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2005,43:413-417.

[9] Ulrich M P,Norwood D A,Christensen D R,etal.Using real-time PCR to specifically detect Burkholderia mallei[J].J Med Microbiol,2006,55:551-559.

[10]Neubauer H,Sprague L D,Zacharia R,etal.Serodiagnosis of Burkholderia mallei infections in horses:state-of-the-art and perspectives[J].J Vet Med B Infect Dis Vet Public Health,2005,52:201-205.

[11]Chantratita N,Vesratchavest M,Wuthiekanun V,etal.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as a discriminatory typing technique for the biothreat agent Burkholderia mallei[J].Am J Trop Med Hyg,2006,74:345-347.

[12]Feng S H,Tsai S,Rodriguez J,etal.Development of mouse hybridomas for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to Burkholderia mallei and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J].Hybridoma(Larchmt),2006,25:193-201.

[13]Parthasarathy N,Deshazer D,England M,etal.Polysaccharide microarray technology for the detection of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and Burkholderia mallei antibodies[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6,56:329-332.

[14]Srinivasan A,Kraus C N,Deshazer D,etal.Glanders in a military research microbiologist[J].New Engl J Med,2001,345:256-258.

猜你喜欢

马匹豚鼠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盛装舞步竞赛马匹的设施和管理
马匹喝水
真正的动物保护:马匹专用“跑鞋”
肺豚鼠耳炎诺卡菌病1例
做瑜伽的小豚鼠
豚鼠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