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的护理
2012-01-26郭魏惠关清雅
郭魏惠 关清雅
(新疆塔城市人民医院,83470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它是产科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产妇死亡的原因之首。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降低产妇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1.子宫收缩乏力:①全身性因素:精神过度紧张,产程过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②局部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肌水肿及渗血,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
2.胎盘因素:①胎盘剥离不全。②胎盘剥离后滞留。③胎盘嵌顿。④胎盘粘连。⑤胎盘植入。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
3.软产道裂伤 :可引起失血过多。
4.凝血功能障碍 :较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就出现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处理方法
抢救原则: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1.胎盘因素出血的处理:①胎盘已剥离未排出,导尿排空膀胱,用手按摩使子宫收缩,另一手轻轻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②胎盘剥离不全或粘连伴阴道流血,应人工徒手剥离胎盘。③胎盘植入的处理:应立即停止剥离,考虑行子宫切除术,若出血不多,需保留子宫者,可保守治疗。④残留胎盘胎膜组织徒手取出困难时,可用大号刮匙清除。⑤胎盘嵌顿在子宫狭窄环以上者,可在静脉全身麻醉下,待子宫狭窄环松解后用手取出胎盘。
2.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处理: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①按摩子宫。②应用宫缩剂。③填塞宫腔。④结扎盆腔血管止血。⑤髂内动脉栓塞术。⑥切除子宫。
3.软产道裂伤出血的处理: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地止血。
4.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处理 :争取去除病因,对病因治疗,备新鲜血或成分血,尽力抢救。
预防产后出血
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
1.分娩期:①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保证产妇基本需要,避免产妇衰竭状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②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对高危妊娠产妇建立静脉通道;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术;按照分娩机转接生;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③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④正确估计出血量,胎儿娩出后,立即将集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收集阴道出血,可简便准确地了解出血量,为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时准确统计出血量做好准备。
2.产后期:①产后2h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每30min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②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③协助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④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畅,并做好产妇的保暖。
急救护理
1.紧急护理:①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皮肤、黏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②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③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对积极纠正休克、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④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⑤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
2.心理护理:①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②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安全感。③传授产妇一些放松疗法:参与照料婴儿、与婴儿沟通,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④医护人员在为产妇诊疗护理过程中,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预防感染的护理:①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min,每天2次,定期消毒。②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使滋生细菌的培养基减少。③保持会阴清洁,1‰新洁尔灭洗会阴,每天2次。④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4.一般护理:①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宜少量多餐。②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