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氨的影响
2012-01-26万瑜
万 瑜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 511400
目前,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仍有几种假说,其中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关键因素是血氨的升高[1]。通常在消化道出血后,会由部分细菌将其分解并产生大量血氨,进而出现肝性脑病,所以有效控制血氨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针对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氨的影响进行研究,选用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2例肝硬化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12例患者均通过病史询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超声、病理活检等)确诊为肝硬化。入选标准:(1)近2周有消化道的出血;(2)无明显肝性脑病诱因,如使用镇静剂等;(3)无神经精神病变者;(4)无严重心肺功能损伤、恶性肿瘤、严重水电解质紊乱等[2]。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28~72岁,平均(42.2±2.3)岁;对照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9~74岁,平均(41.4±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包括保肝降酶、抗纤维化、止血抑酸、利尿、抗感染、限制蛋白质总的摄入量、 补充支链氨基酸、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对症治疗等[3],2周后观察疗效。
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益生菌制剂常乐康(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S20020014)口服治疗,2包/次,3次/d,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服用2周后观察疗效。
两组均不予以特殊饮食干预,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相关数据。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计量数据用()表示,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氨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s)
组别 n 血氨(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6 57.4±16.9 34.1±12.9对照组 56 53.7±17.4 52.4±13.6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意识变化情况比较
在精神意识变化情况方面,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精神意识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重型肝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死因和严重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氨升高、假性神经递质、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支链氨基酸等因素有关[4],其中国内外学者最为广泛接受的是氨中毒学说。所以在临床上将减少肠道氨的产生,抑制氨的吸收,加快氨转化或促进氨排泄等方法作为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措施。对于肝硬化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是发生肝性脑病的最常见诱因,失血易致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发生,进而使血氨升高。失血还可使肝脏和大脑缺血缺氧,加重肝损害,降低脑对氨毒的耐受性。另一方面,由抗细菌药物等多因素的作用,肠道微生态容易失衡,菌群紊乱,血液在肠道积留,通过细菌和酶的分解会产生大量氨[5]。
根据对宿主作用效果可将肠道细菌可分为有害菌和有益菌,后者可以使肠道菌群得到调节,抑制产氨细菌和防止细菌移位。二者在人体内维持动态平衡,使胃肠道生理功能稳定发挥[6]。当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须积极降血氨,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一般来说,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限制肠道产氨菌的数量,同时增加益生菌。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血氨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血氨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者精神意识变化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益生菌制剂对消化道出血后血氨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益生菌可以调整肠道菌群的失调,恢复正常菌群,还可以使细菌移位减少,降低内毒素,治疗肠屏障功能障碍,积极改肝功能及胃肠功能。
总而言之,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肝性脑病与血氨升高有重要联系,血氨的产生与多因素有关,但肠道菌群的失调和移位以及对血液的酶解是产生血氨的重要来源,所以,采用益生菌制剂治疗肝硬化高血氨症,能有效降低血氨水平,并且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精神状况、性格行为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杨莉丽,邹兵,王俊萍,等. 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预防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75-76.
[2] 刘朝阳,张栋华,张瑜.双歧杆菌口服液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的影响 [J].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2006,9(3):268.
[3] 陈诗焕.益生菌制剂对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20(3):277.
[4] 安久颖,杨艳丽.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及护理[J].中国医学科学,2011,1(17):135-137.
[5] 谢凯元,吕小萍.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1):1314-1315.
[6] 江丰,吴蓉,吴小翎.口服肠道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血浆脂多糖连接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4):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