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2012-01-25张若兰
张若兰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诱因,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AMI的主要手段,然而在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常常是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十分困难的问题,手术中发生的斑块脱落或微血栓形成能够引发远端血管栓塞而造成微循环障碍,进而对患者急诊介入疗效与预后产生影响[1]。本文旨在探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收治ST段抬高性AMI患者62例,均满足WHO的临床诊断标准[2]:持续性胸痛在0.5 h以上,使用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显示≥2个相邻导联ST段出现抬高,肢体导联在0.1 mV以上,胸前导联在0.2 mV以上,疑似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现象,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正常范围上限的2倍以上,患者的肌钙蛋白I或T呈现阳性,均在12 h以内发病。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以及术后检测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全部患者均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别2组,观察组32例,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1±9.4)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6±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前给予300 mg肠溶阿司匹林以及600 mg氯吡格雷,术前给予5 000 U肝素,进入导管室后,实施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ICA)联合支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使用10 μg/kg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武汉远大制药,批号:H20041165),两组患者术后均转入ICU,给予100 mg肠溶阿司匹林以及75 mg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1次/12 h。
1.3 测量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 对PCI手术前及再通后1.5 h的心电图进行比较,ST段抬高自J点后的20 ms作为基点进行测量。对梗死处对应导联的ST段抬高之和进行计算,前壁梗死需对I、aVF以及V1-V6导联进行测量;而下壁梗死主要对Ⅱ、Ⅲ、aVF、V5及V6导联进行测量。
1.4 血标本采集 患者介入治疗后采集冠状静脉窦血液标本,取15 mL加入肝素抗凝试管中,去除血浆后,再加入Ficoll-Hypaque细胞分层液通过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再取5.4 mL血液加入0.6 mL浓度为3.8%的枸橼酸钠后通过离心获得血浆,取1 mL标本,对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测定[3]。
1.5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组织因子、PT以及APTT测定 通过ELISA法测定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以及血浆组织因子(TF)。TF测定采用美国 Diagnostica公司生产的试剂盒(Acti-Chrome TF Activity Assay),根据发色底物方法测定TF的活性。采用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vWF试剂盒测定vWF含量。采用型号为ACL-200的凝血测定仪以常规方法测定PT及APTT。
1.6 观察指标 密切关注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MACE),例如出血情况、靶血管二次血管重建、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以及心源性死亡等[4]。
1.7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临床状况对比 观察组1.5 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由(65.2%±11.1%)降至(40.1%±10.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术后10 d出现再梗死,给予再干预后最终死亡,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室射血分数(56.1%±0.5%)与对照组(45.1%±0.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4例,对照组3例,两组均未见颅内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病例。
2.2 两组术后反应微循环情况指标比较 术后观察组凝血因子TF与vWF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T、AF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反应微循环情况指标比较
3 讨论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该受体是与血小板聚集过程有关的主要血小板表面受体。盐酸替罗非班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结合,因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体外试验显示,盐酸替罗非班可抑制一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延长健康人与冠心病患者的出血时间(BT),这表明盐酸替罗非班可强效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的时间与药物的血浆浓度相平行。停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使用替罗非班安全可靠,本研究无1例出现大出血,也无严重血小板减少病例,尽管观察组患者小量出血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通过对症治疗后最终均好转,未见重症出血事件。观察组1.5 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凝血因子TF与vWF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PT与AFT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采用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能够争取更多时间,以防止大量心肌细胞发生永久性坏死,有效解除心肌微循环障碍,明显降低无复流现象。
[1] 许青,李静,郑艳彬.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血小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19(3):211-213.
[2] 王东,聂亚雄,张平,等.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清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高敏反应蛋白动态[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21(8):19-23.
[3] 李日健,黄志文.吴铿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56-458.
[4] 谢双锋,尹松梅,李益清,等.王景峰持续静脉输注替罗非班对动脉硬化兔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