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静脉穿刺技巧及局部护理探讨
2012-01-25邱玉霞苏耐芹李雪英
邱玉霞 苏耐芹 李雪英
静脉穿刺采血是血站采血护士最主要的工作,是献血者感受最敏感的工作环节。血液采集一般选用双上肢肘窝部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为了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技术操作水平,让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得到专业护士正确的指导,用有效的方法按压静脉穿刺部位,尽量减少或杜绝因献血后穿刺部位压迫不当或穿刺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反应,如皮下青紫、肿胀疼痛、出血、静脉炎等情况,确保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感到安全、轻松、愉快,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从而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采血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应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改进采血技术和采血部位局部护理,强化服务意识,定期培训考核,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以精益求精的业务技能提供优良服务,真正体现对无偿献血者的关怀。现将近年来对献血者静脉穿刺技巧和局部护理,减少或杜绝局部反应的发生总结探讨如下。
1 静脉穿刺技巧
1.1 减轻穿刺时疼痛感 静脉穿刺需要刺破皮肤和血管,故穿刺时献血者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尽量减轻或避免疼痛是采血护士采血前护理的主要内容。如果献血者过分紧张会使血管痉挛,穿刺时产生的疼痛感比实际要强烈些,甚至会造成穿刺失败。因此,护士应做好献血者采血前的心理护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操作轻柔,穿刺准确,同时用鼓励性语言主动与献血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使他们思想放松,对献血充满信心,这样可有效减轻疼痛,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
1.2 选择适宜的进针角度 根据献血者不同的血管选择适宜的针头与皮肤的进针角度,一般选用30~50°角。选择穿刺的血管如果位置深而固定,宜从血管上方进针,进针角度宜大;穿刺的血管如果位置表浅而滑动,宜从血管侧方进针,进针角度宜小,见回血即平行进针,这样可避免穿刺失败。在静脉穿刺操作中实际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皮肤针眼,一个是血管壁针眼。采用角度大的穿刺方法是利用垂直距离小于斜面距离的原理,即缩短了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距离缩短了,如果进针速度不变,针尖进入两个针眼的时间就减小了,献血者疼痛感觉的分辨率就降低了,从而减轻了疼痛。如果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进针速度越快,完成操作所用的时间就越短,时间短了也就减轻了疼痛。同时,进针角度增加了,穿刺皮肤和血管壁的损伤面积就小了,即产生的伤口就小了,也可减轻疼痛。
2 局部护理
采血完毕拔针后穿刺部位的局部护理不可忽视,如果护士不注意收尾工作,不仅给献血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影响与献血者的关系,也埋下了纠纷的隐患。熟练的穿刺和拔针技术是决定献血者能否再次献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保证无偿献血工作发展的前提。为了杜绝穿刺部位出现出血、皮下青紫、血中、感染的情况,护士应做好如下护理:
2.1 提前松止血带 采血即将结束前先松开止血带,使穿刺静脉内压力降低,可有效避免皮下瘀血、拔针后出血及针头滴血现象的发生,不仅保护了血管,减轻了献血者痛苦,还减少了对操作环境的污染。
2.2 正确按压穿刺部位 护士拔针后一定要交待献血者三句话,第一句:请用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压。穿刺时有皮肤、血管壁两个针眼,因针尖刺入血管壁的位置比皮肤上的位置要高些,血管壁针眼的出血是造成出血、皮下瘀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有效按压血管壁的针眼,才能达到止血的效果。如果护士未交待清楚,献血者可能会自行调整按压方向,失去对主要出血点的压迫,导致深部隐形出血,形成血肿、皮下瘀血,造成献血者不满。第二句:请不要揉。按压针眼过程中切忌边按压边揉搓,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针眼再次出血,造成皮肤青紫。第三句:请按压5~10 min。拔针后需要一定的按压时间才能使破损的血管壁凝血,穿刺针头较大,因此需按压5~10 min,血管壁凝血前停止按压,也是造成出血、皮下瘀血的主要原因。
2.3 向献血者告知注意事项 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献血者不要用力活动肢体,避免提重物,以免造成穿刺处的再次出血,出现皮下血肿、静脉炎等情况,既影响献血者与护士之间的关系,又给献血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以至于影响献血者的再次献血。
我们应当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消除献血者顾虑,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为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