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麻雀残食庄稼
2012-01-25张泽悠
张泽悠
(上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1400)
1956年,麻雀(Passer montanus)被毛泽东列为“四害”之一,遭全中国人民喊打,只因吃掉了粮食;今天,它又“泛滥成灾”,时不时见诸媒体,如《浙江日报》2009年7月11日刊出了“麻雀打游击粮农干着急“一文,报道了该省台州市椒江区3000亩早稻遭遇雀灾的的情况;《台州日报》2011年10月10日刊出了“宁溪:麻雀偷吃水稻,村民急寻好法子”,报道了台州市黄岩区4000亩晚稻遭遇雀灾的的情况,但因为麻雀属保护动物,让粮农们束手无策。麻雀偷吃稻谷的现象各地都有,据初步调查,台州市单小麦、早稻、晚稻、单季稻等4种谷类,每年受麻雀危害造成的损失就达10万kg。
1 麻雀增多原因
麻雀增多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关,这和野猪(Sus scrofa)的肆虐相似。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城乡普遍放弃柴灶,山林的养护和城市的大规模绿化无疑是麻雀繁衍的最好消息。而90年代以来严格的枪支管理,则让非法猎捕几乎绝迹。一增一减、十年生聚,才让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麻雀从2004年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它们大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城郊的环境很适合麻雀生存,城郊有如野外悬崖峭壁一般的空旷建筑、森林、作物以及大量的露天食物垃圾。相同的例子还有白鹭(Egretta alba),这种鸟由于受保护后繁衍过度,已经成了浙江省渔业的危害。麻雀的生长繁育是自然平衡的,不会像老鼠和蝗虫一样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当它在一个地方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它会自然分散到别的地方去,如果麻雀的数量大量减少,控制不了庄稼害虫的繁育生长,大量施用农药防治就会造成粮食残留污染,也会伤害麻雀等害虫天敌,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2 辩证看待麻雀
2.1 雀灾是局部性的,每个镇、每个村都有特别厉害的地方。而对稻谷的危害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播种期,二是抽穗灌浆期——水稻抽穗后,会有灌浆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浆才能变成谷粒。精明的麻雀这时会成群结队地飞出,在稻田上空的电线杆上虎视眈眈。用喙夹一下,把浆水吸出来。但吃不饱,就会越夹越多。稻田上未吃净的浆水,先是呈乳白色,渐渐地就被太阳晒成了黑色。稻谷们开始一点点地干瘪下去,最后变成了虚挂着的荒废植物。
2.2 麻雀是庄稼的卫士。鸟是人类的伙伴,麻雀是庄稼的卫士,害虫的天敌,麻雀一年捕食害虫的时间有11个月之多,而因缺粮残食损坏庄稼的时间不足1个月,麻雀最爱吃的食物是昆虫,其次是植物种籽:包括粮食,晕素兼吃。人们往往只看到麻雀危害稻谷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它们平日里也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去消灭害虫,可能害虫损毁的庄稼比麻雀吃掉的要多得多。1959年,鸟类学家郑作新实地采集了848号麻雀标本逐个解剖,胃内害虫占95%,小蜘蛛占2%,植物性食物占3%,足见麻雀几乎全靠害虫填饱肚子。而这些害虫又多是危害农林的主虫,如蚱蜢、象鼻虫等。这对树木庄稼、蔬菜生长大有好处,维护了生态良性循环。证实了麻雀只有在七八月间,幼雀长成时啄食庄稼,秋收后吃农田剩谷,其余时间则以草籽和虫子、虫卵为食。[1]
2.3 麻雀不可随意捕杀。所有的野生鸟类都不可以随意捕杀,2000年8月,《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颁布,麻雀被列入保护动物,而在雀灾发生的浙江,它则被列为省级保护动物。猎捕、出售、食用麻雀都被列入违法行为。有些农户由于作物被吃,采取毒杀麻雀,这更不允许。大量捕杀野生鸟类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采取毒杀更容易造成公共安全问题。2007年9月,宁波余姚市一名被告人因投放有毒诱饵猎捕了274只麻雀,被法院以非法狩猎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该次审判,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未获得狩猎许可,捕杀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鸟类20只起,就构成非法狩猎罪。同时,对喜欢食用麻雀的读者也要提醒,许多捕鸟者都使用毒饵,鸟类在食用死亡后,体内还会残留大量毒素,人体食用后也会产生危害。1958年12月13日凌晨,上海开展除麻雀“战役”,经过一天的“人雀大战”,到晚8时,全市共消灭麻雀194432只(见1958年12月14日《解放日报》)。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共捕杀麻雀2.1亿余只,可怜的麻雀所剩无几。一场围剿麻雀的人民战争胜利了,但恶果出现了: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所长朱洗,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冯德培、张香桐等科学家强烈要求为麻雀“平反”。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两天后,毛泽东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196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为麻雀平反:“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177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消灭麻雀,麻雀被捉光了,果园却布满了害虫。国王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并去外地运回雀种。[2]
3 科学驱赶麻雀
3.1 低值粮食喂食。由于麻雀在7~8月雏鸟长成,自然界植物都还没有结出种子,正是麻雀食物最匮乏的时候,在这个关键时段如果给它提供一些价值低的粮食,如陈年半秕谷、麦、剩饭等放在空地上,让它取食、吃饱,它自然不会损害庄稼,这样加以驱赶自然见效。等过了20多天后,谷稻成熟后,谷粒饱满,胃口很小的麻雀只须十几颗就能填饱,危害就会变小。
3.2 使用药物驱赶。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洋埠镇种粮大户陈建新使用过35%丁硫克百威拌种的方法来赶鸟,还可在稻田四周喷洒驱鸟剂来赶鸟,如使用安徽一企业生产的双宝牌驱鸟剂,使用时可先在稻田周围喷一下,一次用药,效果可持续10来天。
3.3 使用凶猛动物粪便等物理方法。使用狮虎熊粪便(撒1次可以维持2~3天)[1]、新鲜鸡鸭毛、稻草人,或者把塑料纸等能随风摇摆的东西,用绳子吊在半空中,或制造响声(用录音机播放爆竹或狮虎叫声录音),或用网保护(成本太高),这些都可以对麻雀产生一定的威吓作用。也可用“土炮赶鸟法”,就是放鞭炮,重点是“坚持”和“威力”:早上放3次,晚上放3次,选择大点的鞭炮。隔几天用一下,还是很有效的。
3.4 多增加苍鹰等天敌。利用食物链的方法来赶麻雀。现在麻雀增多,同它们的天敌少了有很大关系。在雀灾比较严重的地方,当地政府能可有计划地引进繁殖麻雀的天敌,像雀鹰(Accipiter nisus)、游隼(Falco peregrinu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等。
3.5 适当捕杀。如局部麻雀成灾,数量超过相对的界限,可考虑如对付野猪一样,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有计划、有组织地捕杀一部分,对麻雀实行“计划生育”。
[1]吕明合.浙江农民为保水稻收成使用狮虎粪便驱赶麻雀 [EB/OL].http://news.163.com/07/1018/15/3R3LBP2J000120GU.html,2007-10-18.
[2]李兴濂.先锋国家历史[J].时代教育,2010(1):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