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脏器破裂的临床护理
2012-01-25丁晶梅
丁晶梅
吉林省榆树市中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腹腔脏器破裂的临床护理
丁晶梅
吉林省榆树市中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腹腔脏器破裂;护理体会
腹腔脏器破裂是普外科常见的损伤,伤后临床表现多样化,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方式和过程,受伤地点、时间、致伤条件等,全面仔细地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重视每一个细节,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可能会得到十分重要的阳性资料,为医生早期诊断并采取正确治疗方式提供帮助。据报道,右肩胛区牵涉性疼痛多为肝脏损伤,睾丸疼痛提示十二指肠破裂或肾损伤,腹膜后血肿可引起明显的腰背痛。下腹部和外阴部的尿外渗是膀胱及后尿道损伤的表现。恶心、呕吐表示空腔脏器破裂后内容物流出刺激腹膜而引起。有便血者考虑为大肠损伤[1]。现将多年来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及时抢救,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一般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上下肢分别建立为佳,选用9-12号针头,对于穿刺困难患者,可以行大隐静脉切开术。
1.2 有效给予吸氧。吸氧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查看患者的口腔黏膜、末梢血运情况,了解缺氧改善情况。
1.3 迅速抢救生命,改善危重状态。腹腔脏器破裂并骨折患者,首先应行剖腹探查止血,然后再顾及骨折,对于合并血气胸患者,首先进行简单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术。
1.4 对伤情、病情快速估计。采取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ICU检测,为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提供可靠的生理参数,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 术后护理
2.1 加强生命体征观察,防止休克发生。监测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注意对肾功能的监测,严密观察尿液颜色及尿量。
2.2 采取舒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肺内感染,肺不张,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更换体位,翻身叩背。肢体无骨折者,给予肢体按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2.3 再出血观察。术后短期内出现胸闷、汗出、烦躁、面白、肢冷、脉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应注意再出血可能,立刻报告医生,行必要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2.4 营养支持。早期通过深静脉静脉营养,进食后,从清流食逐渐到全流食、半流食、软食、营养配餐。
2.5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以及对于自己病情严重程度的担忧,患者和家属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状态,此时应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重视患者的主诉,预以鼓励和安慰,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疼痛剧烈时在不影响病情的观察和诊断情况下给予止痛处理。
3 术后各种管道护理
3.1 腹腔引流管
3.1.1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使腹腔内渗液流至盆腔,避免或减少膈下感染。
3.1.2 要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引流管的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引流管不宜过长或过短,(50~60cm为宜),过长易扭曲,过短影响病人翻身,甚至脱出,脱出容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行走时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出口,防止逆流引起逆行感染,带有多根引流管者,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以利益辨认。同时应注意体位与压力改变,保证引流通畅。
3.1.3 引流管是建立的体内外通道,渗血和脓性分泌物可通过引流管流向体外,而外界的细菌等亦可由此逆流体内,因此,更换引流袋或负压盒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周围敷料渗湿时,必须立即更换敷料,预防新的感染。
3.1.4 保持引流管有效引流。经常由上至下捏挤引流管,防止阻塞,注意勿折叠、扭曲、受压,估计引流量,了解引流颜色和气味,观察有无沉淀、脓栓,防止渗液体内储存。如一小时有200ml血性液体引出,提示有活动出血,引流液混浊伴脓栓提示感染。引流液变清并逐渐减少为好转,增加应查明原因,同时应做好详细记录。
3.1.5 掌握拔管指征。引流管拔出过早达不到预期目的,拔出过晚影响愈合,增加感染和黏连机会,甚至形成瘘道,经久不愈。腹腔引流管一般放置3~5天,安全引流则放置7~9天。腹腔灌洗者如排出减少或死腔缩小,应逐渐将引流管退出或拔掉。
3.2 胃肠减压管
3.2.1 保持胃管通畅,若有阻塞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使之通畅。
3.2.2 胃管可给病人带来严重不适,应向病人解释,争取配合。
3.2.3 每日清洗插胃管之鼻孔处分泌物,并妥善固定胃管。
3.2.4 注意胃管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3.2.5 必要的口服药物须经研碎后调水注入,夹管半小时。
3.2.6 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预防肺内感染。
3.2.7 根据病情适时拔管。
3.3 导尿管
3.3.1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使其能主动配合护理、预防感染。
3.3.2 保持尿管通畅。
3.3.3 按时冲洗导尿管。
3.3.4 根据病情适时拔管。
[1]裘法祖.重视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几项简而有效的诊断方法.临床外科杂志,2003,11(4):201.
[2]陆以佳.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7.
R473.5
A
1007-8517(2012)15-0140-01
201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