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2012-01-25陈望青
陈望青
海南省文昌市庆龄妇幼保健院儿科,海南 文昌 57130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活动的对象是从我医院选取2008年11月份至2010年11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原始病例为分析的依据,共计38例,利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在这38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5例;患儿的年龄在3个月至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岁;患儿的体重为3042克至32千克之间,平均体重为12千克左右。
1.2 门诊观察
通过对这3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进行门诊观察分析,引发38例患儿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原因为各种炎症、皮肤或药物感染、外部创伤烧伤、缺氧、灌注性创伤等;主要的表现反应为:四肢厥冷、皮肤出现花斑、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增加、意识发生变化、身体外部皮肤出现水肿、感染、血压不稳定或偏低、尿量减少等症状。其中肺炎8例、腹膜炎5例、胆管炎5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蜂窝织炎3例、脑膜炎6例、脓肿3例。
1.3 检测方法
根据38例患儿的表现症状分别对其进行了身体检测,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液检测、白细胞数以及尿液检测等,其中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患儿24例,36摄氏度以下的患儿14例;心率在90次/分以上的患儿25例;氧合指数小于300;尿量均小于0.5毫升/千克/小时;对小儿肺炎与全身炎症综合征患儿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TNF-a测定,发现血TNF-a水平明显升高,其结果与单纯性肺炎患者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38例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均小于80×10的九次方/升,血清肌酐值是正常儿童标准值最高限值的两倍以上;经检查确定患儿全身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其中单纯性脓血症程度14例,脓毒症综合征程度10例,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程度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程度6例。
1.4 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患儿全身反应综合征的患病程度,采用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四个组别,分别为:A组患者:共14例,病症为全身感染单纯性脓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抗生素消炎,对患处进行杀菌,采用庆大或青霉素,剂量为0.4万U/千克,每日1至2次,此外,每日服用甲硝唑,剂量为10毫克/千克,每日3次;对部分患儿进行静脉透析或血浆置换。B组患者:共10例,病症程度为脓毒症综合征,在治疗过程中,每日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剂量为10毫克/千克,每日2至4次;采用静脉滴注的形式输入血浆、白蛋白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对患儿进行身体补养,包括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蛋白质,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C组患者:共8例,病症程度为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治疗过程中,采用多巴胺,通过静脉滴注的形式,每日剂量为10缪克/千克.分-1,或采用去甲肾上腺素1.35缪克/千克.分-1,采用多巴酚丁胺使用剂量为10缪克/千克.分-1,同时可配合部分肝素以及晶体液治疗。D组患者:共6例,病症程度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采用ALI/ARDS的方法,采用速尿针每次剂量为10毫克/千克,同时配合血液透析和连续肾功能替代治疗,对患者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可选用大黄每日口服剂量为80至150毫克/千克,5日为一个疗程。同时治疗过程中,对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血乳酸、组织氧代谢进行监测。
1.5 统计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系统软件:SPSS 10.0,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计量工作,P<0.05为有差异,资料的检测方式为T检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通过对四个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根据医嘱经过疗程治疗后,我们对各组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A组:14例患者中,症状有所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5.71%;B组:10例患者中,症状有所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0%;C组:8例患者中,症状有所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5%;D组6例患者中,症状有所好转4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66.67%。
2.2 讨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一般是指由于各种炎症、皮肤或药物感染、外部创伤烧伤、缺氧、灌注性创伤原因导致人体内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这种疾病在幼儿时期由于各器官和抵抗能力尚未发育成熟,一旦出现上述原因的伤害,很容易使儿童患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原因可以由小儿肺炎、小儿腹膜炎、小儿胆管炎、泌尿发生感染、蜂窝织炎、脑膜炎、脓肿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症状为四肢厥冷、皮肤出现花斑、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增加、意识发生变化、身体外部皮肤出现水肿、感染、血压不稳定或偏低、尿量减少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脓毒症、脓毒症综合征、早期脓毒症休克、难治性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通过上述对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们得出SIRS的病理情况具有发病性快、危险性高、病情严重等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要求医生要确保诊治的时间性,同时要做好对患儿病情的监测,根据不同病情级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使治疗的有效率得到提升。
[1]朱建幸.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各期的临床处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8):505-507.17冯琪,郭在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47-649.
[2]林冬云,侯燕明.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