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病例报告
2012-01-25陈敬
陈 敬
(辽宁省兴城市元台子动物卫生监督所,兴城 125100)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危害繁殖母猪,可使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患病母猪无明显症状。本病最早发现于英国,继之荷兰、法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几乎遍及世界各养猪国家。目前,我国部分养猪场时有发生,笔者介绍一起典型病例,供读者参考。
1 发病情况
2010年4月,兴城市元台子乡某养猪户的母猪相继发生流产。畜主到卫生监督所咨询。经过笔者的详细询问了解到,该养殖户饲养可繁母猪7头。其中,3头相继出现难产情况,猪只出现生产时间过长,生产的仔猪全部是死胎。其中,夹杂着木乃伊胎。2010年2月份配种的2头母猪在4月份腹部出现腹围减小情况。其中,1头猪竟然又出现发情。经调查了解养殖户防疫情况,该场注射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疫苗,没有注射猪细小病毒疫苗。建议采集病料到兽医化验室做细小病毒检验。
2 实验室检查
采取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儿的心血或体腔积液送检。病原分离不能用大于70日龄的死胎,因为此龄猪只体内有抗体干扰病毒分离,影响检验结果。血凝抑制试验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从组织提取物中检测病毒,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敏感性较低。
3 病理剖检
孕猪感染后无明显的可视症状。流产胎儿除可见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外,还可见胎儿水肿、充血、出血、体腔积液、脱水等病变。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出现有范围的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脑炎变化等特征性病变。
4 类症鉴别
4.1 伪狂犬病
仔猪感染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产现象,但流产的胎儿大小差异不显著,无畸形胎,死胎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母猪妊娠末期感染时,可产出弱仔,往往因其活力差,与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剖检可见,流产胎儿大多新鲜,脑及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胸腔、腹腔及心囊腔有大量棕褐色的滞留液,肾脏及心肌出血,肝、脾脏有灰白色的坏死点。
4.2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猪有体温升高,运动异常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延时分娩等情况,胎儿是死胎或木乃胎。同一胎仔猪的大小和病变有显著差异,并常混合存在。母猪流产后不影响下次配种。
4.3 布氏杆菌病
该病发生无季节性。怀孕母猪流产常有先兆,无木乃伊胎。病猪四肢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布氏杆菌病凝集反应阳性。
4.4 衣原体病
猪衣原体病流产前孕猪体温升高,用流产胎儿的脏器或胎盘涂片染色可发现大量的原生小体。病猪血清间接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5 预防
5.1 引种
为了控制带毒猪进入猪场,应自无病猪场引进种猪。若从该病阳性猪场引进种猪时,应隔离14 d,进行2次血凝抑制试验,当血凝抑制滴度在1∶256以下或呈阴性时,才可以引进。
5.2 主动免疫
后备猪在配种前30 d,肌内注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2 ml,7 d后再注射2 ml,15 d后方可配种。
5.3 净化猪群
猪场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将发病的母猪或仔猪隔离或彻底淘汰;所有与病猪接触的环境、用具应严格消毒;检出的阳性猪要坚决淘汰,以防疫情进一步扩展;与此同时,对猪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6 治疗
6.1 对症治疗
采取补液、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流产后若发生产道感染,可肌内注射青霉素160万~240万U、链霉素100万U,2次/d,连用3 d。也可使用双黄连注射液,0.2 ml/kg体重,加倍健和倍康肽混合肌注,1次/d,同时,肌注1次/d头孢噻呋钠注射液,5 mg/kg体重,连用3~4 d。不食者,每天下午加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1次,连用2 d。饮用电解质多维(200 g兑水1 t)加葡萄糖(200 g兑水1 t)加溶菌酶或黄芪多糖粉(400 g兑水1 t),连续饮水7 d。
6.2 抗病毒
鱼腥草注射液0.2 ml/kg体重,加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混合肌注,1次/d,连续3~4 d,同时,肌注泰拉霉素注射液,1次/2d,连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