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强做大浙江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几点思考

2012-01-25王健敏童海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种业种质浙江省

王健敏,童海军

(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0)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优良的品种是诸多科研成果的结晶和载体,现代种业不仅是推动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先导,同时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浙江省各地正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8号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意见》(浙政[2012]9号),浙江省政府提出做强做大浙江种业战略目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把发展现代种业摆在农业科技创新和“三农”工作最突出的位置。种业企业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做强做大目标,在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每个种业人必须思考的课题。

1 做强做大浙江现代农作物种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

浙江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到0.033 hm2,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压力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供给不足、需求上升的双重矛盾交织下,粮食生产必须提高单产,增加有效供给,缓解供需矛盾。针对农产品供求的严峻形势,浙江省着力抓好标准农田建设,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依靠自身力量努力提高自给率,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在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特别是“两区”建设中,暴露出种业发展层次低,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瓜果蔬菜新品种缺乏等问题,与“两区”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短板”。为此,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审时度势,提出在推进浙江现代农业,加快“两区”建设中,做强做大浙江种业的战略举措,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加速良种的培育和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

2 做强做大现代农作物种业是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种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全球种业巨头一方面加快兼并,加快与农化、生物等行业重组,另一方面集聚种质资源,多作物多途径向国内种业市场渗透,已对我国的大豆、玉米和设施蔬菜生产产生显著影响。国内种业龙头也进一步向规模化、集团化和育繁推相结合方向迅猛发展。国际、国内的大种业公司都千方百计为全面进入浙江种业市场谋划布局,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抢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果我们不加快培育种业骨干龙头企业并做强做大,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3 浙江种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着力抓好种业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种子经营市场化改革,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完善良种基地建设,创新管理制度,以加快优良品种培育推广为主线,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营造了良种供应保障有力和种子种苗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具备做强做大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基础条件。

3.1 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水稻等农作物育种处全国领先水平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密切追踪国内外农作物育种的新动向和农业生产对新品种的迫切需求,围绕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目标开展攻关,积极探索育繁推结合新机制,加大了育种攻关和良种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力度,通过实施“0406”计划,建立企业、科研和推广机构合作育繁推新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水稻育种开发,形成了中浙优、甬优和秀水等3大类优势主推系列品种。3大系列品种已向省外大面积拓展,初步建立了浙江省水稻良种产业优势。瓜菜方面,通过实施瓜菜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品牌,搭建新品种示范展示窗口,引进展示了国内外瓜菜新品种1 700多个,筛选了100多个瓜菜优良品种,带动了瓜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瓜菜种业的品种集聚优势也逐步显现。油菜方面,加大育种攻关和良种推广力度,浙油50、浙油18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高出油率的优质油菜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

3.2 种子生产基地不断外拓,规模逐年扩大

种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生产是在露天的条件下完成的,受天气影响很大,丰年造成种子积压,歉收年份造成种子短缺,有的年份甚至严重缺种。受粮食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与土地租赁价格上涨较快的影响,浙江省种子生产价格逐年上升,居高不下。目前省内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种业企业主要采用以合同订单形式与农户建立契约关系,利用农民土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组织生产。浙江省种子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经验较为丰富,经多年探索,已在省外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在江西、福建、四川、重庆等地建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瓜果蔬菜、旱地作物主要在北方拓展制种基地,规模逐年扩大。

3.3 种子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市场主体地位逐渐明确

浙江省内综合性农作物种业企业和特色种业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市场主体地位逐渐突显。这些企业具有育繁推的丰富经验,技术力量较强,服务与带动能力强,市场信誉度高,已经产生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正朝着现代企业方向迈进。

4 浙江省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种业发展经历了“四自一辅”、“四化一供”、和“市场化”3个阶段,目前仍处于市场化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教育与推广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各自独立,机构职能分离,育繁推脱节,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现,使浙江省种业领域在前沿技术上与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建立,良种培育和转化应用水平还不高,品种选育目标与生产实际相脱节,选育的品种数量多,但在发展高效农业中急需的品种选育上难以突破。究其原因是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与种子企业的市场开拓优势未能有效整合,依靠小而散的课题组育种模式和经验育种方法培育的品种缺乏创新性、高效率和市场需求。二是种业主体偏弱,市场辐射和竞争能力不强。缺乏能引领种业大市场的综合型和专业性种子企业,种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三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不稳,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农作物品种种子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当前浙江省良种繁育基地以租用或协议利用农民土地生产为主,存在良种繁育基地需集中连片与土地使用权分散的矛盾,良种繁育基地需长期稳定与农户短期租赁心理的矛盾,种子生产成本高自然风险大与农民收益偏低的矛盾,导致良种繁育基地落实难、稳定难,制约了良种繁育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5 做强做大浙江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几点思考

5.1 制订种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立足省情,制订种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与发展战略。集聚公共财政资金,积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商业化育种能力的提升。着力选择成长性好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根据实际分类指导,在培养1~2家综合性的大型种业企业的同时,选择有优势、有承载能力的若干区域特色种业企业,做好延伸接力的区域覆盖业务,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

5.2 加快培育种业市场主体

从国际种业发展实践看,种业企业是国家种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技术创新主体,扶持企业壮大是强大国家种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和巩固企业的主体地位。国外种业巨头成为跨国种业企业,发展历史悠久,他们不仅支撑了本国农业发展,对全球农业和经济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

《种子法》实施及国办(2006)40号文件贯彻后,市、县级种子公司纷纷退出生产经营,经过优胜劣汰,新的市场主体已经产生,但培育壮大尚需时日,种子种苗产业发展平台还比较脆弱。因此,必须明确目标,花大力气,加快培育新型种业市场主体,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改变目前分散、小规模的区域经营模式。政府要出台培育市场主体的配套政策,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机制,制订扶优扶强的政策,加快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既要推动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也要鼓励特色企业发挥自身特长,促进市场主体有序健康发展。

5.3 坚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纵观全球排名前几位的跨国种业公司,尽管发展轨迹大相径庭,企业优势和特点亦不尽相同,但都是坚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从育种研发、繁育制种,到营销管理、推广服务,跨国公司都拥有一套功能完整、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产业链条,企业通过这个产业链将潜在的科技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商业市场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性技术产品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将生产实际需求直接反馈到育种研发,及时优化调整育种目标和方向,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种业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种子企业只有实行育繁推一体化,才能更好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商业前景的优良品种,以品种优势带动产品优势,进而形成企业优势,实现做强做大的发展目标。在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现有国有科研单位的人才与种质资源优势,出台鼓励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保留原待遇的前提下进入种业企业开展新品种研发工作的相关政策。允许育种科技人员以技术、品种等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分配,并保护其合法收入。

5.4 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兼并整合重组

由行政引导推动省内优势种业企业,通过股份制形式整合,集聚资源,增强公司的规模效应和科研实力,将经营、人才和科技资源集聚,培育骨干龙头种业企业,加快做强做大浙江种业步伐。

5.5 加快种业高端人才引进培养

种业体制改革使原种子系统的骨干技术人员大都选择管理岗位就业,脱离了生产经营领域,造成种业人才大量流失。而种业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没有经过5~8年工作实践,很难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浙江农业大学合并到浙江大学后,农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严重缺乏,建议浙江农林大学增加农学、种子等学科本科招生名额,同时制订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硕(博)士高端人才到种业企业工作。

5.6 尽快建立公共种质资源合作交流平台

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谁拥有并控制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育种的主动权。目前,公共种质资源缺乏中长期开发规划,资源闲置流失浪费严重。要着力改变过去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主要由科研人员作为育种材料自己保存自己使用,系统开发少,育种家相互交流更少的不足。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公共种质资源利用和合作交流平台,建立种质资源共享体系和机制,带动科研单位与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和推动种质资源扩增计划实施,促进种质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成果转化。

5.7 鼓励企业尽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鉴于我国种业及企业研发现状,鼓励骨干企业采取企业强强联合、与优势科研单位合作等方式,聚集各方研发资源,按照商业化育种理念和模式的要求,坚持常规育种为基础、生物技术为手段,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商业化育种效率和水平,着力构建从种质创新、品种研发、制种加工、推广营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种业商业化育种研发体系建设。公共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育种平台建设。建立多学科跨单位的育种攻关协作组织,建立统一规划、合理分工、资源共享、绩效挂钩、高效运行的协作攻关机制。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探索重大育种攻关项目由企业主持或由企业提出育种目标委托科研单位育种,政府补助等形式,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建立以大面积生产应用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项目立项和考评机制,引导育种人员、育种资源向骨干种业企业集聚,努力把种业骨干企业培育成商业化育种主体。

5.8 支持企业拓展种子生产基地

浙江省土地资源匮乏,集中连片建设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难度较大,要科学规划省内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加强种子生产基地保护,将制繁种基地建设规划到“两区”建设中,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对生产基地所需的管理、加工、仓储用房以及配套服务等附属设施用地给予政策扶持。出台农作物制繁种保险补贴全覆盖政策,降低制种农户的生产风险。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面积补贴标准,按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1∶5的标准补贴,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稳定制种农户的收益。鼓励种业企业到省外优势区域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并享受省内基地建设同等政策待遇。

[1]乔旭华,张改清.对我国农业科研体制创新不足的制度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1):8-10.

[2]株家骝,李元梅,姚金晓.浙江省地市级农业科研体制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215-1217.

[3]邱军.加快推进种子产业化,做大做强我国种业[J].中国种业,2010(10):20-21.

[4]江覃德.世界种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种业发展对策[J].种子科技,2005(4):15-16.

猜你喜欢

种业种质浙江省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