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2012-01-25

中国动物检疫 2012年8期
关键词:灵敏性兽医疫病

黄 诚

(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渝北 401120)

动物疫情监测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描述动物疫病流行现状、危害程度、风险因子和发展趋势,早期识别动物疫病的爆发与流行,分析不明原因动物疫病的发病原因。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为决策者确定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紧迫任务,探寻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兽医工作取得的成效与动物疫病监测所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因而“以监定免,以监促防”是很多省市兽医部门既定的动物防疫工作模式。然而,目前我国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离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还存在个别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持方面还存在不足。笔者在此提出近年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抛砖引玉,以期与兽医同行共同探讨。

1 关于监测目标的确定

动物疫病监测目标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当某区域存在某种疫病时,通过监测发现疫病的流行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当某区域预估不存在某种疾病时,可通过监测来证明该区域无疫。目前我国个别地方在制定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或方案时,趋向于将动物疫病监测目标订得很全面,在一个监测方案中既要得到某种疫病的流行现状,还需搞清楚其他一些疾病在当地是否存在;既要弄清楚病原的存在情况,还要了解有关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然而,科学的监测方案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后续的采样策略也会相应不同,针对某项具体的监测,其监测目标应该特定、专一、具体。如果既定了监测目标为确定疫病的流行现状,那么在确定样品数时,是按照预估流行率的程序进行确定;如果既定了监测目标为确定某种疾病在当地是否存在,那么在样品数的确定时,是按照证明无疫的程序进行确定。所以,科学的监测是要针对某种特定的目的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个别地方的兽医部门希望通过一次性监测发现所有的问题,得到所有想得到的信息,这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其得到的数据大多数是无效数据,用这些无效的数据来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其结果是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兽医部门在确定监测目的时应注意准确、单一,后续的所有工作均应针对既定的目标而进行。

2 关于监测样品的代表性

根据监测的目标不同,样品量的大小可以通过一定的统计学公式进行计算求得(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免费软件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如WinEpiscope,Survey toolbox)。然而,监测结果是否科学有效,是否代表了总体的实际特征,除了在样品数量上满足要求外,对样品采集的方法也有特别的要求。

抽样方法包括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选择恰当的抽样方法是实现监测目的的重要环节,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除考虑监测的目标外,还需考虑花费成本、时间限制和总体的特征。非概率抽样的准确性低、代表性差,除了在探索性研究的开始阶段获取基础数据时可以采用外,一般不宜使用。概率抽样是根据随机的原则,总体中所有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相等的,由于代表性和随机性是相关的,因此概率抽样得到的样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总体的实际特征。

目前,个别地方的兽医部门在进行样品采集时,一方面由于缺乏兽医流行病学知识,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工作便利和花费方面的考虑, 大多数采用的抽样方法是非概率抽样,“凑足数量,完成任务”是个别地方兽医部门在进行动物疫病监测采样时的真实做法,在极个别场群完成所有样品的采集,样品对总体不具有代表性,用这种样品得到的监测结果来估计总体的真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不能反映目标群体的实际情况。

国家应加强对兽医人员的流行病学知识培训,使其充分了解采样检测的基本原理;同时增加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满足科学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的经费需求;兽医部门在进行动物疫病监测采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等采样策略进行概率抽样,使监测结果更科学,更有效和更具代表性。

3 关于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特性

在我国各种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中,多数规范推荐了不只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然而具体到某一个监测方案中,所采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除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外,还涉及到实验所使用的检测试剂。任何一种检测方法的特性包括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灵敏性是指将实际为阳性的个体正确地判定为真阳性的概率,可用来衡量某种检测方法检测出阳性个体的能力;特异性是指将实际为阴性的个体正确地判定为真阴性的比例,可用来衡量某种检测方法检测出阴性个体的能力。监测的目的是通过样品的监测结果对总体的真实特征进行估计。只有在知道了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前提下,才可以通过监测结果对真实值进行估计。然而,目前个别地方在进行动物疫病的监测时,根本没有考虑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主要是很多试剂供应商在其产品中根本没有提供试剂的特征参数),将实验得到表观结果直接用于指导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制定,这样客观上给决策者在制定科学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时增加了难度。

国家应加快出台各种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的生产标准,明确各种诊断试剂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值,保证不同批次试剂之间的可重复性,给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动物疫病监测的机构)提供可靠的诊断试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得到实验室的表观结果后,应结合实验室检测方法本身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总体的真实特征进行正确估计(可以基于表观值,灵敏性和特异性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真实值),然后提供给兽医主管部门的决策者,指导相关措施的制定。

4 关于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呈现

由于考虑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花费,动物疫病的监测很少采用普查的形式进行,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进行,既然抽样调查,其实质是用样品的测量值对总体的真实值进行估计,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换句话说,监测结果用于总体评价存在一个有效性的问题。任何抽样结果用于评价总体特征时,都存在一个置信区间(即总体特征值的可能范围)和置信水平(即做出这个结论时的把握度),然而在当前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有的地方在呈现监测结果时,给出的就是一个绝对的值,没有置信区间,没有置信水平。

实际上,针对某一个监测方案,不同的人采用同样的采样策略使用同样的检测方法进行两次检测,其结果可能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值(实际上两次检测的样品均来自同一总体),因为任何检测过程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只要误差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是可以接受的。将结果绝对化为一个固定的值反而会使人觉得其结果不科学,不可靠。同样,在对不同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时,不能仅凭几个简单的数据相加减就比较得出差异来,必须经过统计学检验。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或呈现时,应注重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在监测结果的表述中引入了置信区间,置信水平,显著性检验等统计学概念。让所有监测结论建立在统计学分析的基础上,使监测结果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5 关于监测结果的使用

动物疫病监测是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动物疫病监测必须服务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前,我国个别地方在制定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或方案时,列出了很多的动物疫病监测项目,但对监测出现的不同结果没有相应处置方法或配套方案,换句话说,监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促进防疫的效果。这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监测结果没有及时被相关人员获知,监测结果的得出与决策者被告知之间存在较大的时间差距;二是个别地方出于政府财力不足等原因,在获知某些风险结果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风险化解或降低。比如有的地方在除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外,还开展了其他动物疫病的病原学监测,但在监测发现阳性动物后,由于当地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又不能对阳性动物进行隔离或无害化处理。

各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科学的动物疫情分析评估工作机制,定期将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定时期的动物疫情分析评估报告,及时进行上传下达,让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当时的动物疫情形势。作为兽医部分的决策者,在制定动物疫病的监测计划或者方案时,应一并考虑针对不同监测结果出现时的配套处理方案,要针对不同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如果当地政府财力不足,难以承受因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改变而带来的费用支出,那么,在年初制定监测计划时就要尽量减少监测项目,因为不针对风险结果调整防控措施的监测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所以国家要加大对动物疫病监测和相应配套措施的经费投入,确保“以监定免,以监促防”落到实处。

[1]黎永锋,李文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1,21(7):23-25.

[2]董海龙.重视监测工作 提高动物防疫科学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19(6):31-33.

猜你喜欢

灵敏性兽医疫病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