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0例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分析及健康教育

2012-01-25马小青靳建宏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6期
关键词:自杀者年龄组农药

马小青 靳建宏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032200)

370例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分析及健康教育

马小青 靳建宏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032200)

自杀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自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min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1]。据卫生部报道,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2]。现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自杀未遂患者进行分析,以便根据本地自杀未遂患者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控制和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一般资料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自杀未遂病例37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48例,女222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67∶1。其中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87岁,平均39.21岁。

治疗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全部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利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严格的编码和整理。

治疗结果

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方式:370例自杀未遂住院患者中,服毒为自杀的最主要方式。口服农药和药物自杀共355例,占全部自杀住院患者的95.95%。其中服用有机磷农药自杀者127例,占构成比的34.32%;服用安眠药113例,占30.54%;服用敌敌畏44例,占11.89%;其他特指药物39例,占10.54%;服用杀鼠剂22例,占5.95%;其他农用药10例,占2.70%。其他自杀方式中,用刀或其他锐器自杀者13例,占3.51%。一氧化碳自杀和酸性物品自杀者各1例,各占0.27%。

从自杀原因分析,导致自杀行为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情不佳、疾病困扰、家庭纠纷、经济压力。从自杀方式看,口服农药和药物为自杀的主要方式。其中口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杀鼠剂及其他农用药共203例,高达本组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的54.86%;口服安眠药和其他的特指药物152例,占41.08%。使用其他手段自杀者相对较少。

自杀未遂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11~20岁49例,男22例,女27例;21~30岁72例,男25例,女47例;31~40岁99例,男35例,女64例;41~50岁68例,男31例,女37例;51~60岁31例,男12例,女19例;61~70岁23例,男12例,女11例;71~80岁23例,男9例,女14例;81~90岁5例,男2例,女3例;合计370例,男148例,女222例。

该组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的性别分布来看,女性共222例,男性共148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这一现象与国内自杀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的现状相一致[3]。

从年龄组来看,11~20岁年龄组共49例,占构成比的13.24%;21~40岁年龄组共171例,占构成比的46.22%;41~60岁年龄组共99例,占构成比的26.76%;61岁以上的年龄组51例,占构成比的13.78%。

讨论

加强我区人群的素质教育,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职业分布看,农民及无业人员是发生自杀性中毒的重点人群。其中农民及无业人员351例,9例学生,5例工人,2例教师,2例个体户,1例退休干部。农民及无业人员占到94.86%。农民及无业人员是发生自杀性中毒的重点人群,与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较少、生活圈子狭窄、生活负担较重、考虑问题狭隘片面、自我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不善于及时排解负性情绪有关。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4],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自杀未遂患者在面临负性生活事件时,更倾向于选择逃避、自责等消极应对方式。从年龄组分布看,21~40岁年龄组构成比最高,占本组资料的46.22%,其次是41~60岁年龄组,占26.76%,是不可忽视的自杀高危人群。这两个年龄组担负着较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自杀对于家庭来说更容易造成重大影响和经济损失。社会应有的放矢,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群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乐观的个性和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医院应定时开展针对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正确应对压力和负性生活事件,学会合理宣泄情绪,帮助他们有效化解心理危机,减少和防止自杀。

重视自杀预防知识教育,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加强自杀预防工作,应从重视自杀预防知识教育、扩展自杀预防知识的获取途径做起。通过宣传和教育,使更多人了解自杀,能够识别自杀的危险信号,及时制止自杀。自杀多因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引起,这与农民农忙时间较多,集体活动较少,不善于处理家庭及邻里矛盾,家庭成员或邻里间缺少交流有关。社区或基层组织应帮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改善家庭成员及邻里关系,使他们尽快从内心冲突中摆脱出来,更好地维护家庭和谐,邻里融洽。应指导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学会及时寻求外界帮助,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统,从亲戚、朋友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降低压力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通过家庭、社区和医院及时给予心理支持,达到预防和干预自杀的目的。

重视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促进身心康复。自杀行为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在自杀未遂患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护人员应在心理学的背景下,利用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积极沟通,给予其表达情绪的机会,尊重理解自杀未遂者的人格和感情,增强对方的信任感,采取适当的方式调节其心理状态,激发患者求生的欲望,使患者鼓起生活的勇气,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再次自杀的可能性。必要时请心理学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干预和治疗,促进其身心康复。

加强农药和药品管理,控制危险因素。自杀行为的发生与自杀工具的可及性有关。有机磷、敌敌畏、灭鼠剂等各种农药在我区农村被广泛使用,它的销售无严格限制,极易购得。而农药的使用也缺乏相关的管理体制,使农药成为农村最容易获得的自杀工具,为自杀提供了很大便利,是自杀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国家应加强农村地区对于农药销售和使用的有效管理。医院应加强镇静剂、安眠药等药品的销售和管理,以控制危险因素,减少自杀的可能性。

总之,自杀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自杀未遂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1]周郁秋.护理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8.

[2]殷大奎.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全面推进新世纪精神卫生工作——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4-8.

[3]Phillips MR,Li XY,Zhang YP.Suicide rates in China,1995-99.Lancet,2002,359(9309):835-840.

[4]李艳兰,王小桃,胡海青,等.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0):743- 745.

2012-02-13)

猜你喜欢

自杀者年龄组农药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日本将出台新法防范自杀
自杀公寓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