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损脑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机关系探讨

2012-01-25韩经丹范吉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中风病内生脑缺血

韩经丹,王 珏,富 苏,范吉平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100700;)

缺血脑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供应后,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于休克、DIC微循环再通、脑血管栓塞再通、心肺脑复苏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致残、致死率高,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但同时也带来了再灌注损伤,抑制再灌注损伤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发展迅速,涉及到中药药理、方剂学、针刺作用机理等多方面内容。许多研究业已证实,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1~3],但这些研究多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中药复方及中药注射液等不同剂型及针刺治疗作用的方面,其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几乎未曾涉及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等临床方面的内容,更缺乏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有机联系。本文基于“毒损脑络”学说来初步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机。

中医学没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名,也缺乏对其疾病过程的系统描述,根据其发病部位和原有缺血症状加重的临床表现,应归属中医“中风”、“卒中”范畴。但其疾病过程有不同于中风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中风理论不能完全用来解释其病机。而“毒损脑络”学说[4]较好地契合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机。

1 病在脑络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分支,它在人体内纵横交错,贯通表里上下,具有环流气血津液、渗灌脏腑组织等作用,是人体气血实施调节与营养的场所,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其功能必须保持盈满充实、出入自由的状态。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了络脉气血交替的自由状态,导致其瘀滞或虚亏即可形成“络病”。脑络作为络脉的一部分,它既具络脉的基本属性,又因其交错于头窍,为气血最盛之所而具有其特殊的属性特征,具有充实脑髓、营养脑神、维系神机的作用。脑络渗灌精血以充实脑髓,是神机运动的物质基础;脑络敷布阳气以温煦脑神,为神机运动的原动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原有缺血症状加重的临床表现,符合脑络功能受损、充实脑髓、营养脑神、维系神机的作用失调,脑神失用的表现属中风病范畴。脑之元神受损,则神志昏愦或呆痴;失于对四肢的统摄,则运动知觉失用;不能统帅众神,致脏腑功能活动失于控制、调节,而产生诸证,故言病在脑络。

2 毒邪内生

所谓“毒”,泛指在正常生命过程中机体内不存在的物质,或原本适应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超过了生命机体的需求而对机体形成危害,后者可称为“内毒”[5]。毒有内外之分,“毒损脑络”学说所言之毒多为内毒。毒损脑络学说[4]认为,毒邪系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及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蓄积体内而化生。中风发病患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尤其脏腑虚损日久之人存病久之根。其气衰渐,气化不足,易于水湿停聚,痰湿内生;血行无力,则致瘀血停留。其肾水渐亏,肝木失柔,心火失济,在烦劳、郁闷、恼怒状态下,极易肝失调达,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气血逆上冲脑,逆上之时,每每挟痰挟瘀,壅塞脑络。风火、痰浊、瘀血胶结壅塞于脑络,必致脑络受损,气血渗灌失常,进而营卫运行受阻,壅塞失和,卫气不得宣通致毒邪内生。有研究学者[6]通过实验研究结果认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是研究内毒形成及作用过程的桥梁。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中产生的大量自由基、炎症介质及其他代谢物质以及钙超载等超过了机体自身对这些物质的清除调节能力,即成为有害物质,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该过程中大量有害物质的生成是中医理论中“毒邪内生”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毒邪内生的生物学基础。

3 毒损脑络

毒邪内生,生于病络,损于脑络,致使脑失充养,神机失用,从而在原有症状基础上使病情加重,继而产生相关诸证。毒邪致病具有起病急骤、重笃、善变以及蕴结雍滞、入血入络、虚虚实实、顽恶深伏的特点[7]。在“毒损脑络”症状学研究中,邹忆怀[8]认为,在中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症状的突然波动、持续加重和病情的复发,是“毒损脑络”的体现过程,在疾病状态下局灶症状的弥散化,是“毒损脑络”可能的症状特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症状学表现上体现了毒邪的致病特点,显现了毒损脑络的症状学特征。“毒损脑络”揭示了毒邪的性质、来源、产生作用部位、机体状态、疾病轻重变化,体现了机体内相关物质基础及由此而发生的动态变化,体现着病因联系病机的动态过程,从更微观的层次阐发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机。

综上所述,“毒损脑络”是在总结中风病临床病变特征、治疗成败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缺血性损害过程研究的新观点,是对中风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属中医“中风”范畴,中风病“毒损脑络”常说可较好地用来解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具有中医“证”的特点的病理过程,符合毒邪的致病特点,体现着“毒损脑络”的临床特征。“毒损脑络”学说“邪毒内生、毒生络损、神机失用”的动态过程可以较好地解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可以体现“毒损脑络”时间、空间的动态性和层次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毒损脑络”学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1]叶龙彬,奚涛,陈峰,等.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3):267-270.

[2]胡建鹏,王键,李净,等.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2):72-封三.

[3]汪远金,申国明,王钦茂,等.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1):44-45.

[4]李澎涛,王永炎,黄启福,等.“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1-6.16.

[5]常富业,王永炎,张允岭,等.中医论毒[J].环球中医药,2009,2(2):115-117.

[6]柳洪胜,张允岭,刘雪梅,等.从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内毒形成及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4):246-248.插 1.

[7]刘岑,韩小军,张华,等.试从“毒损脑络”学说谈中风病精神障碍的病机特点[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3):188-189.

[8]邹忆怀.中风病发病阶段“毒损脑络”临床特征的初步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8):509-511.

猜你喜欢

中风病内生脑缺血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