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学教育教学改革内容及措施
2012-01-25袁小龙
袁小龙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学教育教学改革内容及措施
袁小龙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中国的药学教育走过了漫长历程,为我国的医学岗位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但在这个历程中我国的药学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药学教育带来新的生机,本文将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转换教师、学校、学生角色等方面加以阐述教学改革内容及措施。
工学结合模式;药学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顶岗实习
国务院对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教育部也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指导性意见的颁布,使“工学结合”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将从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转换教师、学校、学生角色等方面加以阐述教学改革内容及措施,体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具有的优势。
1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我们认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提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的药学被誉为“朝阳产业”,这个巨大的产业链里蕴藏着大量的发展先机,整个药学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了应对医药研究和开发挑战,也面临从仿制为主向原始创制的战略方面的转移,人才缺口大于市场需求的挑战以及药物设计、新药创制、药物代谢、给药系统到药品生产、使用等药学学科各个方面的挑战[2,3]。可是遗憾的是,我们培养出来的药学人才还难以满足现在发展的需要,问题在于人才角色的转换,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人才在企业需要重新定位,导致人才、时间以及精力的浪费。对医药药企以及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后,我们认为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为基础,坚持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劳和职业能力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2 转换教、学角色,适应岗位需要
许多学校仍未走出传统的实习模式,仍然以俯视的态度对待当前的教育模式,没有将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企业实习区别开来。事实上这样的合作没有建立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是不牢固的。企业不会提供足够的空间,岗位给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学生也无法接触到工作真实的环节,与教育的最终目的大相径庭。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创新点在于“校企合作,提前角色转换”,企业、学生是主体,学校是组织者,教师是指引者,作为学校应该发挥桥梁的作用,教师作为指引者在学校中完成教学以外,还应该更深入企业对学生、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查,完成教学-调查-反思-再教学的循环教育。近年来,我校与本地区多家医药企业和单位已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经常性的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与锻炼,将教学工作、理论学习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每学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院、医药企业进修学习,真正参与企业工作,实现教师向医师、药师、技师身份的转变。这不仅可以达到充电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带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岗位需求,必须将校内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达到“在教中学,学中做,层层提高”的目的。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与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在“理论学习、实训、见习、顶岗实习”方面有机结合的模式,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将校企合作渗透到教学环节的各个阶段。学生在校内主要完成理论学习和仿真模拟实训过程,二年级以后,进入医院、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及药品检验部门进行短期的见习活动,三年级到医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这些措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并从实践活动中总结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带入到学校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只有顺利的转换“教、学、练一体”的角色和位子,建立在互利共赢、校企互动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3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调整,是转变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都在研究探索实践工学合作模式,纷纷提出自己的课程体系,包括精品课程,专业建设等,我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为校领导、专业建设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专家;二是精品课程体系,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其资格和任务是:专业建设负责人一般是学科带头人(或系主任),具有专业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的丰富经验,熟悉职业开发的全过程和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主要任务是设计总体方案,带领教师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分析,引导行业技术专家进行职业任务分析,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课程体系,通过网页,远程教育以及院校交流,校企交流进行完善促进评价,构建专业建设体系和精品课程的开发,实现“教学-反馈-再教学”,“从学校来,到企业中去,回归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尚在进行中,但是已经卓见成效,该模式与当前的人才需求相适应,推行“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也必然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功之路。随着探索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在培养新型人才的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2]张建明,朱晓松.2008年1-8月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12):956-960.
[3]杨悦,蒋志刚.中美两国药品流通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中国药房,2006,17(22):1687-1689.
R-03
A
1671-8194(2012)02-0278-02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2011年批准立项,课题批准号:GS[2011]GHBG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