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2-08-03韩美花
韩美花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第二人民医院特需病房,吉林 延吉 133000)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上升,并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三位严重的慢性疾病。就我国而言,在1978至1998年短短20年间,糖尿病患者人数竞增长5倍。预计未来10年内,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不将增加46%,而增长最快的将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事实上,从1995年起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超过美国。据1999年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约有6000万人,尚有60%人群未接受调查。而被检出的糖尿病患者,仍有50%~80%的人对糖尿病知识不甚了解。所以,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2]。
1 心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难以治愈。因此,当患者被确认为糖尿病后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有的人因病或焦虑或忧伤,担心自己再也不能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或因此而心情烦躁、生气发怒。殊不知,坏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较大,传统医学认为,七情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紊乱、气郁日久便能化火,以灼伤体液。阴虚则阳亢,引起消渴病。我对60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作了调查,其中焦虑、恐惧34.2%,抑制21.8%,愤怒易激惹18.5%,行为退化者16.5%。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的物质基础是肾上腺激素。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较高,肾上腺素不仅可以血糖升高,还会使血小板功能亢进,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笔者认为护土应经常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及时发现负性情绪,通过言谈举止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消除恐惧心理,应尽量宽胸开怀,保持情绪稳定,以防病情恶化。同时,应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如我院每个月利用1h时间,对住院患者进行宣教,发放糖尿病小常知识,教育和指导,提高自我治疗意识,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
2 运动教育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医护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时,首先要和患者说明运动会带来哪些益处。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运动是有以下益处: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蠕动、减少便秘、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减少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使患者精神愉快,增加对生活的自信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见表1。
表1 糖尿患者运动
运动时间安排在饭后1h以后开始进行(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运动量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长期坚持。如果运动前和运动后血糖在5.5~16.7mmol/L之间基本能保证适度运动是安全的。临床上通常测定与运动时耗氧量关系最密的心率来作为运动强度的标准:最大运动心跳数=220-年龄,达到最大运动心跳数的60%~70%即可。
3 饮食治疗
合理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饮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保持理想体重,均衡营养为身体生长和发育提供足够营养,稳定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不论是否使用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执行,长期坚持,并且做到总热量和营养成份适应生理需要,进餐定时定量。根据年龄、性别、身高、体力活动情况计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总热量(千卡):[标准体重(身高-105)]×每千克体重需千卡热量,人体需要的营养共有七大类,一旦热卡如何分配、比较会议的意见是:蛋白质约15%,脂肪约25%,碳水化合物60%。按照上面算出的三个营养素置,确定一个基本食谱。早、中、晚餐热卡分别占1/3、1/3、1/3、1/5、2/5、2/5注射胰马素可于上午9~10时,下午3~4时及晚上睡前加餐,则6餐1/10、1/10、3/10、1/10、3/10、1/10。
4 自我监测
24h尿糖定量监测虽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测定的尿糖结果不反映,当时即刻血糖水平而是尿液在膀胱内积蓄的,这段时间的平均血糖,且阳性的尿液不能确定有低血糖,故现临床上多采用血糖监测仪监测三餐前后微量血糖,操作简便,并可达到随时监测血糖的目的。主要是空腹餐前、餐后2h和睡前。通过监测并记录结果,可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指导用药和监测病情。采血时不要在指尖采血,应选择手指两侧,因手指两侧的神经分布较少,对疼痛的感觉差,也可试用大拇指作为采血部位。空腹血糖正常值4.4~6.1mmol/L。餐后3h血糖不超过7.08mmol/L。
5 药物治疗
5.1 口服降糖药物指导
磺尿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所以服药时剂量要准确,服药后20~30min进餐,双胍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应减少不良反应,应在进餐中服药。葡萄糖酶抑制时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服用降糖药也控制饮食。
5.2 胰岛素治疗指导
首先协助患者正确认“在适当时候正确使用胰岛素,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功效被胃的消化液破坏,所以不能口服,必须注射。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30min,多选择手臂上部及外侧,大腿前部及外侧、臀部、腹部作为注射部位。每次注射更换部位,每次注射间隔2cm左右,确保胰岛素稳定吸收,且不易发生皮下脂肪萎缩。注射胰岛素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慌,全身明显的乏力,手足发抖,出汗及饥饿感等低血糖表现,发生低血糖时,可进食糖块,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40mL,并继续观察病情进展。近年来研制的诺和笔注射器,因其操作简便,灵活调整,剂量准确,注射无痛的特点而受到糖尿病患者的青睐,并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6 并发症的预防
6.1 糖尿病足的预防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是常见的引起慢性残疾的原因。因此,医护人员做到以下几点。①注意观察糖尿病足的蛛丝马迹,每日检查足的皮肤温度、皮肤感觉、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指动、足的外形、足部皮肤有无干燥、起泡、有无足外伤、指甲不正常等现象。②嘱患者保持足部卫生、每日温水泡足5~l0min,水温不超过40℃,不用刺激性肥皂。选择平整、圆头、柔软、透气好、大小适宜的平底鞋、避免趾甲的修剪,不宜超过趾实,亦不可将边缘修成有角度,以免损伤甲沟皮肤感染。③注意足部保暖、宜穿透气好、吸水性强、柔软暖和的纯棉制品,袜口不能太紧,不可直接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④每日坚持30~60min小腿和足部运动,经常足部按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何长久盘坐,交叉压腿及踝部。
6.2 眼睛的保健
①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血黏度,对糖尿病眼病相当的作用。②早期发现,尽早治疗,糖尿病患者至少应每年接受眼底检查,如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应增加检查次数,并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潜水。③发现视力改变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6.3 肾脏的保护
①适当限制饮水、食物不易过咸,以免因饮水过多而增加肾脏负担,也不可过食油腻,以防加重血管硬化。②每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肌酐,以观察肾功能情况,早发现,早治疗。③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用药。④如果发现尿蛋白、血肌酐升高时应及时询问肾内科医生如何用药。
6.4 预防感染
①合理控制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②保持口腔、皮肤卫生、会阴部卫生、勤擦洗、勤更衣。③根据季节气候变化时增减衣服,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减少去公共场所、观察有无与感染发生有关的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张金莹,杜良凤.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指导[J].职业与健康,2003,19(12):165.
[2]申桂菊.糖尿病运动治疗的教育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7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