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本脲合用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88例观察
2012-01-25朱亚珅
朱亚珅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唐河 473400)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大量研究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了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格列本脲等磺酰脲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胰岛细胞膜上有磺酰胺脲受体及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钾通道(lk(ATP))。当磺酰脲类药物与其受体相结合后可阻滞lk(ATP)而使k+外流减少,降低细胞膜电位,继而使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发胞吐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因而有降糖作用[1-3]。而按照中医理论学说,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我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9月,应用六味地黄丸合用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在本院就诊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男51例,女37例;年龄38~71岁;病程0~6月31例,7月~1年16例,1~3年14例。3年以上7例。对照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41~78岁;病程0~7月25例,7月~1年9例,3年以上5例。二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最新“WHO糖尿病研究工作组会议”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作用观察对象,并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消渴的诊断,作出中西医双重诊断。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择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淡盐水送服。西药格列本脲每日5mg,早餐前0.5h顿服。
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降糖、减肥,加强体育锻炼等,应用磺脲类或双呱类降糖药等,1月为1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消渴的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多次检查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2 结 果
治疗组治愈58例,显效28例,无效2例,有效率97.7%;对照组痊愈17例,好转34例,无效2例,有效率75%。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生疾病,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认为其发病初期多属阴热盛或气阴两虚,至晚期则出现气阴两兼瘀或阴阳两虚。肾阴不足,津不上呈,故口燥咽干,消渴。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临床上以2型糖尿病多见,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约为95%。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上单纯用西药降糖药治疗,不良反应大,复发病高,病程绵延,易变生它病。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为肾阴亏损、真阴不足、虚热内生而致。其治疗关键在于补阴以配阳,滋阴以清热,重在培补真阴[3]。六味地黄丸乃钱仲阳由《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枝、附子而成。方中重用味甘质润厚之熟地黄,滋阴养血,补肾精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固精敛气;山药既补脾胃以促运化,又益肾固精止遗,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为“三补“之药。肝脾肾三阴并补,但以滋补肾阴为主,由于肾阴亏损,虚热内生,故用泽泻、丹皮清泄肾火,并制熟地黄、山药之腻,使滋补而不腻滞留,其中丹皮以其寒性而制熟地黄、山茱萸之温,使补养肝肾而不助热;茯苓淡渗脾湿,并能健脾而助山药以益脾,共为“三泻”之药,共为佐药。综观全方,以“三补”药与“三泻”药相伍,以补治本,以泻治标,补中有泻,补而不腻,且“三补”药量大于“三泻”药量,说明其重在滋补三阴,尤以补肾为主。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2]。格列本脲为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其直接作用于β细胞,促进β细胞的增长,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释放,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滋肾养阴,降低血糖,互相为用,既提高了疗效,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1]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6.
[2]高汉森.方剂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
[3]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