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骨折的比较
2012-01-25程彦飞薄通文
程彦飞 李 霞 薄通文
(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莒南 276600)
指骨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闭合的指骨骨折多数可非手术治疗,而开放的指骨骨折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1-4]。我们就2004年5月~2011年6月的75例手外伤近中节指骨骨折行克氏针或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比较,分析其对骨折的复位和功能回复的影响,以便于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克氏针内固定组39例,平均年龄38岁,共68根指骨。接骨板组36例,平均年龄35岁,共42根指骨。两组资料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臂丛或指根阻滞麻醉下进行,部分使用止血带,术毕C行臂透视确定复位内固定满意。A组:尽可能使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8例闭合穿针,术后石膏固定20例,固定4周。于术后4~8周拔除克氏针,平均6.2周B组: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接骨板内固定,接骨板置于指骨的背侧,术后石膏固定12例,固定4周。6~13个月后取出内固定,平均10.1个月。分别观察骨折复位和对手功能的影响。
2 结 果
本组随访3~15个月,平均8.5个月。按照TAM系统评价法对手的功能进行评价。测量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远侧指间关节(DIP)屈曲度数和伸直欠缺度数,计算TAM=屈曲度数(MP+PIP+DIP)-伸直欠缺度数(MP+PIP+DIP)。评价标准:优,活动范围正常,TAM>220°;良,TAM为健侧的75%以上,200°-220°:中,TAM为健侧的50%以上,180°-199°;差,TAM为健侧的50%以下,<180°。A组优30例,良4例,中3例,差2例;B组优15例,良10例,中6例,差5例。经统计学Ridit分析检验,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手部骨折治疗的目标
掌骨和指骨骨折是常见的手部骨折,其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解剖复位骨折并适当的固定,达到早期的骨愈合,早期的功能锻炼,避免畸形及肌腱的粘连,恢复手的灵巧性。手部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克氏针、钢丝、螺丝钉和小型接骨板,用哪一种材料及用什么方式进行固定,需根据手部骨折的类型和修复要求来决定。在这里主要讨论比较分析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
4.2 两种内固定剂方法的优缺点
使用克氏针作手部骨折的内固定,其操作简便,如适应证的选择和固定的方式得当,对手部大多数不同类型的骨折都能达到可靠的固定效果,术中可以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可经皮应用,部分患指可以闭合穿针。其缺点是: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用克氏针施行内固定后,部分病例尚需使用辅助的外固定物,如石膏托或小夹板等固定4-6周。接骨板对掌、指骨骨折可以提供稳固的固定,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加速骨折愈合的时间,同时允许伤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关节僵硬发生的机会。但在骨折愈合后需要再次手术取出钢板或螺丝钉,而小型钢板又直接固定在骨骼的表面,占据一定的体积,手部掌、指骨与四肢长管状骨相比,它们比较短小,骨折后虽然容易在直视下整复,但要在整复后维持骨折在良好的位置下并作螺丝钉或接骨板固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手部螺丝钉或接骨板如应用不当,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如用过长的螺丝钉固定关节内骨折,螺丝钉穿出关节面,造成关节面的磨损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又如用太短的接骨板固定骨折,将会降低内固定的牢固程度,在手部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接骨板螺丝钉松脱,骨折将发生成角畸形。再如螺丝钉被拧人骨折间隙,将会引起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的严重后果。开放性骨折因多合并软组织损伤限制了其使用。
通过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骨折的比较,认为使用克氏针作手部骨折的内固定,其操作简便,对手部大多数不同类型的骨折都能达到可靠的固定效果,相对于接骨板有明显的优势,并能缩短治疗周期。实际操作中我们建议:①为了控制骨折旋转移位以及提高固定的牢固程度,克氏针的数目一般不少于两枚,针的两端均应位于皮质内。②尽可能采用顺行穿针,闭合骨折能闭合穿针最好,开放骨折及闭合骨折需减少剥离,保护骨折的血运及降低肌腱粘连的风险。③克氏针的尾部,通常保留长约0.5cm外露于皮肤外,便于在骨折愈合后拔除。术后克氏针尾部周围的皮肤需注意保持清洁,以免引起克氏针孔感染除。④及时复查,骨折牢固愈合后,早期拔除克氏针,减少因固定时间过长,引起关节僵硬。⑤早期功能锻炼,加强术后康复指导及随访。
[1]李贵存,赵林,侍德.手部功能评定标准专题讨论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0,28(8):478,566.
[2]顾玉东.如何治疗手部骨折-评AO微型钢板的应用价值[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2):65.
[3]Prokop A,Jubel A,Helling HJ,et al.Treatment of metacarpal fractures[J].Handchir Mikrochir Plast Chir,2002,34(5):328-331.
[4]Klein DM,Belsole RJ.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carpal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injuri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375(1):1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