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2012-01-25杨红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
关键词:药物性胆汁肝病

杨红洁 王 霖

(1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科,云南 昆明650011;2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科病理科,云南 昆明 650011)

药物性肝损伤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既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人或原来就肝病基础的患者。近年来随着新药及各类保健品的逐增多,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呈逐年增多趋势。据有关报道,有600多种药物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我们对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011年10月31日收治的7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病规律及特征,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昆明市第三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收治的7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中两例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年龄最大为44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29岁,女性27例,男性45例,男女比例为1∶0.6。

1.2 诊断方法

①病前1~8周或更长时间内有明确用药史。②部分患者有发热、皮疹。③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6%。④有肝实质细胞损害或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肝炎或黄疸,部分患者原有肝病基础如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脂肪肝、血吸虫肝病,但服药前检查肝功能正常。⑥停用药物即好转[2]。⑦肝活检示小叶一带为主肝细胞小泡性脂变、色素颗粒沉着、嗜酸性粒细胞在肝窦内积集、毛细胆管淤胆、肝细胞凋亡、kuffer细胞内吞噬色素颗粒、肝细胞空泡核变性、肉芽肿性炎、纤维隔形成等。

1.3 诊断标准

按照Maria药物性感损害(1997年)诊断标准[3]。

2 结 果

2.1 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构成比

自服不明成分中药者36例,占50%,服用多种抗生素者16例,占22.2%,服用抗结核药8例,占11.1%,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者4例,占5.6%,服用不明成分治疗胃病药者3例,占4.2%,因患恶性肿瘤化疗者2例,占2.8%,持续服用某保健药品半年3者例,占4.2%。

2.2 实验室检查

转氨酶升高者72例,占100%,胆红素升高者72例,占100%;r-谷氨酰转酞酶(GGT)升高者21例,占29.4%;硷性磷酸酶(ALP)升高者18例,占25.0%;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者3例,占4.2%;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者1例,占1.47%;末梢血酸性粒细胞升高者60例,占83.3%。

2.3 治疗

立即停用已知或可疑的致病药物,加强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状况,加强营养、排毒、保肝治疗等,对于肝损伤较重的患者采用人工肝治疗。

2.4 预后

药物性肝损伤一般预后良好,但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3 讨 论

药物性肝损伤可在各年龄发病。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本文资料显示,中药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占50%),其它种类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与文献报道相符[4]。长期以来,人们观念中认为中药安全,没有副作用,因此,中医中药在我国比较受广大老百姓欢迎,尤其近年来掀起的回归自然潮流,人们认为自然的最好,中药是自然的是无害的。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中草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来自千百年来的经验,而不是临床药理和毒理试验。在中草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药物误选、保存不当、污染等[5]。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保健药品市场混乱,滥用保健药品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也曾有过报道。本文中有一例曾服用某保健药品一年半之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想让自己更健康,因而不少人认为服用保健药品是拥有健康的一条捷径。殊不知保健药品,也很少作过药理试验,对其存在的毒、副作用了解也是不多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近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人数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诊断方法的进步,但对其病因一直尚未阐明。对于本文资料中显示的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我们认为与滥用药物有关。2例患者常期服用中药,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实验室检查示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肝活检示小叶间胆管上皮萎缩等特异性表现。PBC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种,以肝内小叶间胆管损害为主的胆汁淤积性疾病,病因目前认为与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实验室检查以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r-谷氨酰转酞酶(GGT)升高、硷性磷酸酶(ALP)升高为主,肝活检是确诊的唯一方法[6]。本文中的,3例PBC患者因常期服用中药,中药及其代谢产物成份较为复杂,有的成份可能正好与自身抗原结构相似,构成一种“分子拟态”,使得机体针对药物的免疫应答同时作用于自身组织而产生自身抗体,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7]。所以“逢药三分毒”,这提醒我们警惕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强用药规范的意识。

[1]张爱玲,赵崇瑜.药物性肝炎47例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12(6):334-335.

[2]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3]陈成伟.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J].肝脏,2007,6(1):49-50.

[4]赵金满,沙文阁,何成一.药物性肝病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0):613-614.

[5]王伟芳,陈一华.药物性肝损害及其预防[J].临床肝胆杂志,1993,9(3):124-127.

[6]张泰和,周晓军.实用肝脏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8.

[7]巫协宁,普善德.临床肝胆系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8

猜你喜欢

药物性胆汁肝病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