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Ⅰb2~Ⅲb期)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2012-01-25胡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
关键词:切除率栓塞宫颈癌

胡美玲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宜昌 443400)

子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的宫颈癌大约80%为浸润癌,其中95%左右为鳞癌,少数为腺癌和腺鳞癌[1]。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5~3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52.2岁[2]。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变阶段,应早期诊断从而早期治疗,因而细胞学检查尤为重要。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应用于宫颈癌术前或放射治疗前的辅助治疗,效果令人瞩目[3]。对于宫颈癌的介入疗效评价多以肿瘤大小,临床症状缓解等指标进行评估,而栓塞化疗后的肿瘤病理变化是评价疗效更客观的指标。本文通过对20例宫颈癌(Ⅰb2~Ⅲb期)患者的栓塞治疗进行临床评价的同时,还对13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再行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对手术标本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与未进行介入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期对治疗效果作进一步客观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行动脉栓塞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年龄30~68岁。 按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b2期5例;Ⅱa期2例,Ⅱb期3例;Ⅲa期6例,Ⅲb期4例,其中鳞癌17例,腺癌3例。对照组选择2005-06以前连续20例Ⅰb2~Ⅲb期未行介入治疗的宫颈癌病例资料,Ⅰb2期6例;Ⅱa期2例,Ⅱb期2例;Ⅲa期5例,Ⅲb期5例。其中鳞癌18例,腺癌2例。

1.2 介入治疗方法

介入术前常规准备。采用seldinger技术,对髂内动脉进行造影,了解子宫动脉的开口及肿瘤的血供情况,选择4~5Fcobra导管,在髂内动脉前干灌注2/3的药物,再进入子宫动脉灌注余下的1/3,而后栓塞子宫动脉。对于鳞癌采用BOMP方案,即平阳霉素(BLM)+长春新碱(VCR)+丝裂霉素(MMC)+顺铂(CDDP)。对腺癌则采用VPC方案,即VCR+CDDP+CTX。栓塞剂均采用300~500μm的明胶海绵颗粒。术后常规水化、碱化、止吐等处理,每周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监测,Ⅱb期及Ⅲ期肿瘤患者于第一次介入治疗4周后再行二次介入治疗。

1.3 疗效评估及后续治疗

依据WHO评价标准,完全有效;部分有效;无变化;进展等四项指标,对20例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评估,符合前两者为临床有效。对于已行介入治疗的Ⅰb2期和Ⅱa期患者3周左右选择子宫切除及盆腔清扫;对于Ⅱb期以上肿瘤行二次介入治疗后依据肿瘤缩小的程度,宫旁浸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切除。对于不能手术者采用放疗或放化疗。

2 结 果

2.1 患者动脉栓塞及后期情况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后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判断5例完全有效,10例部分有效,无进展病例出现,临床总有效率达75%(15/20)。7例Ⅰb2~Ⅱa经介入治疗3周后选择了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其中Ⅰb2 期5例,手术治疗率100%(5/5)Ⅱa期2例,手术治疗率100%(2/2);3例Ⅱb期患者经二次介入治疗后亦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率100%(3/3);10例Ⅲ期患者二次介入治疗后有3例得到缓解并成功手术,手术切除率30%(3/10),余下7例选择放疗或放化疗。对照组20例中有8例Ⅰb2~Ⅱa选择子宫手术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其中Ⅰb2 期6例,手术切除率100%(6/6),Ⅱa期2例,手术切除率100%(2/2);Ⅱb期2例及Ⅲ期10例均选择放疗或放化疗,Ⅱb期未行手术切除治疗,Ⅲ期患者更无一例手术切除可能性。两组病例对比治疗组Ⅱb期及以上晚期肿瘤手术切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Ⅱb期手术切除率100% ,Ⅲ期手术切除率30%,对照组Ⅱb期及Ⅲ期均未行手术切除。

2.2 对行介入后手术标本的病理观察

见肿瘤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其中4例肿瘤细胞完全坏死,达到组织学痊愈标准;在残留癌细胞的病例中,也出现了癌细胞的明显肿胀、疏松等形态学变化。经动脉栓塞术后与未行动脉栓塞术的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阳性、脉管腔隙侵犯及卵巢转移的病例比分别为2∶6、1∶3、2∶8、1∶3。可见经介入治疗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阳性、脉管腔隙侵犯及卵巢转移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2.3 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

4例出现轻微发热,其余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下腹痛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在1周左右缓解、消失,无明显肾脏、神经系统等毒性反应及异位栓塞出现。

3 讨 论

宫颈癌从大体观分为四型,即糜烂型、内生型、外生型、溃疡型。扩散方式主要有局部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宫颈癌系局部进展型肿瘤,主要有子宫动脉颈支供血,而且原发灶与局部浸润灶均较长时间局限于盆腔内,是实施宫颈癌髂内动脉前干及子宫动脉进行化疗栓塞的解剖学基础。在髂内动脉前干灌注2/3的药物,再进入子宫动脉灌注余下的1/3,而后栓塞子宫动脉,可使肿瘤组织首先获得一个较高的峰浓度,随之而来的栓塞剂中的药物可使肿瘤组织内的抗癌药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有利于癌细胞的持续杀伤,同时栓塞还可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Ⅰb2~Ⅲb期宫颈癌由于存在宫旁组织浸润,周围脉管癌栓,淋巴转移等病理风险因素,单纯手术或放射治疗疗效不理想[4]。介入治疗不仅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还能降低淋巴结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率,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5]。宫颈癌晚期如发生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则明显降低,肿瘤的淋巴转移依赖于新的淋巴管生成,肿瘤细胞分泌的VEGF-C等是淋巴管生成的促进因子[6]。介入治疗后可有效降低肿瘤细胞分泌VEGF-C,从而抑制淋巴管形成,减少淋巴转移,同时还抑制肿瘤腔隙侵犯,手术切缘阳性明显降低。Ferrandina等[7]资料显示术前辅助性放化疗可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等肿瘤病理学风险发生率。

总之,动脉内栓塞化疗作为治疗宫颈癌的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肿瘤的病理学风险,并提高晚期肿瘤的可切除率,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陈惠祯,蔡红兵,汪兰萍.简明妇科肿瘤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0-90.

[2]陈春林,刘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

[3]陈春林,刘萍.血管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2):1385-1386.

[4]Kodama J,Seki N,Nakamura K,et al.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hologic parametrium-positive patients with stage ⅠB-ⅡB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by radical surgery and adjuvant therapy[J].Gynecol Oncol,2007,105(3):757-761.

[5]文晓燕,任峰奇,王毅,等.宫颈癌介入治疗后手术疗效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7):854-856.

[6]Su J L,Yang PC,Shih J Y,et al.The VEGF-C/Flt-4 axis promotes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 cell[J].Cancer Cell,2006,9(3):209-223.

[7]Ferrandina G,Fanfani F,Ludovisi M,et al.Is frozen section analysis of peluic lymph nodes accurate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administered preoperative chemuradiation[J].Gynecol Dncol,2008,108(1):220-225.

猜你喜欢

切除率栓塞宫颈癌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Survivin、NF-кB和STAT3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