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01-24章鸣明曹召伦顾晨龙

卫生软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初中生社交

章鸣明,曹召伦,顾晨龙,汪 凯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逐年增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留守儿童是指年龄18周岁以下,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时间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1]。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问题行为突出[3]、社会适应能力较低[4],其中,处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问题更为突出。社会适应,是指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从而使个体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5]。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对他人和社会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6~7]。所以,对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对儿童本人、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特点及影响因素的调查,讨论对该群体社会适应不良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并为心理辅导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效果评价标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安徽省某县农村地区,随机抽取该县2所农村中心学校的七年级6个班、八年级6个班的在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社会适应不良量表(SOC),满分27分,得分越高提示社会适应能力越低[8];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满分20分,得分越高,社交焦虑越严重[9];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总分36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10];农村初中生背景调查问卷,自行编制,包括姓名、年龄、年级、性别、是否留守、父母打工情况等。

1.2.2 测评方法

经校方协调同意,由班主任协同课题负责人统一进入班级,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时间为90 min。

1.2.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F检验)、事后检验(LSD)、相关分析。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4份,收回604份,剔除空白、残缺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 582份,有效应答率96.36%。被试的年龄为12~17岁,年级、性别、留守方式分布见表1。

2.1 不同年级和留守情况SOC得分比较

对不同年级和打工情况的SOC得分进行3(组别:非留守、一方打工、双方打工)×2(年级:七年级、八年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主效应显著(F=6.479,P<0.05),七年级得分低于八年级。父母打工情况主效应显著(F=11.795,P<0.01),事后检验LSD发现,非留守组与一方打工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留守组得分低于双方打工组,差异显著(P<0.01)。双方打工组得分低于非留守组(P<0.01)和一方打工组(P<0.01),差异显著(见表2)。

表1 被试的年级、性别、父母打工情况(人)

表2 不同年级和父母打工情况SOC量表得分(± S)

表2 不同年级和父母打工情况SOC量表得分(± S)

留守方式 七年级 八年级非留守 12.22±4.56 13.17±4.87一方打工 12.64±4.70 14.25±5.47双方打工 14.45±4.52 15.27±5.07

2.2 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

2.2.1 团体活动参加情况对SOC得分的影响

对七、八两个年级SOC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七年级团体活动的主效应显著(F=4.076,P<0.05),事后检验(LSD)发现,经常参加组得分低于从不参加组(P<0.05)和偶尔参加组(P<0.05),差异显著。八年级团体活动的主效应显著(F=6.876,P<0.01)事后检验(LSD)发现,经常参加组得分显著低于从不参加组(P<0.01)和偶尔参加组(P<0.01),差异显著,见表3。

2.2.2 与父母联系频率对SOC得分的影响

对两个年级 SOC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七年级联系频率主效应显著(F=7.799,P<0.001),事后检验(LSD)发现,每周一次组的得分低于半年一次组(P<0.001)和半年以上组(P<0.001),差异显著。八年级联系频率主效应不显著(F=2.299,P>0.05)(见表4)。

表3 不同团体活动参加情况的SOC得分(± S)

表3 不同团体活动参加情况的SOC得分(± S)

同年级与另外两组相比 * P<0.05,** P<0.01

年级 从不参加 偶尔参加 经常参加 F值七年级 15.28±4.76 14.21±4.58 12.40±4.54* 4.076*八年级 16.64±4.94 15.48±5.12 12.19±4.73** 6.876*

表4 不同联系频率的SOC得分(±S)

表4 不同联系频率的SOC得分(±S)

与半年一次及以上组相比 *** P<0.001

年级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半年一次 半年以上 F值七年级 11.59±4.27*** 13.38±4.49 14.46±4.46 15.86±4.67 7.799***八年级 13.98±5.25 15.17±5.28 14.71±5.22 16.91±4.60 2.299

2.3 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情绪因素

2.3.1 社会适应能力与情绪水平的关系

情绪水平与SOC得分相关结果显示:七年级组和八年级组的SOC得分与SASC总分和DSRSC总分正相关(P<0.01),见表5。

表5 社交焦虑、抑郁水平与SOC得分的相关分析(r值)

2.3.2 不同年级、留守方式对情绪水平的影响

对不同留守方式和年级的初中生社交焦虑水平进行2(组别)×2(年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主效应显著(F=9.410,P<0.01),七年级得分低于八年级,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不显著(F=0.018,P>0.05),非留守与留守组之间得分无差异,见表6。

表6 不同年级、留守方式的SASC得分(± S)

表6 不同年级、留守方式的SASC得分(± S)

组别 七年级 八年级非留守组 5.98±3.76 7.44±3.61留守组 6.32±3.60 7.02±3.59

对不同留守方式和年级的初中生抑郁水平进行2(组别)×2(年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主效应不显著(F=0.04,P=0.842),七、八年级得分无差异;组别主效应显著(F=8.318,P=0.004),非留守组得分低于留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

表7 不同年级、留守方式的DSRSC得分(± S)

表7 不同年级、留守方式的DSRSC得分(± S)

与留守组相比 **P<0.01

组别 七年级 八年级非留守组 11.32±3.73** 11.42±3.41**留守组 12.52±4.31 12.38±4.28

3 讨论

在农村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总体发展水平上,本研究发现以下特点:①父母打工方式。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社会适应能力低于非留守组和一方打工组,而非留守组与一方打工组的社会适应能力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了父母的关心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十分关键。但是父母其中一方的缺失在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上还不足以造成显著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夫妻双方应尽量避免同时外出打工,最好能有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②年级因素。七年级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八年级,且差异显著,说明了接近青年期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着问题,这与青年期的到来有一定的关系。

在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上,本研究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关:①团体活动参加情况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的社会适应能力要高于参加较少的。首先,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了亲近社会行为,决定了团体活动的参加情况;其次,较多地参加团体活动有助于社会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学校应创造各种团体活动的机会,并鼓励同学参加,通过团体活动的参加来促进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②七年级留守初中生与父母联系频次对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联系频次高的,社会适应能力要高于联系频次低的。在八年级组,这种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早期到来,个体的友情开始发展,逐渐取代亲情成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这个时候,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开始减弱,而朋友对子女的影响开始加强。所以,对于低年级留守儿童的父母来说,应当与留守家中的子女保持稳定的、频繁的联系,这有助于体现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虽然外出打工造成了亲情的缺失,但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与子女保持联系能起到弥补亲情缺失的作用。

在留守初中生的情绪水平上,本研究发现以下几点:①社会适应能力与情绪水平关系显著,社交焦虑水平、抑郁水平越高,社会适应能力越低,说明异常情绪体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负面影响,这与一般人群相同。②在社交焦虑水平上,八年级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七年级,说明社交焦虑水平受年级影响显著。青年期的到来使留守初中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提高,这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③留守初中生的抑郁水平相对较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1]。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缺乏父母的关心而导致亲情缺失,容易使儿童体验到孤独感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相对较低,急需得到重视和心理干预。在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干预过程中应考虑抑郁水平的影响。现有的心理干预方法,对异常情绪的干预均有一定的效果[12~13],可以选择性使用。

由于本次研究使用的工具对测量对象的年龄和文字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所以未能调查农村留守小学生。将来的研究中,应扩大年级范围,扩展研究对象,以求取得更加全面的资料。

[1]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157(3):60-65.

[2] 黄艳苹,李 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69- 6711.

[3] 郑显亮,张 杰.皖北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21- 1221.

[4] 郝 振,崔丽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5):1199-1201.

[5] 林崇德,黄志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 李冬梅,雷 雳,邹 泓.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0-156.

[7] 陈建文,王 滔.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3):34-39.

[8]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9]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

[10] 苏林雁,王 凯,朱 焱,等.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547-549.

[11] 高文斌,王 婷,刘正奎,等.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3):238-260.

[12] 黄慧兰,刘新民.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5):324-327.

[13] 孙丽君,冯 维.青少年抑郁干预研究新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4001-4003.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初中生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社交距离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