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地震现场应急宣传模式探讨*——以盈江5.8级地震和缅甸7.2级地震为例

2012-01-24周桂华石静芳杨子汉

灾害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盈江县防震减灾

周桂华,石静芳,杨子汉

(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

0 引言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是国家对居民施加影响,使其增强忧患意识和应急准备意识、掌握自救互救必备常识和基本技能、减少灾害的重要手段。地震应急宣传作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极其重要。2011年盈江5.8级地震发生后,云南加强现场宣传力量,地震前方指挥部成立宣传组开展现场应急宣传工作,丰富了现场应急宣传的内容,并在紧随其后的缅甸7.2级地震中得到了很好的沿用。在这两次地震中,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向灾民发放地震知识手册、防震避震措施、自救互救传单、挂图和光盘等,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讲都过于单一,因此,系统研究地震应急宣传体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长效的地震应急宣传机制,对于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11年云南盈江5.8级地震和缅甸7.2级地震现场宣传实践为基础,分析了云南省地震应急宣传的现状和特点,研究现场应急宣传内容及模式,规范地震现场宣传工作,探讨现场应急宣传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措施。针对目前云南地震应急宣传的现状和特点,从规范机制,编制方案、设计流程、优化管理等几方面初步建立起符合云南地震现场实际的应急宣传模式,为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地震应急宣传体系和搭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平台奠定基础,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现状介绍

1.1 现场应急宣传概况

1.1.1 盈江5.8级地震现场应急宣传概况

2011年3月10 日12:58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境内发生5.8级地震,震后宣传组接到通知随地震前方指挥部分2批次立即出发赶赴现场,于当日午夜2时前到达现场指挥部,参加了盈江地震现场指挥部第一次会议,按要求并根据工作需要,宣传组5人的工作兵分两路展开:摄制报道组两位同志负责随指挥长一行视察灾情,收集灾情信息,摄制采集现场资料图片。宣传报道组三位同志负责现场地震宣传工作。11-12日深入盈江县中心广场、盈湖广场、盈江县医院、盈江县民族中学、盈江县一中、城区灾民安置点、盈江县水利局、盈江县农场总部、盈江县农场1队、平原镇集市、勐盯村、姐满村、户回村、户蚌村、贺费村等地和受灾点宣传讲解防震避震基础知识,应急救援常识、自救互救知识等。共发放传单近50 000份,手册3 100本,图片300多套。其间得到了包括德宏武警边防官兵、学生、村干部、村民等超过200位以上志愿者的支持和协助。共走访了近20个受灾点,收集灾情信息若干,编报宣传工作简讯3篇,采集现场灾情和工作图片近百张。为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普及灾民自救互救知识和保障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1.1.2 缅甸7.2级地震抗震救灾宣传工作概况

2011年3月24 日21:55缅甸发生7.2级地震,震后宣传组4位同志随云南省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于当晚23:30出发,于25日5:00左右抵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景洪市,随即参加了现场指挥部第一次工作会议。按要求并根据工作需要,宣传组4位同志于25-26日分组开展工作,摄制报道组随指挥长一行视察灾情,收集灾情信息,摄制采集现场资料图片,共走访考察了17个受灾点,提供指挥部工作信息7则,图片29张。科普宣传组共走访了20个受灾点,发放宣传手册11 400册,宣传图片13 600套。完成宣传组工作简讯第1期、第2期的编写上报,采集照片百余张。科普宣传工作得到了包括勐海县医院院长、勐海大益茶厂厂长和厂长助理、勐海一小校长、勐混镇党委书记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勐海大益茶厂,数百名职工利用工作中间休息时间协助开展工作,领取并帮忙发放宣传资料;在勐混镇镇政府,党委书记当场安排人员帮忙分送资料,确保宣传资料及时送到当地受影响的乡民手中。27日,按照26日晚现场指挥部第三次工作会议要求,现场宣传组配合西双版纳州政府在景洪市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共发放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知识手册6 000本,地震知识挂图3 000余套,摆放科普宣传展板10余块,提供现场工作图片20余张,发布指挥部工作信息3则,完成宣传组工作简讯第三期的编写上报。云南电视台、西双版纳州电视台、西双版纳州广播电台、西双版纳州报4家媒体对该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本次现场宣传组的工作为稳定受影响地区社会秩序、普及灾民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和保障抗震救灾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2 主要问题和收获

通过盈江5.8级地震和缅甸7.2级地震两次地震现场应急宣传实践,结合日常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对灾区实际和现场应急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从灾区实际看,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网络滞后,日常的科普宣传不到位,导致大部分灾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与防御地震灾害的需要存在明显的差距。包括普遍缺乏建筑抗震意识,缺乏地震应急意识,缺乏科学避震意识,缺乏鉴别地震谣传的意识,缺乏自救互救知识,缺乏心理救援知识等。从现场应急宣传工作实际看,由于是刚处于此项工作的起步和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还是存在宣传形式单一、方法机械呆板、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宣传深度广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下面就现场应急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宣传形式要立体多维

盈江5.8和缅甸7.2级地震中,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向灾民发放地震知识、防御措施、自救互救传单、小册子和挂图等,而所有的宣传资料都是事先印好的常规科普资料,地震发生后带到现场发放,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灾区实际情况。从手段和内容上来讲都过于单一,难以满足灾民的实际需求[1]。地震现场情况千变万化,交通、通信、供电、天气等都有可能成为地震应急宣传的障碍,大量的宣传资料在受上述相关因素影响后未必能及时、准确地发放,所以要尽量丰富宣传的形式,图文、影像、声音、移动通信、网络等都可以纳入我们的应急宣传计划,根据实际灵活调整使用,以使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在震时、震后可以配合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甚至手机等作为载体,向受灾地区多方位传播。这样灵活多样的传播渠道,对稳定公众情绪,开展高效、科学施救具有重要作用。

(2)宣传方式要结合实情、灵活机动

在两次现场应急宣传工作中,宣传工作得到大批志愿者、武警官兵、学校、医院、工厂领导、村镇干部等的支持和协助,让大量的宣传资料能及时到达灾民手中,灾民也乐于接受和配合。毕竟单靠宣传人员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宣传部门、地震部门、公安消防、武警官兵、学生志愿者、村镇干部等社会力量和资源,发挥本土优势,强化宣传效果。在盈江县医院,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借助导医台向来往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发放宣传资料,很多病人会在排队挂号、就诊和交费、取药的空隙仔细阅读和学习,时不时还会跑来咨询我们的宣传人员;在勐海大益茶厂,在厂领导的支持下,数百名职工利用下午16:00的20 min休息时间来领取宣传资料,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还带回一部分分发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主动成为义务宣传员,无形中扩大了我们的宣传范围,带动了社会层面更多人员的参与,同时这也是一个带动全民参与的有效途径。

(3)强化地方地震部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意识

地方地震部门直接面对当地民众,在日常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唤醒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向民众灌输防震减灾知识等方面易于取得较好的防震减灾实际效果。强化州、市、县地震部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意识,调动本土资源,广泛深入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能取得比较好的减灾效果。在勐海一小的走访工作中,校长向我们介绍学校这些年来经常不定期的举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邀请当地地震部门专家为全校师生做讲解;并在其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学校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确保师生们懂得科学应对地震灾害。而且,该校师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基本是人手一份,这与当地地震部门日常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发挥本土方便、快捷、及时的优势是分不开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3]和《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4]的推动,随着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实际需要,地震系统的各级领导对于防震减灾的科普教育工作会越来越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成绩和效果也会日益显著。

(4)结合实情,灵活编制、选取和拓展宣传的内容和领域

震后,在遭受物质损失的同时,人们往往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会发生认知、行为和生理变化,如悲伤、焦躁、易怒、思维迟钝、紧张、恶心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加以控制,不对一部分敏感人群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疏导和治疗,人们就很难从心理创伤中得以恢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国外一些灾后救援经验告诉我们,对受灾者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救援,对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救灾行动的有序进行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盈江5.8级地震中,我们的宣传资料中首次加入了心理救援传单。该资料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盈江县卫生局共同编制,全称是《盈江县灾后心理援助自助手册》[5]。该手册从怎么应对地震后人们一般会有的反映,如何重拾信心、重建家园,担心地震会再度发生和反复回忆地震灾害场面怎么办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说明。该项内容的加入是对现场应急宣传的有益补充,从科普知识的硬性灌输到兼顾精神层面的心理救援工作的柔性拓展,丰富了宣传的内容和体系。

2 模式研究

笔者结合两次现场宣传实践,对地震现场宣传的知识点、宣传对象、宣传场地选取、宣传组织方式等进行了研究;设计制作模板化宣传单,以便一旦发生地震,快速编成针对性较强的宣传单;编制资料发放统计表和覆盖群体百分比图,便于分析汇总,提高效率,实现优化管理;建立机制、编写方案、设计流程、搭建现场应急宣传模式基本框架。

2.1 地震现场应急宣传内容(制作模板化宣传单)

2.1.1 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地震现场应急宣传有别于日常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日常宣传系统、条理、全面,但更偏重于单纯的科学行为,宣传内容相对单一和模式化;而震时宣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拓展和编制宣传内容和重点,比如补充介绍政府行为和民间救助情况等,引导正确的舆论,激励和鼓舞灾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安抚情绪,稳定社会秩序。除具有针对性、急需性、时效性外,还丰富了宣传的内容和内涵,既是科学行为,又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灾民更易于接受和支持。

甄选地震现场应急宣传内容,制作模板化宣传单,一旦发生地震,快速编成针对性较强的宣传单,灵活方便,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通过查阅汶川、玉树地震等相关资料,结合盈江、缅甸两次现场宣传实践,初步梳理、提炼出震时宣传灾民比较缺乏和急需的知识点。

2.1.2 模板化宣传单结构(提纲)

以盈江、缅甸地震现场应急宣传实践为基础,初步梳理、提炼出震时宣传灾民比较缺乏和急需的知识点,编制模板化宣传单,主要是体现其针对性与灵活性。结构方面主要是三大块:①基本情况介绍和人文关怀(据资料);②科普知识介绍(常规)[6],包括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科学鉴别地震谣传、建筑抗震(村镇)、强余震防范五个方面;③其它(可灵活编写的部分,如震后心理救援知识)等[6]。

2.2 地震现场应急宣传对象和场地选取

地震发生后,所有受影响地区的民众都是地震应急的宣传对象。但由于人员力量和条件所限制,只能根据当地实际,结合震区周边人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宣传对象和场地进行集中宣传,并最大限度地引导和培养广大民众自觉地传播科学的地震知识和信息的意识,充分发挥和挖掘蕴藏在广大民众中的自我传播的巨大力量和潜能。主要的宣传场地和对象如下。

(1)中小学校。中小学生是应对突发地震灾害事件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防震减灾教育的主体。要教他们懂得科学的应急避险方法,提高应对地震灾害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他们发挥科普宣传的辐射作用,积极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2)医院、工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灾民安置点。

(3)人员集中和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比如工厂、商场、大型超市。

(4)村镇、集市等。

2.3 现场应急宣传组织方式(流程设计)

在地震现场,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影响,快速普及应急避险知识,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手段,安抚情绪和稳定民心,宣传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

建议沿用盈江5.8级地震和缅甸7.1级地震应对模式,成立现场宣传组,明确相应的职能职责。宣传组可按摄制报道和科普宣传两个部类开展工作,成立若干小组,建立各小组间协调、高效的联动机制。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随指挥长视察灾情,摄制采集报道现场情况(会议);布点发放宣传资料(手册、传单、挂图、光盘);随机讲解地震知识(现场答疑、培养义务宣传员);采集灾情和现场工作图片(图片资料);统计、汇总工作情况(走访点、资料量、覆盖面);及时整理报道(上网、工作总结)。

(2)设计流程,分级管理

参考以往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流程图。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地震现场应急宣传流程图

(3)方式方法的完善和遴选

悬挂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标语、播放《防震避震常识》等声像资料[7];设立咨询台答疑解惑;重灾区和人口密集区集中宣传;走村串户分散宣传;发动志愿者积极参与该项工作;调动当地防震减灾力量协助工作;协调争取当地政府、宣传部门、公安消防、武警官兵等社会力量和资源的支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灵活变换宣传方式。

2.4 现场应急宣传管理方式(编制统计表、百分比图)

为规范管理、量化工作、提高效率,应及时统计应急宣传材料发放情况,并制作相应统计图(图2、图3)。从图2、图3可以看出,应急宣传主体是中小学生,这很好地反映了应急宣传的群体需求[8]。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之具备基本防灾素养,提升对灾害的认识,了解灾前准备和紧急应变的重要性。且能够在灾害发生时,选择及时合宜的应变措施来减轻可能的灾害和保护自身安全[9]。中小学生处于人口密集场所,加之年龄、认识水平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成为地震灾害中的脆弱群体。加强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其防震减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有助于实现全民自觉的防御灾害,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2 盈江5.8级地震应急宣传覆盖群体百分比

3 缅甸7.2级地震应急宣传覆盖群体百分比

3 结论与探讨

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汶川地震很多案例表明,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如何在地震现场做好应急宣传,提升我们现有的服务力量,让灾区群众最大化受益,笔者从事前、事中及事后几个方面提出思考与探讨。

(1)数据资料的活动模板管理,高效灵活,实现集约化管理。

现在,我们都在强调要有危机处理意识,要有事前防范措施,要有应急管理机制,其实对现场应急宣传工作同样适用。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提前有一些应急措施和办法,如预案、模板、流程、资料等的准备工作,当灾害发生时,可以临危不乱、章法有序地开展工作。例如,活动模板可以根实际情况灵活编排,及时补充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向公民和社会的宣传救助工作中,利用本身的专业优势,向社会宣传致灾机理,解释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各种应对办法和防范措施,增强民众战胜危机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共同抗击灾难的社会环境。

(2)数据资料集成、优化管理,提高利用率。

应急宣传现场情况复杂多变,由于地震涉及的泛围比较广,应急宣传又特别讲究时效性,在同一时间需要选取的宣传点不止一个,还要分组进行。而各组的情况又需要及时汇总分析。比如有些点由于人多,或是灾民的减灾意识不强、基础知识薄弱等原因需要再进一步加强力量,而有些点由于交通、天气等原因需要调整方式方法等。所以,数据资料要集成,当天晚上一定要对当天的工作集成汇总,趋利避害,以便统一调控。

(3)建立现场应急宣传数据库,及时归档,兼顾灵活性与有机性。

目前,地震现场应急宣传工作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除了固定的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展板、现场咨询外,基本上每一次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单纯地为完成任务而任务,既不能承前启后,也不能系统地进行分析比较。其实每一次现场应急宣传由于时间、震级、场地、灾区实际情况的不同等都有它的特点,启示和收获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将每一次现场应急宣传的成果建库,不仅利于分析比较,总结经验,更好地改进工作,还有利于资料存储,是对现场应急工作资料完备性和成果累积的有益补充。当然,这个主要是针对事后的整理提炼、归档。

(4)兼顾心理干预,帮助灾民早日走出心理阴影。

灾后心理救援,是指专业人员运用有效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缓解灾难后各类相关人员的心理、生理反应,预防异常精神病理症状的发生。心理干预和救援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后,当地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展开了全面、有效的心理救援行动。在我国,比较专业的灾后心理危机服务基本始于1980年代末。从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的心理创伤干预工作开始,在此后所有重大灾难后我国都相应开展了心理救援工作。汶川大地震后,对幸存者、救援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心理干预引起各方的普遍重视。曾主持并亲自参与集集大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金树人教授在给国内近十所大学的同学开办的“心理救助”讲座中指出[10]:“震后心理干预必须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如果灾区的心理救援队伍能建起一个团队合作的平台,充分掌握各种翔实的数据后展开救援,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安身后再安心,心理救助与拯救生命一样不容忽视。”现场应急宣传工作结合心理救援同时开展和进行,能更全面科学地帮助和指导灾民,能进一步丰富现场应急宣传的内涵和影响力。

简言之,现场应急宣传在地震灾害中能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对于增进灾区群众的信心和勇气,鼓舞救助者的斗志和力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灾区震时及其后恢复重建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1]姚迪.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思考[J].灾害学,2009,24(2):134-1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S].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

[3](2006-2010-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EB/OL].(2006-03-20)[2011-11-11].http://www.gov.cn/jrzg/2006-03/20/content_231610.htm.

[4]国科发政字〔2007〕32号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08-02-05)[2011-11-11].http://www.gov.cn/ztzl/kjfzgh/content_883813.htm.

[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盈江县卫生局.盈江县灾后心理援助自助手册[R].2010

[6]张勤,高亦飞,高娜,等.城镇社区地震应急工作模式的建立[J],灾害学,2010,25(3):130-134

[7]聂文东,刘学敏,张杰平,等.城市和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手册和挂图的设计与编制[J],灾害学,2011,26(2):107-113.

[8]张英,王民,谭秀华.灾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灾害学,2011,26(1):109-117.

[9]文彦君,周旗,桑蓉.城市中学生地震灾害感知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石油中学为例[J].灾害学,2010,25(4):78-83.

[10]金树人.震后对幸存者心理救援的重要性[EB/OL].(2008-05-29)[2011-01-11].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zhcj/2008-05/29/content_15538832.htm.

猜你喜欢

盈江县防震减灾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家庭防震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瑞丽大盈江允燕山景区段湿地公园概念规划研究
对盈江县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