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临床药理及毒副作用
2012-01-24侯永弘
侯永弘
(易门县中医院内二科,云南 易门 651100)
胺碘酮(amiodaron)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广泛应用,它可以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它能维持窦性心律正常,避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等的发生。但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药有多种药物毒性,应该重视。近年来,由于新药决奈达隆(Drenedarone)和伊曲利特的临床使用,特别是决奈达隆的分子式与胺碘酮相似又不含碘,副作用相对较小,同样具有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取代胺碘酮之势。但胺碘酮作为一个经典老牌抗心律失常药物,还会继续在临床上使用,了解其药理及毒副作用,可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胺碘酮,或优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参考。
1 药代动力学
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体现在:①吸收:胺碘酮口服时吸收不够彻底,单次口服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有50%。食物能够增加吸收速度,所以建议胺碘酮口服时最好与食物一起服用[1]。②分布:胺碘酮的蛋白和脂肪结合率>98%,而且具有特强的脂溶性,在细胞膜的分布最为集中,脂肪细胞、肺和心脏尤其集中[2]。③代谢:胺碘酮主要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CYP)3A4、CYP2C8、CYP1A2、CYP2D6和CYP2D19在人体肝脏转化为去乙基胺碘酮而被消除,但不同的CYP对胺碘酮的代谢强度也不一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3],从而可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④排泄:胺碘酮大部分经胆汁得到排泄。单次给药的半衰期为18~36h,多次给药半衰期更长[4]。胺碘酮的肾脏排泄很少[3],所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时没有必要调整剂量。
2 药效学
胺碘碘属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有抑制心房、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减低窦房结自律性的特点。静脉滴注时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一般情况下不会抑制左心功能。药理学特性:有广谱抗心律失常及抗心绞痛作用。
3 毒副作用
3.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胺碘酮可导致心律失常,虽然发生概率较小,但往往一旦发生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詹中群等[5]报道8例口服常规剂量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时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康成方[6]报道胺碘酮致心博骤停死亡2例。
3.2 肺毒性
胺碘酮肺毒性缺乏特异性,在早期一般表现为可逆性肺损害,停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即可,但严重的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却有可能是致命的。长期用药肺纤维化的发生率约为1.4%~5%[7]。肺毒性的早期表现可以类似于慢性心衰,应高度警惕。
3.3 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较常见,若仅有轻度化验异常,可加强监测而不需要特殊处理。甲减用左旋甲状腺素易于治疗,使TSH正常化。遇到甲亢时处理较棘,主要原因在于甲亢能加重房颤,或引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所以胺碘酮必须停用。
3.4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食欲下降和便秘,但是最为严重的反应是肝炎和肝硬化。胺碘酮引起的肝脏损害可能是致命的。
3.5 其他不良反应
胺碘酮还可引起皮肤、眼部、神经系统损害和凝血障碍等,可导致皮肤蓝灰色改变、末梢神经炎、睡眠障碍、小脑共济失调、角膜沉着、视神经炎等,有些病变与药量有关,减量即可减轻或消除症状。视神经炎是少见但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停药。
4 结 语
胺碘酮是一个以第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其药理特征复杂,作用多样,临床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性,故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大多不良反应经过减量或停药可以逆转,而重要脏器的毒性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近年来,由于新药决奈达隆和伊曲利特的临床使用,可能会对胺碘酮的临床应用产生影响。伊曲利特与胺碘酮一样同为以第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伊曲利特对钠和钙通道的作用是轻度激活而不是抑制,这使其在有效终止房颤和房扑后,不用或较少担心窦房结功能也被药物严重抑制而发生长间歇,甚至是较长的窦性停博。文献报道,转复心房扑动的有效率伊布利特为胺碘酮的7倍。决奈达隆的分子式与胺碘酮相似但不含碘,被誉为不含碘的胺碘酮,大大减少了由碘引起的药物对甲状腺、肺、眼的副作用[8]。了解了胺碘酮的药理和毒副作用,可为临床优选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参考。
[1]Meng X,Mojaverian P,Doedee M,et al.Bioavailability of amiodarone tablets administered with and without food in healthy subjects[J].Am J Cardiol,2001,87(4):432-435.
[2]Petr P,Verner M,Van Wyk CJ,et al.Amiodarone-excellent antiarrhythmic drug?(Happy end after 40 years of problems)[J].J Appl Biomed,2003,1(3):127-139.
[3]Ohyama K,Nakajima M,Nakamura S,et al.A significant role of human cytocchrome P4502C8 in amiodarone N-deethylation: An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contribution with relative activity factor[J].Drug Metab Dispos,200,28(10):1303-1310.
[4]Roden DM.Mechanism underlying variability in response to drug therapy:Implications for amiodaron use[J].Am J Cardiol,1999,84(Supp l.1):s29-s36.
[5]詹中群,李增高,殷跃辉,等.应用胺碘酮后尖端扭转室速8例分析[J].心电学杂志,2003,22(1):32-33
[6]康成方.胺碘酮致心博骤停死亡2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0(10):1587-1587.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会心律分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S].2008.
[8]郭继鸿.药物治疗房颤的若干临床问题[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9A):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