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2012-01-24谢华肖敏
谢华 肖敏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我国急诊医学作为医学新兴的专业二级学科有20余年历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急诊岗位工作者业务水平整体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国内急诊医学的健康发展,所以急诊专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在急诊医师专业化培养问题上进行探索,使急诊科医师培养经历了最初的人员不易固定、流动性大、急诊急救综合素质差到现在的人员固定,综合素质高的过程。现将初步探索和实践报告如下,以供探讨。
1 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发展过程
我院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2005年前慢速探索阶段,2005年至2010年快速发展阶段及2010年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1.1 2005年前探索阶段在这阶段,急诊专科医师培养过程中面临许多困惑,这与当时急诊科建制有关。急诊科医师主要任务是出诊、急诊科门诊及危重症患者抢救。由于没有急诊病房,不能系统处理及观察患者,并且单纯依靠门诊模式,无上级医师查房指导,急诊科医师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急诊科仅起到“通道”作用。再加上急诊科工作累、风险高,急诊医师在院内地位低,医师难以安心在急诊科工作。医院结合实际,对急诊医师实行的是新来医师,第1年门诊学习并参加急救技能培训,第2、3年急诊内外科医师分别参加大内科、大外科轮转培训,3年后年青医师回急诊科工作时,仍保持了在内外科轮转时的以单一疾病为中心的诊治方法 、思维方式及按疾病专业分科诊治的工作流程[2]。而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是以症状为线索、先救命后治病,救治过程中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和救治的时效性[3]。这样,青年医师在后来的急诊工作中又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改变轮转时养成的工作模式,以适应急诊工作特点,收效较低。此外,工作中急诊科医师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专业特长等方面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考核机制,导致急诊急救综合素质较差。因为这时期医师培养是以“全科医师”培养为主,急诊科医务人员无专业方向,缺乏专业归宿感,多数急诊人才都陆续转到专科,成为专科医师。
1.2 2005年至201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我院急诊科成立急诊病房,急诊科成立了院前-院内-急诊ICU一体化服务体系,并且随着病房的发展,急诊科形成了三大技术特色:中毒的救治、危重病患者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及多发伤的治疗。急诊科医师不再是“全科医师”,而是有不同亚专业的“专科医师”。这段时期急诊医师培训过程为:新来的急诊医师首先在急诊ICU病房进行1~2年培训,再参加大内科、大外科轮转培训,然后再到门诊工作,并制定轮转培训计划,定期病房及门诊轮转。科室根据个人爱好及科室发展需要,给每位青年医师选择亚专科,协助他们制定青年医师发展规划,选派到国内最好的相应专业进修学习。这段时期急诊科医师因有一定的专业归宿感,人员流动减少,急诊科人员开始相对固定。但在培养过程存在着不够规范情况,医师培养计划要根据科室人力情况进行调整,在人力资源较紧张情况下,则不能保证青年医师按时轮转及进修等。
1.3 2010年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2010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对专科医师的培养,建立了三级负责制度[4]。医院专门成立了住院医师培训机构,设在教学办下面,全面负责专科医师培养工作,采用基地主任负责制和指导老师培养制,具体进行专科医师培养工作。急诊科也专门设立急诊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主任,制定急诊专科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及考核计划,指导老师具体负责急诊专科医师培训。
接受专科培训的医师身份为本院职工和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体,针对培养对象具体情况,在总体培养方案指导下实行培养方案个体化[5]。对于本科毕业生,培训时间为3年。约一年半时间在急诊科轮转,轮转地点包括急诊ICU、院前急救、急诊科门诊、抢救室、观察室及输液中心。剩余一年半时间轮转科室包括呼吸内科、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麻醉科、中心ICU、放射科等科室。针对医学硕士及在职研究生,根据情况删减部分专科培训,增加急诊、麻醉及影像等科室轮转时间。期间给每位住院医师分配1~2名导师指导他们工作、学习,对他们发展进行规划,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根据培训计划,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需每周进行一次教学查房,每2周进行一项急救技能培训并考核。科室每周进行一次专业讲课,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授课。考核包括周考核、月考核和年度考核。周考核是要求住院医师每周填写日志式量化考核表,其中包括接待患者的数量、病历书写、诊治病种、操作、教学及学术活动等;月考核要求每月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以病例分析为主,目的 是培养正确临床思考能力。年度考核除要求住院医师提交全年日志式量化考核表外,还有专业知识笔试和临床技能考试,并进行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考核。
2 展望
建立急诊专科医师制将通过观念更新、人员重组,更充分地利用人才、设备资源,发挥其急诊专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急诊工作的整体技术水平,更好地稳定和壮大急诊医学专业人才队伍,这些都说明急诊专科医师势在必行。急诊专科基地由各地区急诊实力强、师资力量强的医院急诊科担任,负责进行本地区急诊人才培养,加强本地区急诊实力,培养的急诊人才能够临床实践与科研相结合,临床实践与教学相结合,为从事急诊工作提供一个高的起点,使急诊专科队伍加强。
但是,在急诊专业医师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急诊科发展历史问题,急诊科给医学生的印象为:累、压力大、风险大、无专业归宿感,所以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从事急诊专业培训。调查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医学毕业生来说,参加专科医师培训是排在了工作、考研之后的末位选择,而参加急诊专业培训可能是专业医师培训的末位选择,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所以,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急诊专科医师培训是大势所趋,也是培育急诊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但要建立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急科医师队伍,不仅需要急诊同行的努力,也需要在医学生中进行宣传,使高素质人才愿意从事急诊工作。
[1] 万智,何庆.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历程和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25-226.
[2] 孙荣距,张建波,赵晓东.急诊专科医师培训的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9):858-859.
[3] 文亮,熊建琼,刘明华.急救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技术培训[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0),744-745.
[4] 肖源,徐钢,汪杨.专科医师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48-149.
[5] 朱滨海,虞海平,洪新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科医师培训并轨时应考虑的若干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