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保健蔬菜牛蒡栽培技术
2012-01-24胡秉安李玉红
胡秉安李玉红
(1.酒泉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甘肃酒泉 735000 2.酒泉市肃州区科技局 甘肃酒泉 735000)
酒泉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属河西沿祁连山高海拔地区绿洲灌溉农业区。年平均气温5-9℃,无霜期140-160 d,年日照时数为3000-3300 h,年降水量50-200 mm。由于干旱少雨,蒸发量高达2486 mm,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境内祁连山雪水,丰富的地下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这些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造就了酒泉生产的牛蒡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达到了产品绿色无污染标准。
牛蒡(Arctium Lappa L.),又称大力子、东洋参、牛鞭菜、树根菜等,性温、味甘、无毒,是根菜类、药食兼用的蔬菜,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之一。牛蒡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化痰、解毒通便之功效。牛蒡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肉质根,叶柄及嫩叶也可食用。2008年在酒泉市引种栽培成功。牛蒡原产中国,公元940年前后由我国传入日本。经过长期选育,培育出很多栽培品种,成为日本主要根菜之一,是寻常百姓家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保健蔬菜。它可以与人参相媲美,因此被称作东洋参。牛蒡的肉质根富含菊糖和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比胡萝卜高280倍,蛋白质和钙含量为根茎类蔬菜之首。粗纤维含量高于各种蔬菜,其综合营养价值远远超出各种蔬菜,因此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经常食用牛蒡可防人体过早衰老,并可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但目前国内尚无食用习惯,中国牛蒡90%以上出口日本。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日本为了控制进口,制订出了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因此,如何栽培出农药残留符合日本进口标准的牛蒡,成为出口商、种植户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将无公害牛蒡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牛蒡种植户和出口商参考。
1、形态特性
牛蒡为菊科二年生或三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中一般采用一年生栽培。牛蒡为深根性植物,适应性强,抗旱、较耐盐碱,忌积水。主根肉质圆柱形,茎直立,粗壮,多分枝,略带紫色,被白色柔毛。其分枝旺盛,株高可达100 cm,根头部粗(横径)3~4 cm,长度可达60~70 cm,甚至100 cm。叶互生,具柄;叶片卵状心形至阔卵形,边缘具细锯齿或呈微波状,叶背密被白色柔毛。头状花序排列呈伞房状;总苞片先端弯曲呈钩刺状;小花全为管状花,紫红色。喜温暖向阳环境,耐热性强,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根部耐寒性好,可耐-5℃低温;地上部耐寒性较差,3℃以下易受寒枯死。
2、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在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地区,适于春季播种栽培。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9月至10月收获。
春播多选择早中熟品种,如柳川理想、度边早生、松中早生、旱田早生或大长根白内肌牛蒡。
3、选地、整地与施肥
牛蒡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栽培牛蒡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条件良好,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土质以沙壤土最佳,壤土、粘壤土也可。牛蒡是深根性喜肥植物,施足基肥才能获得高产。在整地前每667m2配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 kg、标准氮肥40~5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30 kg,混合集中施入,然后整地。在播前按照种植条带,深翻40 cm以上,耕后耙细整平,使土壤疏松,达到深、细、透、均、平。然后做畦,以备播种。
4、播种方法与播后管理
播种前做畦,可采用高垄双行或单行种植,以南北向为宜,垄高30 cm。双行种植时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80 cm,窄行距40 cm;单行种植时,行距80 cm。
牛蒡种子种皮较厚,需进行播前处理。用50~60℃的温水浸种4~6 h,剔除瘪粒和过小种子,沥去水分,即可播种。为防止地下害虫,可在播前每667 m2用5%的神农丹2 kg掺细土5 kg均匀撒在畦面上。如遇土壤墒情差,应在垄间适量浇底水。播种采用条播方式,播深3~4 cm,播后覆土1.5~2 cm,覆膜并保持播种沟湿润,10~15 d即可出苗。出苗后在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叶时定苗,定苗时株距10~15 cm,每667m2用种量约200 g。在苗期可喷施1%吲丁植物诱抗剂2次,每次间隔8 d,可有效促进根系生长,达到苗全苗壮,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病抗旱能力。
5、中耕培土与肥水管理
牛蒡生长初期,应及时中耕除草,注意培土,防止干旱以及地下害虫危害。培土时要注意不埋生长点。田间追肥应在间苗期进行,以速效化肥和腐熟人粪尿为好,用量视苗情及土质灵活掌握。夏末秋初如遇高温多雨,若畦内积水,则易发生黑斑病,导致烂根,要及时开沟排水。在肉质根生长中后期,可喷施2次根茎型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以及抗旱抗涝能力,加速地上部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输送,提高牛蒡的商品率并改善其品质。
6、及时防治病虫害
牛蒡无公害栽培病虫害主要以综合防治为主。采用与非根茎类作物轮作为主,基本可以不发病,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牛蒡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白粉病和细菌性黑斑病,以立枯病为主,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即可。白粉病可用20%的多菌灵或20%的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黑斑病发生在土壤表面与根茎相接处,可用恶霉灵3000倍液灌根防治。
牛蒡虫害主要有蚜虫、地老虎、根瘤线虫。蚜虫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的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浇灌防治;根瘤线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
7、适时采收
根据肉质根的生长情况和加工企业的要求分批采收。牛蒡从9月开始采收,采收时用利刀在距地表10cm处割去叶丛,用铁锹挖至直根30~40 cm处,然后拔出。注意防止断根、伤根。若土质过硬,可在收获前浇1次透水。采收后的肉质根去尽须根和泥沙,在留叶柄1~1.5 cm处切齐,按收购标准分级,要求肉质根长直,完整,无病虫斑,无机械损伤,无霉变,不空心;1级品长度达70 cm以上,粗2~4 cm;2级品长度51~70 cm,粗2 cm以上;次品长度31~50 cm,粗1~3 cm。凡肉质根分杈、畸形或长度在30cm以下者,均为不合格产品。然后按级分别打捆,每捆5kg,并立即送往加工厂。
8、牛蒡的食用方法
牛蒡可以制成牛蒡饮料、牛蒡酒、牛蒡茶、牛蒡小菜,次品或细一点的根茎可以进行腌制。也可以将牛蒡外面粗糙的薄皮去掉,进行切成片状或切成小段与肉炖煮,或切成片与肉煎炒。或者将牛蒡切成丝状,用开水烫一下,进行凉拌,或者将牛蒡切成细丝,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油进行干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