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球蛋白在儿科的应用

2012-01-24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免疫性儿科重症

秦 莉

贺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贺州 542899

免疫蛋白是免疫效应分子,可参与体液免疫。 在机体主要以IgG 存在,参与被动免疫,临床上主要以静脉注射制剂存在。 近10年在免疫球蛋白的广泛临床运用和研究发现, 免疫球蛋白用途广泛,对某些病变治疗和预防上都显示出良好的优越性[1]。 现将儿科临床常见病运用免疫球蛋白情况综述如下。

1 免疫球蛋白治疗作用机制

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众多学者研究认为主要为阻止补体结合及减少补体产生,调节免疫细胞及效应细胞,调节细胞增值及凋亡,通过三种方式在免疫异常疾病中发挥作用。

1.1 阻止补体结合及减少补体产生

免疫球蛋白进入人体后,可形成单臂与双臂结合F(ab)2 片段,竞争性与B 细胞、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亚群CD8 结合,抑制人体正常IgE 合成,增强T 淋巴细胞亚群活性[2]。 活性增强后T淋巴细胞亚群还可以抑制B 细胞分化,共同起到活化调节作用,保护机体正常功能,避免机体受到自身免疫损害。

1.2 调节免疫细胞及效应细胞

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中和自身抗体、中和细胞因子、抑制细胞黏附性、 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敏感性等,从而调节免疫细胞及效应细胞作用, 降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对自身细胞的杀伤力[3]。

1.3 调节细胞增值及凋亡

免疫球蛋白可与部分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等形成特异性结合物,可有效避免相应受体结合,发挥抑制细胞因子正常生物活性作用。 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出现免疫细胞凋亡[4]。

2 免疫球蛋白在儿科的应用

2.1 感染性疾病

小儿免疫功能未完全成熟,存在免疫缺陷,容易诱发感染性病变。 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疱疹病毒感染、麻疹、重症喘憋性肺炎等细菌或病毒感染均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变。临床对这些病变运用免疫球蛋白制剂, 如蒋红侠等报道的治疗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任雪云等报道的治疗手足口病患儿[6]、王洁报道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7]、刘书勤报道的治疗急性病毒性脑膜炎[8]、陆月凤[9]与黄名震[10]分别报道的治疗小儿及新生儿肺炎等等,均在治疗组中运用免疫蛋白制剂静脉滴注,根据患儿体重选择400~600 mg/(kg·次)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重复运用。 疗效观察发现,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各临床症状比对照组消失时间提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在治疗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病变中,加入免疫蛋白制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激发患儿自身免疫力,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2.2 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主要为ABO 溶血。发生机理为免疫性溶血反应,为母体IgG 通过胎盘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免疫反应, 或由于依赖性病介导毒素损伤免疫功能,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导致。 免疫蛋白静脉滴注后,快速清除IgG 抗体代谢,且调节免疫功能,维持免疫功能平衡,避免自身免疫损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刘荣华等报道中[11],早期运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 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且黄疸消退时间、贫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免疫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为机体失去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引发病变。 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变均有[12],如B 淋巴细胞增生异常、儿童艾滋病、川崎病、格林巴利综合症、免疫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发病机制均与免疫细胞过度增殖、免疫细胞凋亡、免疫细胞黏附或吞噬、细胞因子合成或分泌障碍、补体活性增强等直接相关。 是免疫球蛋白直接作用病变,故也是临床运用免疫蛋白最常用药物[13]。

2.4 神经系统病变

目前在儿科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病变主要为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癫痫、多发性硬化性病变、高热性惊厥、癫痫,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但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确有疗效。 如郭蓉报道的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14]、王艳菊等报道的治疗热性惊厥[15]、吴跃刚报道的治疗重症肌无力[16]、姬晓蓓等报道的治疗多发性硬化性病变[17]、罗向阳等报道的治疗癫痫[18]都通过有力的临床对比发现可以治疗这些病变。 但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 不良反应

免疫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为1%~8%,且多为热源反应或过敏反应,其它严重不良反应据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故临床运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临床症状,出现不适积极减慢滴速或停止运用。 必要时积极对症治疗[19]。

4 展望

随着对免疫蛋白制剂的不断深入研究及临床运用, 发现免疫蛋白治疗病变种类较多,虽然治疗机制不是完全明了,已确认的作用机制不能完全阐明可治疗病变,但临床证实疗效确切。 可以有效治愈病变、控制病情或避免复发等[20]。 虽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但只要是合理运用、进一步研究其治疗机制,定可以对更多病变治疗产生重要意义。

[1] 左晓峰.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重症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7-78.

[2] 刘洪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8 下旬刊):375.

[3] 杨映.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4):2200-2203.

[4] Stiebel Kalish H,Hammel N,van Everdingen J.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recurrent-relapsing inflammatory optic neuropathy[J].Acta biomaterialia ,2010,6(1):71-75.

[5] 蒋红侠,周彬,王秀丽.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霞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45-46.

[6] 任雪云,申长清,蔡文仙,等.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2,7(2):215-216.

[7] 王洁.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3):189-191.

[8] 刘书勤.更昔洛韦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6-57.

[9] 陆月凤,陆敏.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3 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11):1472-1474.

[10] 黄名震.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28 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8): 1006-1007.

[11] 刘荣华,李香环.早期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ABO 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97.

[12] 王晓川.儿童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5):337-340.

[13] 姜林娣,纪元,张春燕,等.IgG4 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三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83-284.

[14] 郭蓉.大剂量静脉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2007,5(6): 490-491.

[15] 王艳菊,赵雪妮,李鹏程,等.免疫球蛋白与热性惊厥复发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0,34(9):679-680.

[16] 吴跃刚.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8,24(9):1618-1619.

[17] 姬晓蓓,周文斌.促进髓鞘再生:多发性硬化治疗实验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7,14(5):256-259.

[18] 罗向阳,李平甘,李栋方,等,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3):299-303.

[19] Plamenova I.Successful 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 with high-dose coagulation factor Ⅷand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in a patient with congenital hemophilia and high-titer inhibitor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despite unfavorable prognosis for the therapy[J].Medical Science Monitor,2009,15(6):105-111.

[20] Durandy A,Kaveri SV,Kuijpers TW.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understanding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2009,158(1):115-124.

猜你喜欢

免疫性儿科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儿科专栏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